我国分级诊疗政策已开展多年,其效果如何呢?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分级诊疗的效果怎么写 我国分级诊疗政策已开展多年,其效果如何呢?

我国分级诊疗政策已开展多年,其效果如何呢?

2024-06-17 22:0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自新医改以来,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分级诊疗政策,但十余年来,我国离全面实现分级诊疗的目标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对国家出台的分级诊疗相关政策进行系统的量化分析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分级诊疗政策进行量化,尝试回答"分级诊疗政策的效力如何?不同类型的政策效果该如何评价?"的问题,并基于此提出相应建议,可以为健全我国分级诊疗政策提供借鉴和参考。

1.政策数量与政策各维度效力演变情况

  各年的政策数量变化趋势与政策整体效力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政策平均效力基本保持较平稳波动。政策文件发布量在2012年出现第一个小高峰,2015—2016年出现"井喷式"增长,形成第二个政策高峰。政策整体效力随着政策文件数量的变化而变化,但年均效力波动较小,保持在较低水平,并没有随着政策整体效力的变化而变化(图1)。政策措施得分基本保持在3分左右(除外2013年),高于政策目标得分(均≤2.50分,除外2019年);政策反馈的得分平均在2.25分左右,而政策力度平均得分均≤2.44分;政策效力4个维度的变化趋势在这11年间并不一致,成为阻碍政策年均效力水平提升的因素之一(表1)。

46971638919428306

图1 2009—2019年我国分级诊疗相关政策文件数量、整体效力值及平均效力值

表1 2009—2019年我国分级诊疗政策各维度效力值

63771638919428840

2.不同政策工具的政策效力演变情况

  三类政策工具的政策数量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其中,供给型和环境型政策数量基本都高于需求型政策;各类政策工具(特别是供给型和环境型)的整体效力,与政策整体效力得分趋势基本平行(表2)。各类政策工具的子类政策数量分布不均:在供给型政策中,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类文件占比最多(36.67%),资金投入与资源分配类政策占比最少(4.44%);需求型政策中,医保类政策最多(61.70%),价格引导类政策最少(4.26%);环境型政策中,目标规划类政策最多(49.25%),制度建设类政策最少(2.99%)。子类政策的平均效力值反映了政策的内容效度,其平均值为7.00~20.25分,其中,在供给型政策中,资金投入与资源分配类政策的平均效力值最高(20.00分),技术支持类政策最低(9.85分);需求型政策中,医保类政策最高(15.07分),按病种服务类政策最低(10.19分);环境型政策中,目标规划类政策最高(20.25分),政策宣传类最低(7.00分)(图2~4)。

表2 2009—2019年我国分级诊疗政策三类政策工具的政策数量、整体效力值及平均效力值

50481638919429171

 图2 2009—2019年我国分级诊疗供给型子类政策属性分布和平均效力值

69891638919429559

图3 2009—2019年我国分级诊疗需求型子类政策属性分布和平均效力值

85751638919430394

图4 2009—2019年我国分级诊疗环境型子类政策属性分布和平均效力值

25601638919431222

3.不同政策工具的政策效果对比情况

  各政策工具的滞后期均在1~3年内;供给型、需求型、环境型这三类政策工具均可以有效促进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进。其中,需求型政策工具的滞后期最短,政策效果最强;环境型政策工具的滞后期最长;供给型政策工具的政策效果最弱(表3)。

表3 2009—2019年我国分级诊疗不同政策工具实施效果估计结果

39671638919431845

4.建议

(1)供给型政策中,人员和技术支持方面分值较低,建议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培养和技术投入;

(2)需求型政策中,按病种服务管理相对效力不够,建议各地区制定因地制宜的多病种分级诊疗政策,助力分级诊疗实施;

(3)环境型政策中功能监管和政策宣传效力值较低,建议各部门采取多方式监管和多渠道宣传,强化分级诊疗意识,提升分级诊疗实际效果;

(4)需求型政策与其他类型政策相比,在效果和效率方面都更有优势,但与其他类型政策相比,需求型政策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有待进一步提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