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俄国社会特有的宗教文化现象“圣愚”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俄罗斯文化现象对我的影响 探析俄国社会特有的宗教文化现象“圣愚”

探析俄国社会特有的宗教文化现象“圣愚”

2024-05-09 22:3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作者:杨慧 来源:《国外理论动态》2009年第9期

  摘要: 圣愚是俄国一个古老的传统,关于圣愚来源问题,美国著名学者EM汤普逊在《理解俄国:俄国文化中的圣愚》中认为,圣愚主要来源于东方的萨满教传统。①但俄国和西方的大多数历史学家及社会学家都认为,俄国的圣愚现象来源于拜占庭的愚人传统,随东正教的传入转化而来,是俄罗斯东正教特有的一种僧侣类型。因此圣愚崇拜既包括了东正教的介入也吸收了亚洲北方民族萨满教的习俗,可以把圣愚理解为萨满文化和东正教文化融合的产物,是两种宗教之间的连接环节。    关键词: 俄国;宗教文化;圣愚    圣愚的产生与发展

  圣愚是俄国一个古老的传统,关于圣愚来源问题,美国著名学者EM汤普逊在《理解俄国:俄国文化中的圣愚》中认为,圣愚主要来源于东方的萨满教传统。①但俄国和西方的大多数历史学家及社会学家都认为,俄国的圣愚现象来源于拜占庭的愚人传统,随东正教的传入转化而来,是俄罗斯东正教特有的一种僧侣类型。因此圣愚崇拜既包括了东正教的介入也吸收了亚洲北方民族萨满教的习俗,可以把圣愚理解为萨满文化和东正教文化融合的产物,是两种宗教之间的连接环节。

  俄罗斯第一个圣愚形象产生于11世纪基辅罗斯时代,伊萨基被称为圣愚并赋予“神圣”的色彩。在伊萨基之后著名的圣愚是诺戈罗德的普洛科比。圣愚现象和圣愚崇拜于15世纪莫斯科公国时期占社会生活的主要地位,盛行于16、17世纪,在旧俄时代一直存在。从11世纪至20世纪初近千年的历史中,有数十个圣愚或事迹被记载在各种史书和《圣徒传》上,有些被封为全国的圣愚,更多的是自发的民间地方崇拜。圣愚们奇特乖戾、痴癫怪异,但却被社会大众广为推崇,曾一度成为俄国的精神领袖,圣愚行为是俄国民间甚至俄国社会的“精神追求方式”。对圣愚的敬重和崇拜,在城市和乡村普遍存在,但在俄国农民中尤其强烈,圣愚常常成为旧俄农村的最高精神权威,村民对圣愚的器重甚至胜过对地方神父的尊重。彼得一世时期颁布了取缔圣愚的法令,圣愚开始失去国家和宗教的保护并受到压制。不过在民间,圣愚现象和圣愚崇拜一直很普遍,一直持续到十月革命以前。十月革命后,圣愚作为一种宗教崇拜对象虽然被取缔,名誉扫地,但作为传统文化长达几百年的心理积淀,圣愚是很难从广大民众的心中被彻底驱除的,其行为规则继续发挥作用,据称,“50年代和70年代,在基辅和列宁格勒大街上还见到有圣愚游荡”,“圣愚甚至在苏联时代也没有绝迹过”②。但是在俄国社会,圣愚并未形成一个阶层,只是一些闲散的边缘人群。

  圣愚产生的原因

  圣愚作为特有的宗教文化现象在俄罗斯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首先,源于落后的自然条件和封闭的地理环境。古罗斯国时代——18世纪以前的俄罗斯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文化教育程度相当落后。俄罗斯遭受长* 本文为2008年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俄罗斯文学中的文化维度研究”(项目编号:2008BWX17)和2009年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俄罗斯文学与俄语教学”(项目编号:2009B151)的结项成果之一。期的外族人侵和统治,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尽管后来俄罗斯人获得了独立,完成了统一国家的任务,但落后的农奴制的压迫和束缚长期存在,人们受社会的异己力量的支配,无法摆脱这种超自然的落后的意识,因此对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缺乏正确的科学认识,对一些无法正确认识的社会现象就容易产生某种神秘感,圣愚就是在这种条件下形成于人们意识中的一种虚幻的、歪曲的反映;俄国在历史上一直是个内陆国家,长期与外界相隔绝,西方世界风云震荡,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接踵而来,资本主义因素生机勃勃,并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日益向世界各地扩展。然而,俄国各地却与此完全隔绝。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俄国人不了解西方,西方人也不了解俄国,这是导致圣愚崇拜的根本原因。

  其次,源于俄罗斯人特有的二律背反式民族性格。俄罗斯民族地跨欧亚大陆之间,是一个巨大的东西方聚合体,西方的欧洲化过程和东方专制独裁的影响形成了其独特的民族性格。俄罗斯流亡哲学家别尔嘉耶夫在其著名的《俄罗斯思想》一书中说:“在俄罗斯民众的身上可以发现诸多矛盾的特性:专制理念、膨胀的国家意识和无政府主义、恣意妄为;残酷、暴力倾向和善良、人性、温和;信奉礼仪和寻求真理;个人主义、敏锐的个性意识和无个性的集体主义;民族主义、自我吹嘘和普济主义、全人类理念;末世—弥赛亚宗教观和表面的虔诚;对上帝的寻求和战斗的无神论;谦逊温顺和放肆无理;奴性主义和反抗运动。”③正是这种特殊性格促使俄罗斯人接受和崇拜圣愚。

  第三,源于俄罗斯固有的宗教思维和神秘主义。东正教认为,俄罗斯是神造的,是赋有神性的;人生来就是有罪的,要想使灵魂升入天堂,不但要依靠天主,更要依靠自己的努力,通过自我禁欲苦修,达到与神的交往,为此要受苦受难。因而,这些衣不遮体、食不果腹、无家可归的流浪者们在东正教徒的心目中被认为是禁欲苦修以求在精神上能与上帝相联系的殉道者,这就是圣愚形象的体现,而他们的占卜是他们接近上帝的方式。圣愚的奇特外表、语无伦次、疯癫行为乃至所做的一切,在俄罗斯人看来,是“通神”的一种方式,怀有某种神秘主义目的,人们对圣愚的崇敬、惧怕和嘲讽的矛盾态度,被认为是对接受圣愚权威恰当的反应,特别是人们对圣愚行为作出的悖论性解释,更是浓化了这层神秘主义色彩。

  最后,俄国沙皇的推崇和教会的支持也是圣愚形成的原因之一。首任沙皇伊凡雷帝不仅相信圣愚,而且他时而卑微谦恭、时而残酷傲慢的极端行为本身就酷似圣愚;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及皇后更是圣愚的狂热崇拜者,把圣愚拉斯普京请到宫中议政,甚至和他成了莫逆之交。俄国历史上有许多沙皇对圣愚现象都是接受和推崇的。圣愚现象也得到了教会的支持。有的圣愚由于教会人士的推荐而获取名声,并得以进入政权机关,造成了更大的影响,有的圣愚甚至被教会封为圣徒,瓦西里·布拉任内就是伊凡雷帝时期一位著名的受封为圣徒的圣愚,至今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红场一侧的一座金碧辉煌的建筑物,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瓦西里·布拉任内教堂。这些都助长了圣愚崇拜在俄国的盛行。

  对俄罗斯文化的影响

  在俄罗斯的多元文化形态中,圣愚一直是一种未被引起足够重视的重要现象,在以基督教文化为主体的文化结构中,这种现象在俄国一直被视为一种潜流文化(民间中下层文化),属于东正教的亚群体。这是因为它是一种排斥科学的、违背科学常理的荒诞现象;它不是俄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而是糟粕,是阻碍俄国社会进步的惰性力量,几乎在俄国各个历史时代都受到官方意识形态的封锁,不愿学者对其展开研究。

  然而圣愚文化却是俄罗斯整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俄国文化史上的一种独特而深刻的民间宗教现象,不仅表现为文化生活中的实践性行为,并且渗透到广大民众的精神构成和伦理规范之中,它对俄罗斯文学、艺术等各个社会文化层面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文化与文学紧密相联,文化背景深深影响着文学创作。圣愚现象作为俄国备受推崇的传统宗教文化深深影响着俄国文学,给俄国文学提供了一种典型的人物形象和行为模式,圣愚的外貌特征、行为方式和文化心理在作家塑造的文学形象中,屡屡出现:从世俗民间文学中的《傻子伊万》到普希金的《鲍里斯·戈都诺夫》中的尼科尔卡,从陀思妥耶夫斯基《白痴》中的梅什金公爵到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中的涅赫留朵夫,从托尔斯泰《童年》中的格里沙到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莉莎维泰,从蒲宁《乡村》中的马卡尔卡到皮里尼亚克《红木》中的伊万,从索尔仁尼琴《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到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等,俄国文学作品中一再闪现着圣愚的影子。圣愚对俄罗斯文学的影响,正如汤普逊所说:“是巨大的,不可低估的。”④

  圣愚对俄罗斯的绘画艺术也有一定的影响。在欣赏俄国著名的历史题材画家B·苏里科夫的代表作品《大贵族莫罗佐娃》(1887)时,细心的观察者会发现,在大贵族莫罗佐娃周围的人群里,马车驶过的路边,有一位衣衫褴褛、披着铁链、蓬头垢面的老者,赤足坐在雪地里,正在为受刑的人祈祷。这位老者就是一个典型的圣愚形象。涅斯捷罗夫的《在俄国》(1916)描绘了一大群人(包括贵族、士兵、农民、神父和作家)的引领人是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圣愚,表现了圣愚的精神领袖地位,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圣愚在民众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在现代电影艺术中也有圣愚精神的体现。与伯格曼、费里尼并称为世界电影“圣三位一体”的大导演塔尔科夫斯基作品中“神圣的愚人”比比皆是。《牺牲》中的老作家亚历山大、《还乡》中自焚的多米尼克、《安德烈·鲁勃廖夫》中的年轻敲钟人、少年伊凡死后的奔跑和亚历山大那个浇灌死树的小儿子都是圣愚形象的体现。这是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苏俄的政治恐怖、核战争的阴影、宗教与爱的精神的迷失等等使塔尔科夫斯基感到极大的苦闷和压抑,所以他的人物常处于彻底的绝望中,但他身上典型的俄罗斯人的两极情绪又使他突然从绝望转向某种近乎离奇的希望。他杰出的电影影像的表达能力直接来源于其深厚的文化背景,来源于圣愚传统的伟大人格力量和对人类的大爱。

  圣愚崇拜同时也促进了俄罗斯特有的二律背反性格的形成。俄国内外学者对其民族性格的研究由来已久,尽管各家观点不尽相同,但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承认,“俄罗斯民族性格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具有二律背反的特点”⑤。俄罗斯人不承认中和论,没有中间道路,总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圣愚文化对俄罗斯性格的形成起了多方面的作用,从历史上看,俄罗斯性格中的无政府精神、在集体主义掩盖之下的个性精神、独立知识分子精神、对力量的偏嗜,等等,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这种文化的影响。因此圣愚和俄罗斯民族性格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相渗透的。

  圣愚文化代表了俄国文化非理性的一面,体现了俄罗斯人特有的价值观。我们只有正视这种宗教文化才能更好地理解俄国社会;同时圣愚现象也为我们研究俄罗斯国情和文化提供了新视角,开阔了新视野。

 

  注释:

  ① ④ 汤普逊:《理解俄国:俄国文化中的圣愚》,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7页,第225—240页。

  ② 马龙闪:《一个破解俄罗斯难题的视角:圣愚和“圣愚崇拜”》,《中华读书报》,2000年5月17日。

  ③ 别尔嘉科夫:《俄罗斯思想:19世纪末至世纪初俄罗斯思想的主要问题》,雷永升等译,三联书店1995年版,第2—3页。

  ⑤ 李立永、徐茜:《俄罗斯国民性格的二律背反及成因简析》,《俄罗斯研究》,2004年第1期。

  (来源:《国外理论动态》2009年第9期)(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