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农民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侗族的画画作品 三江农民画

三江农民画

2024-05-16 18:1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三江农民画是三江侗族自治县侗族人民通过朴实的绘画语言,生动描绘壮观的生产生活场景、热烈的节庆活动及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它是侗族人民现实生活的写照与情感寄托,属我国民间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年被列入第四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三江侗族自治县地处于桂、湘、黔三省(区)交界处,是广西唯一的侗族自治县,是全国侗族人口最多的县份。那里是保存着侗族特色建筑和侗族民俗风情最为完整的地方之一,素有“中国侗族在三江”之说。侗族人民热情奔放,能歌善舞,在侗乡的青山绿水间,孕育了侗族独特的审美理念,善用融入生产生活写实的艺术表现手法,产生侗画、彩绘、侗绣、剪纸等许多侗族文化瑰宝。

三江农民画由侗画衍生而来,侗画最早出现历史可追溯至唐朝时期。侗族有建寨先建鼓楼、有溪必建桥的说法,侗族人民珍爱森林里的花蝶虫鱼,飞禽鸟兽,崇尚民族英雄,为了表达对美好事物的祝愿,侗族人民会把这些吉祥物图案画在代表威望的鼓楼与戏台里,画在代表迎新生接财福的风雨桥上,侗画便由此而来,后发展为侗布画与农民画,其中彩画是三江农民画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20世纪80年代,三江农民画便已全国闻名,成为侗族重要的文化符号。

绘画时取以侗族特有的蓝靛、锅墨为颜料,折木为笔,把自己真实的生存状态和原始浪漫的审美情趣戏画在纸上、簸箕上,服装、手绢等生活用品中,有的还作于鼓楼、风雨桥、寺庙的墙壁与长廊上,有的与塑饰、雕饰结合在一起,以加强装饰效果,形成集绘、塑、雕于一体的艺术整体。其画法主要巧妙运用了散点透视法,是以多角度表现的一种绘画形式,将不同的观察角度看到的场景同时表现在一张画面中,画中表现的物象基本上是要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才可以看到场景,打破视域界限,使景与物、人与事自然的融合到一个画面。其题材自由选择,多呈现侗乡美好的自然风光、侗族民风民俗、民间故事以及真实的现实生活。创作时运用大胆的艺术夸张和强烈的色彩反差,以拙胜巧,色彩浓烈饱满,对比强烈,构图天真浪漫,画面恣意奔放,生活气息浓郁,洋溢着三江农民淳朴、善良和豪迈的性格色彩,闪耀着现实的美好与理想追求的筑梦情怀,同时展现了侗乡生机勃勃的气息和侗族人民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有很高的艺术品位和审美价值,比如《多耶节》《侗戏》《拦路歌》《晒谷》《丰收禾花鱼》《采茶侗妹》《阿妹的芦笙舞》《斗牛》《百家宴》《换新颜》《嫁女》等作品,透出强烈的时代感与故事感。

三江农民画现已成为中国文化名片,据了解,已有2000多幅三江农民画作为中国国礼赠送给各国使馆收藏。农民画也是当地乡村扶贫文化产业,畅销国内外,成为带动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新兴项目。绘制于三江“侗乡鸟巢”的巨幅农民彩壁画长125米、宽2.5米,堪称世界最长农民画。

勤劳、朴实、善良的侗族人民充满了现实浪漫主义情怀,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团结友爱、辛勤耕耘、共筑家园,一代又一代人用智慧和双手描绘出侗族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

发布于:广西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