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盲贴:如何拍出好看的星芒?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佳能24-70镜头二代和三代区别在哪 扫盲贴:如何拍出好看的星芒?

扫盲贴:如何拍出好看的星芒?

2023-04-14 11:1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Air君有话要说

  说到拍星芒,相信很多空心粉都知道要缩小光圈,但为什么要缩小光圈呢?如何才能拍出一个干净好看的星芒?

  今天,Air君邀请了摄影师--武林,跟大家好好聊一聊星芒摄影这些事,高能预警!前方即将出现一波干货!

  首先在这里要跟大家说明的是,星芒是画面的一个点亮元素,而并非画面主体的全部。但是如果能把星芒利用得当,则会让照片看起来更加得好看。

  通俗的来说星芒是个“配角”,但是“配角”演好了依然可以变成“主角”。

  俄罗斯《贝加尔湖》

  本文会分为五个部分来讲解星芒的拍摄:

  1、如何拍摄星芒; 2、常见的两种星芒题材及实际案例分析; 3、什么时间段的星芒比较好看; 4、星芒的数量谁决定; 5、星芒的前因后果;

  6、星芒还受哪些因素影响;

  如果你仅仅是想拍出星芒,其实看完前4个部分就足够了。但是如果想进一步去了解星芒的前生后世,可以继续阅读5、6部分哦。

  纳米比亚《箭袋树》

  请记住拍摄星芒的4个重要元素,这是我带队教学当中经常跟大家分享的四点:① 强光源:强光源最好是点状强点光源,这样会更容出现星芒。② 小光圈:光圈越小,拍摄出星芒的效果会更好,越锐利,越清晰。③ 半遮半挡:面对强光源,并且面积相对大一些的时候比如大太阳,这个时候即使是广角镜头、小光圈也需要进行遮挡,会更容易出现星芒的效果。半遮半挡更适用于拍摄太阳题材的星芒,对于夜景灯光,不需要半遮半挡。

  ④ 广角镜头:一般来说,广角镜头在拍摄太阳题材的星芒,比长焦镜头更容出现好的太阳星芒效果。但是请注意这里我说的是太阳题材的星芒。

  PS:本文介绍的方法及内容和实际展示的案例作品均不使用任何星光镜。

  斯洛文尼亚《小教堂》

  一般来说夜景星芒相对比较容易和简单,无论是广角镜头、还是中长焦镜头配合上小光圈外加三脚架的稳定,非常容易拍出理想的星芒效果。我个人认为这也是最为简单的一种星芒拍摄。

  以下图佛罗伦萨夜景为例,我当时拍摄使用的镜头是佳能EF 24-70mm f/2.8L II USM,拍摄时的焦段是70mm,拍摄的具体参数为:F16、30s、ISO100。

  意大利佛罗伦萨《夜景》 Canon EF 24-70mm f/2.8L II USM70mm,F16,30s,ISO100

  这里列举参数的意思并不是说大家按照参数一定就能拍出夜景星芒。 而是告诉大家小光圈+强点光源+中焦段在夜景中也可以拍摄精彩的星芒效果。

  另外夜景星芒拍摄要注意时间段的把控,最好的时机是天空还能看见细节的时间段,比如天还呈现蓝色的时候。

  如果等天空完全黑下来这时候只适合做实验的拍摄和练习,并不能让照片的整体效果加分,因为那个时候天空一片暗黑。

  当太阳相对比较低的时候,比如刚刚升起来的时候,是容易拍摄出星芒的效果。

  下图拍摄使用的是EF16-35mm F2.8L USM这支镜头,当前焦距为19mm,F16,1/30s,ISO100。针对这个场景,我们同样也要注意焦距的选择以及相对较小的光圈。

  安加拉河《晨雾》

  EF16-35mm F2.8L USM19mm,F16,1/30s,ISO100

  快日落时的下午也是拍摄星芒的好时间段。这个时间段的星芒颜色非常暖,呈现出金色的效果。大家既可以直接拍摄太阳呈现出星芒的效果,也可以利用物体半遮半挡,让星芒呈现出更加漂亮。

  EF11-24mm F4L USMF22、ISO200、1/40s

  这张图拍摄的是贝加尔湖奥利洪岛的萨满山。当时快临近日落,趁着光线还相对比较强的时候,利用树木的半遮半挡,让星芒呈现的更加清晰!让星芒的强光与旁边的树木、山体等相对较暗的物体进行比较,这个时候的星芒就会显得更加突出。

  为什么要这样拍摄,其实是因为当时星芒的颜色与背景天空的颜色为相同色,很容易“隐蔽”在天空里,星芒看起来没有那么明显。在深色背景中的星芒,看起来要更加的明显。

  当遇到太阳这种强光的时候,更是需要利用物品进行遮挡。不是说这种时候无法拍摄星芒,而是拍摄出来的星芒中间完全亮白的部分会比较大,也就是星芒中间的耀眼的中心圈(是太阳),太大总感觉过渡不够柔和。

  在强光下对着太阳进行拍摄星芒,还要注意对眼睛的保护,尽量避免长时间用眼镜直视。毕竟太阳的光亮太强,目前我们手中的相机,还不能记录太阳里面的细节。

  EF16-35mm F4L USMF22、ISO100、1/100s

  这是在新疆喀纳斯的冬季拍摄的一张照片,时间段为中午左右,光线的强度很高。因为树木顶部的遮挡不够,所以大家看到的星芒中心圈(太阳)完全亮白的部分就会比较多和相对较大一些。

  这也是为什么在有太阳的时候拍摄星芒,要进行物体有效地遮挡会更好的原因。

  这张图中的星芒效果看起来弱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背景比较高亮,所以不能很好的衬托出星芒,另外一个原因跟我处理成单色调的效果也有关系。

  我个人的拍摄时间段选择的是:日出、日落的时间段。

  跟风光摄影一样,日出、日落的光线相对柔和的同时,光线带有自己的色彩情绪,这个时间段拍摄的星芒效果相对最佳。

  下图拍摄于纳米比亚箭袋树庄园,太阳快要日落的时刻,选择树木进行遮挡。

  EF16-35mm F2.8L USM17mm,F16,1/80s,ISO200

  下图摄于纳米比亚,在日出后的时间段,利用阴影部分的衬托,能更好的体现星芒在这个时间段带来的色彩感受。

  EF16-35mm F2.8L USM 16mm,F16,1/50s,ISO200

  通过光圈叶片数我们就能判断星芒数量的多少。光圈叶片数除了通过放大收缩控制进光量的多少,还直接影响星芒的数量!

  偶数叶片的镜头星芒数量就是叶片数,比如镜头的结构叶片数为8,那么星芒的数量也为8。

  奇数叶片的镜头星芒数量就是奇数的两倍,比如镜头的结构叶片数为9,那么星芒的数量也为18。

  一句话,星芒的数量多少是镜头的光圈叶片数决定的。接下来我通过实例剖析,带你看下同一场景下不同镜头拍摄出的效果对比图。

  这张实例图片是2017年在意大利佛罗伦萨拍摄的,用得是EF 70-200mm f/4L IS USM镜头拍摄,叶片数8片,所以星芒数量为8,拍摄参数为F16、ISO100、30s、焦距81mm。

  请注意拍摄夜景灯光星芒,无论是广角还是长焦都能有很好的表现。

  同样的拍摄场景,还是用EF 24-70mm f/2.8L II USM镜头拍摄,但是光圈叶片数为9片,所以星芒数量为9*2=18,拍摄参数同样为F16、ISO100、30s、焦距70mm。

  下面这张是拍摄于新西兰海滨大桥,镜头佳能TS-E 17mm f/4L镜头拍摄,叶片数8片,所以星芒数量8,拍摄参数为F16、ISO400、30s。

  看完以上部分的内容,我相信大家完全能应对星芒的拍摄,但是如果心中还有疑问?请继续往下看。

  星芒的成因其实是一个物理现象,对于相机的镜头而言,星芒就是镜头光圈的衍射。衍射这种现象在小光圈下就非常明显,这就是我们常听说的小光圈容易出现星芒。

  什么是衍射?

  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或小孔时,产生偏离直线传播的现象称为光的衍射。这个小孔(可以理解成光圈的那个孔)等于成了光源,衍射光以小孔为中心,向各个方向发射,而不再遵循光沿直线传播方向。

  总之一句话:星芒就是光线的衍射造成的!

  因为光圈由叶片组成,而叶片无法在收缩时都做到一个完整的圆形(大家可以看下自己的镜头,只要是不在最大的光圈的状态下,都不是一个完整的圆,而是多边形的圈)。 因此呈现出的是不规则多边形,而衍射会在这些多边形的边作垂线,形成星芒。

  关于如何查看这个多边形,可以看下自己的镜头,手动镜头转动光圈环即可看到;电子触点的镜头,可以通过景深预览功能按钮看到光圈的收缩变化,

  可以用一句话来说,光圈缩得越小,这个光源点就越小;衍射的效果越好,所以星芒的效果就越好。

  如果使用最大光圈拍摄,光圈形成一个完全平滑的圆形。那么拍摄出来的效果就是一个光源向四周晕染开来,看不到很清晰和锐利的星芒。

  根据我的往期实践操作来看,光圈越小,星芒越清晰,边缘越锐利!

  但是F22与F16的效果相当接近,但是仍然有差别,我个人就更喜欢F16拍摄的效果。接下来给大家展示下同一位置的夜景,使用同一只镜头EF 24-70mm f/2.8L II USM,拍摄焦距为47mm,使用光圈依次从22到2.8,接下来一一看拍摄效果!

  为了更好的观看效果,我将局部放大来观看关于星芒的部分。

  F22效果

  F16效果

  F11效果

  F8效果

  F5.6效果

  F4效果

  F2.8效果

  通过以上的对比,我个人认为F16、F11的效果在所有的光圈表现中相对较好,画面会显得更干净利落。

  从上面的对比来看伴随着光圈越来越大,星芒越来越弱,长度也越来越短,到2.8时,星芒的边缘已经非常弱化了。

  我仔细观察了我的这只24-70镜头,当使用的不是最长的焦距70mm的时候,光圈开到最大2.8,从镜头中观看叶片光圈并不是完整的圆,是不规则的多边形。

  所以在上面的拍摄实验中,焦距是47mm,光圈是2.8的时候,依然能看见星芒的存在,只不过非常的弱化。如果是完全的圆形,那么就是一个光源点的晕染效果。

  为了验证这一个观点,我发现这只24-70镜头只有在70mm的时候,光圈开到2.8,叶片光圈的形状才是一个完整的圆形。所以拍摄的效果,与我想的一样,就是晕染开来的光晕,如下图。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其实是因为焦距的变化会影响光圈的形状,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在焦距是47mm,使用最大光圈2.8也拍出了星芒的原因。

  当叶片是完整的圆形时,拍出的是光晕(本质就是无数条星芒);当叶片是多边形的时候,无论它多接近圆形,拍出来的就是可见的星芒。

  偶数光圈叶片形成的多边形是对边平行对称关系。比如在8枚叶片的镜头中(如上文里展示的佛罗伦萨夜景星芒图),两边形成的衍射图案方向相同并重合,所以镜头是偶数叶片的,星芒数量就是叶片数量。

  而奇数叶片,无法对称重合,所以数量翻倍。关于奇数数量翻倍的原因,大家如果实在不好理解,就家里拍摄实践验证即可,或者找一个物理学非常好的老师讲解一下,但是有一点请记住:奇数翻倍。

  以上都是我个人实践所得,如果你读完之后还没有理解,可以按照我说的这些去实践,我相信实践过后,你理解得会更好。

  ▼

  作者

  摄影师武林

  沃德影像联合创始人/佳能CPS会员/NiSi官方蜂鸟摄影讲师

  图虫认证资深风光摄影师/视觉中国签约摄影师杂志媒体合作供稿人

  微博@摄影师武林

  作者约拍:摄影师武林(ID:wulinphotography)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