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见的电子秤原理是什么?附原理图拿走不谢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体重秤结构图 生活中常见的电子秤原理是什么?附原理图拿走不谢

生活中常见的电子秤原理是什么?附原理图拿走不谢

2023-01-15 15:3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电子秤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十分的广泛,无论是我们我们称体重,还是在购买商品的时候都会用到,电子秤的种类也有很多,例如台式电子秤,手提电子秤等等,每一种都有自己的特色。过去的老式手提秤已经逐渐淘汰,电子秤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位置,人们生活中的称重问题通通都要由它解决,对于电子秤原理大家是否了解?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离不开买卖,而在所有买卖中几乎都离不开秤,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不断研发,产品的不断更新换代,电子产品行业更是迅速,老式手提秤也逐步被电子秤替代,电子秤的生产无疑是解决了人们在买卖过程中遇到的称重问题,而且现在的电子秤设计非常的精密,让人与人之间的交易也达到了公平化。接下来就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电子秤原理吧!

电子秤原理图构成第一部分

电子秤的工作流程:当物体放在秤盘上时,压力施给传感器,该传感器发生形变,从而使阻抗发生变化,同时使用激励电压发生变化,输出一个变化的模拟信号。该信号经放大电路放大输出到模数转换器。转换成便于处理的数字信号输出到CPU运算控制。CPU根据键盘命令以及程序将这种结果输出到显示器。直至显示这种结果。

电子秤原理图构成第二部分

秤的分类:按原理分:电子秤、机械秤、机电结合秤;按功能分:计数秤、计价秤、计重秤;按用途分:工业秤 商业秤、特种秤。

电子秤原理图构成第三部分

秤的品种:桌面秤指全称量在30Kg以下的电子秤;台秤指全称量在30-300Kg以内的电子秤;地磅指全称量在300Kg以上的电子秤;精密天平。

电子秤原理图构成第四部分

按准确度分类:I级:特种天平,精密度≥1/10万;II级:高精度天平,1/1万≤精密度<1/10万;III级:中精度天平,1/1000≤精细度<1/1万;IV级:一般秤,1/100≤精密度<1/1000。

电子秤原理图构成第五部分

专业术语:最大称量:一台电子秤不计皮重,所能称量的最大的载荷。最小称量:一台电子秤在低于该值时会呈现的一个绝对误差。保险载荷:120%正常称量范围。额定载荷:畸形称量范围。容许误差:等级检定时许可的最大偏差。感量:一台电子秤所能显示的最小刻度,通常用“d”来表现。

解析量:一台拥有计数功能的电子秤,所能分辨的最小刻度。解析度:一台具备计数功能的电子秤,内部存在分辩才能的一个参数。预热时间:一台秤到达各项指标所用的时光。精度:感量与全称量的比值。电子秤使用环境温度为:零下10℃——40℃。台秤的台面规格:25cm X 30cm 30cm X 40cm 40cm X 50cm 42cm X 52cm 45cm X 60cm。

电子秤原理图构成第六部分

电子秤的特点:实现远间隔操作、实现自动化节制、数字显示直观、减君子为误差;正确度高、辩白率强;称量规模广。特有功能:扣重、预扣重、归零、累计、警示等;保护简单、体积小;特种行业,可接打印机或电脑驱动;智能化电子秤,反映快,效力高。

电子秤原理图构成第七部分

电子秤检讨进程:首先整体检查有无磨损跟破坏;能否开机:开机后是否从0到9顺次显示、数字是否含混、能否归零; 有无背光;用砝码测试能否称重;充电器是否完好,是否使用;配件是否齐全。

电子秤原理图构成第八部分

传感器类型: 电阻式:价钱适中、精度高、使用普遍;电容式:体积小、精度低;磁浮式:特高精度、造价高;油压式:现市场上已淘汰。显示器种类LCD,免插电、省电、附带背光。

电子秤原理图构成第九部分

传感器损坏后景象:称量不准,显示不归零;显示的数字乱跳 ,先用电阻档测4条线两两这间的电阻值,共有6组。如为400-450欧 则为+E、-E;假如为350欧,则为+S、-S;为290欧,则为R桥臂; 2.在+E、-E端接上+_5V电压,传感器准确施加一个压力,如输出+_S增大,则红表笔为+S,反之-S。

电子秤原理图构成第十部分

高精度计数秤特色:Kg/Ib单位转换功能;零点显示范畴、调剂功能;取样速度调节功能;有10组单重记忆功能;可同时进行重量、数量、累计功能;可设定分量、数量上限警示功能;主动零点追踪、温度线性校订。

结语:电子秤采用现代传感器技术、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一体化的电子称量装置,才能满足并解决现实生活中提出的"快速、准确、连续、自动"称量要求,同时有效地消除人为误差,使之更符合法制计量管理和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的应用要求。电子秤的各种特点,使得它在各个行业都应用比较广泛,以上就是小编介绍的电子秤原理图相关知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