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的伊朗黑人群体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伊朗的英文怎么写 鲜为人知的伊朗黑人群体

鲜为人知的伊朗黑人群体

#鲜为人知的伊朗黑人群体|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文章发布于2021年12月25日,原作者名为索尔玛兹·哈西哈特(Solmaz Haghighat)原文链接如下:

题图为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高级军官穆罕默德·马拉尼(Mohammad Marani)。

和土耳其一样,伊朗没有大致的黑人人口统计。但有一些报道称,伊朗南方沿海10-12%的人口为黑人。

正文

这可能是你们第一次听到关于伊朗黑人和他们的祖源的话题。他们尽管与其他伊朗人看起来不一样,但也是一个重要的族群组分,可是却处在边缘化的地位,鲜为人知。伊朗的历史与文学并不赞赏这个奇妙的群体,但是时候更认识他们一些了,因为他们的文化、历史与经历都是无价之宝。

一名伊朗黑人儿童,图片来自原文

只要和他们聊起来,你就会发现他们是如何美妙地融入绚烂的伊朗文化的,并能够驱使你进一步了解他们的文化与经历。

黑人在这个国家的存在并非尽人皆知,这是因为社会想要掩盖他们的不同;与此同时,大多数伊朗黑人过去也习惯了向其他人掩盖自己的来源。但如今,年轻一代的伊朗黑人正在努力正视这种不同,并更多地讲起来。

那么,让我们开启一段旅程,描绘伊朗博大、多元、有趣的另一面吧。

伊朗黑人是什么人?19世纪80年代的几名伊朗黑人

历史学家贝赫娜兹·米尔扎埃尔(Behnaz Mirzael),对伊朗黑人的历史有研究。他讲述了这个群体的来源。据她说,与通常认为伊朗黑人仅仅是生活在南方热带、皮肤被晒黑的观点不同,他们实际上是来自非洲的。那么具体是怎么一回事呢?

伊朗人民从未接受过种族主义教育,也没有记录表明古代伊朗人热衷于蓄奴。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伊朗历史上就不存在奴隶制。奴隶制在萨法维王朝以来非常热门,但幸运的是,伊朗在1929年废除了奴隶制。

这段悲惨的历史同样也是伊朗黑人的历史。很多伊朗黑人的祖先是途径沙特来到伊朗的黑奴,还有一些则是卡扎尔王朝或者更之前迁入的。

米尔扎埃尔说,由于埃塞俄比亚在伊斯兰叙事中被称为哈比沙(Habesha),从埃塞俄比亚来到伊朗的黑奴们也多采用哈比什(Habeshi)作为自己的姓氏。他们主要生活在伊朗南部,即波斯湾沿岸和锡斯坦-俾路支斯坦。同理,从坦桑尼亚来到伊朗的黑人也大多姓“桑格巴里”(Zangbari)。

由于大多生活在沿海,伊朗黑人也主要从事渔业和农业。此外,还有一些人为其他家庭提供家政、保育服务。到了18世纪,黑人逐渐在伊朗定居下来。

如果我们回顾伊朗在君主制时期历史的话,就会发现在卡扎尔王朝期间,伊朗君主们会蓄养奴隶作为仆人,并就此向其他王室炫耀。这样看,在当时的伊朗,蓄奴是伊朗上流社会的一种风尚,而且他们对待黑奴并不残忍。但是,在南方从事农业的黑人就不同了——他们的待遇很差,被迫从事重体力劳动。

1904年,伊斯法罕。伊朗军队中的黑人官兵伊朗黑人与哈吉·菲鲁兹(Haji Firooz)诺鲁孜节庆典上,涂黑脸扮演哈吉·菲鲁兹的伊朗人

当你了解诺鲁孜节时,可能会看到哈吉·菲鲁兹这个人名,他是春天的、诺鲁孜节的使者。他的形象是穿着红衣服的黑人,以欢快的音乐和舞蹈宣示春天的到来。

一些历史文献认为,哈吉·菲鲁兹是一名黑奴。依据有二:

在穆斯林传统中,去过麦加的人都是“哈吉”(朝圣者)。因此,伊朗人会这样称呼来自沙特的黑奴;他的样貌表明了他的来源。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哈吉·菲鲁兹和诺鲁孜节的故事,请阅读本网站的相关博文。

少数族裔身份与种族主义问题

不幸的是,自黑人到达伊朗的第一天起,对待他们的待遇就称不上友善。他们的外貌让他们与众不同,而且起到了消极影响。不仅仅是伊朗黑人,任何外貌特殊的人都会熟悉别人的特殊目光。

如果在地铁上或是别的公共场所碰到伊朗黑人的话,你就会注意到路人都是怎么围观他们的。尽管这也许不是因为他们想取笑黑人,只是对自己注意到的异常点感到好奇,但对于被围观的人来说,这是无趣乃至于不愉快的。

而伊朗黑人在媒体上也被刻板印象包围了。例如,有谣传说,他们是晒太阳太多晒黑的;还有一些观点认为,他们的文化也就只有打渔了。

虽然没有人喜欢被当成种族主义者,但我们还是应该认识到,像这样的庸俗做法应该了断了。也是因此,伊朗黑人们设立了自己的推特号,向其他人分享自己的观点,担忧和经历。

伊朗黑人在波斯文学中是怎样的形象?

波斯文学中的伊朗黑人形象是带着种族主义色彩去描绘的。很多著名的作家和诗人在谈到深黑皮肤的人们时,都是抱以消极的态度。例如,伊朗大诗人哈菲兹就是以种族主义和歧视的态度看待黑人的。这也说明他们恰恰没有通过教育意识到种族主义的存在。

例如,哈菲兹称黑皮肤的人是注定不幸的,并对紫罗兰花用拟人的手法说“这一文不值的黑东西,她的脑袋里又装了什么呢?”

诚然,我们需要意识到古代的社会是蒙昧的,而种族主义在那个时代也没有特殊的含义。但我们还是应该改变对这个边缘群体的看法。正如另一位大诗人萨迪对人类的团结写下的名句所说,“亚当子孙皆兄弟,兄弟犹如手足亲。”

当今的伊朗黑人是怎样的?

贝赫娜兹·米尔扎埃尔说,问一个伊朗黑人他的老家在哪、祖上是不是非洲来的,这可能是不礼貌的。他们确确实实已经在这里生活了许多年,因而融入了波斯文化,并为其添加了自己的色彩。由于生活在波斯湾沿岸,伊朗黑人说话多有南方口音。而生活在锡斯坦-俾路支斯坦的黑人,就更偏向俾路支文化一些,也会说俾路支语[1]。

在伊朗,对黑人的讨论并不多。现在有一些民间组织已经在为黑人发声而活动了。他们为此创作了一些动画电影、音乐和书籍,讲述伊朗黑人的骄傲历史,让社会了解到他们的存在与文化。

文化,料理与音乐

黑人文化是伊朗南方文化与非洲文化融合的产物,为逸朗文化增添了一抹动感、美丽、令人喜爱的色彩。如果你想了解波斯料理,特别是南方料理的话,就会了解到一些非洲风味菜。例如盖姆内(Gemneh),其原料是麦粒和洋葱。北非也有类似的料理。

https://hogotravel.com/blog/lalak-gemneh-gandom-e-kubideh/

除料理之外,波斯音乐[2],特别是南方音乐,也非常倚重非洲音乐元素——班达里音乐风格[3]中的一些著名旋律,都是起源于非洲的。布什尔省等南方地区流行的一种特色乐器,内伊安邦(Ney Anban)大管,就是起源于非洲的;形如巨角的乐器布格(Boogh)也是如此。

赛义德·尚贝扎德演奏内伊安邦

黑人音乐家赛义德·尚贝扎德(Saeid Shanbehzadeh)是最早公开讨论自己的非洲祖籍的伊朗黑人之一。据他说,与爷爷奶奶将非洲祖籍视为秘密所不同的是,他努力追根溯源,正视这一事实。他的一张专辑就叫《非洲之子》(Pour Africa)[4];他的母亲也姓普尔阿非利加,这表明了他们一家的祖源。

参考^这个说法是以偏概全的。锡斯坦-俾路支斯坦省不仅有波斯(锡斯坦方言属于波斯语)和俾路支民族,而且还有其他一些少数民族世居于此。^关于波斯音乐风格的介绍,请参考: https://zhuanlan.zhihu.com/p/114262590^中国所说的班得瑞(Bandari)音乐,通常是指。而在英文中,Bandari通常就是指伊朗南方沿海的一种音乐风格——Bandar就是波斯语“港口”的意思;为避免混淆,译者在此姑且翻译为班达里音乐。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4195085^Pour是波斯语“.....之子”的意思。这里按法语“为了”翻译Pour并不通顺,众所周知,法语的名词前都会有冠词。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