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建筑大观:领略建筑的魅力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云南昆明的古建筑 云南建筑大观:领略建筑的魅力

云南建筑大观:领略建筑的魅力

2024-06-02 14:2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标题:云南建筑大观(完结篇):领略建筑的魅力

  云南建筑蔚然大观

  类型众多

  多民族的融合

  多元的地域风情

  独特的地理位置

  造就与众不同的建筑风格

  从桥到纪念馆

  从民居到大学校园

  云南的建筑处处散发着它的魅力

  这其中有历史的遗产

  也有新时代的创新

  让我们一起回顾云南最宝贵的建筑!

  云南的桥

  桥,让人们跨越山谷河流,让两地便捷交流。

  双龙桥玲珑秀丽,远看犹如一艘楼船,近观似长虹卧波。

  护国桥简洁典雅、结构坚固,为昆明市近代城市桥梁的杰作。

  五家寨铁路桥——滇越铁路的标志性工程,是研究滇越铁路及中国桥梁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大石桥是丽江市丽江古城中最大的石拱桥,负载了几百年古城的商旅往来、市井交流。

  古桥观史,新桥证今。

  北盘江大桥横越云贵两省,其垂直高度和桥梁跨度为世界罕见。

  南盘江特大桥是云桂铁路重难点控制性工程,横跨南盘江,地势险要,施工难度为云桂铁路全线之最。

  龙江大桥系云南省首座特大跨径钢箱梁悬索桥,工程技术含量高,是我国山区高速公路同类桥梁工程的代表。

  桥的变迁,见证城市的发展,人们在桥上,通往更美好的未来。

  云南的古楼

  古楼,这里曾有文人墨客咏诗作画,也有游人登高览胜、休闲娱乐。

  大观楼作为云南古楼建筑代表,稳重精巧,与其长联相映增辉,既与我国主流传统建筑文化一脉相承,又具有鲜明的地方民族文化色彩。

  近日楼雄壮威严,它见证老昆明的发展,名家名人的题字悬挂在近日楼的楼上楼下,美不胜收。

  朝阳楼巍峨挺拔、气势雄伟,“飞霞流云”“雄镇东南”巨字匾额留存至今,景致蔚为壮观。

  “不到南门,枉到大理”,大理古城南城门见证这座城池的发展,轻抚城墙,可以感受历史的厚重、岁月的痕迹。

  万古楼是中国全木结构斗拱建筑一柱通顶不连接的代表楼,蕴含了丰富的纳西文化。

  企鹤楼结构严谨、工艺精湛,同时具有中国传统古典建筑艺术和西式建筑艺术的风格。

  朱红殿柱,匾额楹联,诗词歌赋,别具匠心的古楼,依然永立在历史长河中。

  云南的名人故居

  名人故居,它的主人,有文化巨匠,也有战场名将。

  昆明朱德旧居为中式建筑的四合院,朱德也就是在此潜心研读革命书籍,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昆明聂耳故居为土木结构两层楼房,昆明的回忆、昆明带给聂耳对音乐的感知与才华,伴随了聂耳的一生。

  昆明冰心故居为三间六耳民居建筑,这不仅是冰心在昆明的家,更是西南联大在昆明建校的重要历史见证。

  名人一生,风起云涌。

  艾思奇故居中西合璧,充满了哲理和诗意,体现了主人的情操。

  李根源故居为四合院土木结构瓦屋顶单体建筑,李根源一生自奉俭约,济厄解困,受人爱戴。

  楚图南故居为两进式四合院,布局方正规矩,彰显主人含蓄内敛、质朴的风格。

  方国瑜故居简洁雅致,保留了徽式建筑的细致严谨,又体现了纳西族建筑恢弘气派的风格。名人故居里积累下来的文化气息,是人文精神的传承,是历史馈赠的宝贵财富。

  云南的祠堂

  祠堂,宗族的象征,记录着家族的辉煌与传统。

  寸氏宗祠中西合璧,古朴典雅,庄严肃穆,寸氏宗祠自建造以来,一直行私塾、学堂之义,推动着当地教育的发展。

  刘氏宗祠依山临水,环境清幽,刘氏家族为和顺的产业发展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尹氏宗祠宏阔平旷,一直设书塾、学堂,书声琅琅,弦歌不辍,培植人才甚多。

  陈氏宗祠是中国古典式回廊四合院建筑与民间吊脚楼建筑的完美结合,它的建筑主题是儒家思想观念与滇南侨民、本土民族建筑文化的紧密结合、体现与发扬。

  龙氏家祠是典型的近代家祠,装饰精美、技艺精湛,承载着云南乃至全国近现代历史信息。

  祠堂里家道兴盛,家风与乡愁始终留在后人心中,优秀的家族文化在祠堂中生根发芽。

  云南的纪念馆

  纪念馆,以壮美的姿态歌颂胜利。

  云南陆军讲武堂始建于1907年,这里走出了朱德、叶剑英等为代表的著名将帅,讲武堂庄重威武,是我国优秀的近现代建筑典范。

  腾冲滇西抗战纪念馆是为了纪念10万多名参与滇西抗战的中国远征军官兵,主要展示抗战实物,具有强烈感染力。

  金沙石鼓渡红军长征渡江纪念馆是为了纪念红军渡江时高超的指挥才能,胜利抢渡金沙江的光辉历史。

  周保中在东北艰苦卓绝抗战14年,身经百战,文武兼备,为民族独立和新中国的解放做出巨大贡献,周保中纪念馆就是为了纪念这位伟大将军而建。

  昆明人民抗战胜利堂是为了纪念全面抗战的八年中,云南修筑了滇缅公路、中印(史迪威)公路,开辟了驼峰航线,有力地支援了全国抗日战争的进展。

  步入纪念馆,传来胜利的号角声,跟随英雄们的足迹,去诵读那辉煌的故事,去感受那伟大的革命精神。

  云南的博物馆

  博物馆里,珍藏着每个时代的记忆,隐藏着尘封已久的故事。

  云南省博物馆新馆呈现出石林风化后粗糙嶙峋的体态特征,从元谋人到郑和下西洋,馆内历史场景的还原,都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呈现着红土高原的深刻内涵。

  云南铁路博物馆回顾铁路机车演变以及铁路的变迁,还原一些风光场景,引人入胜。西南联大博物馆为纪念抗战期间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滇八年的办学历史而建,展示了在艰苦环境中,西南联大如何为国育才。

  元谋人博物馆为提篮式建筑,陈列展示元谋古猿、元谋人及其文化,场景还原古猿的生活环境,再现了原始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历程。

  大理农村电影历史博物馆集中展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大理电影放映的经典之作,向社会公众系统展示大理农村电影放映事业的发展历程,传播电影文化。

  博物馆中传来历史的回响,历史重现眼前,博物馆承载着永恒的记忆,也在今天焕发出新的活力。

  云南的民居

  民居,承载着云南各族人们勤劳奋斗的记忆。

  “一颗印”式民居是昆明地区的特色民居,整体方形如印章,是千百年来滇池地区最普遍、最温馨的平民住宅。

  白族民居以“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最为常见,造型优美典雅,体现白族人民独具一格的建筑风格。

  傣族民居倚山傍水,隐蔽在绿荫丛中,栏杆式的建筑冬暖夏凉、造型美观,既舒服又具功能性。

  彝族土掌房以泥土为料,平台房顶,不漏雨水,又能当作晒场,冬暖夏凉,防火性能好,非常实用。

  哈尼族民居其状如蘑菇,由土基墙、竹木架和茅草顶组成,一栋栋蘑菇房结合地形沿坡布局,高低错落有致,别有一番朴实多变的景象。

  炊烟袅袅,人们在这里繁衍生息,岁月的长河中,唯一不变的是生活的记忆。

  云南的火车站

  云岭大地上,新旧火车站并存,体现着这个时代的包容性。

  昆明火车站始建于1968年,是昆明地标记忆里的龙头,是国家铁路网的重要节点,也是西南铁路大动脉的重点。

  昆明南站用“孔雀开屏、鲜花绽放”的形象迎接八方来客,是中国西部地区大型综合性交通枢纽之一。

  碧色寨火车站在滇越铁路建设时期,其开放和繁华程度,在滇南一带首屈一指。

  临安站,黄墙红瓦的中法结合车站,贴花吊灯,记载着临安火车站的历史久远。

  乡会桥火车站傍泸江河、环境清幽,结合中、法不同建筑样式特点,是中西建筑文化协调融合的缩影。

  云南的大学

  大学校园里,书香与花香萦绕,历史在时空中回响。

  云南大学,这座沉淀近百年的学校,巍然伫立在红土高原上,会泽院、贡院、映秋院、熊庆来和李广田旧居、风节亭、理科三馆、钟楼,一批见证云南大学发展的古建筑得以保存,同时,也见证着新时代新校区的发展,呈贡校区明远楼、图书馆等气派的新校区建筑陪伴着云大学子不断成长。

  昆明理工大学,立足红土,源远流长,昆明理工大学呈贡校区以社区化建筑群进行建设,图书馆、双子楼、红土会堂、公教楼、学生社区等主要建筑以组团方式发展,具有各自的核心空间及景观特色。

  云南师范大学,红土高原上的教师摇篮。历经80余年的沧桑砥砺,传承着西南联大精神。西南联大纪念碑、西南联大原教室、“一二·一”运动四烈士墓、“一二·一”运动石雕火炬纪念柱、“民主草坪”等,这些是跨越历史时空的极为重要的历史人文遗产,是后人学习先辈优秀精神品格的宝贵资料。

  云南艺术学院,经过六十一年的发展成为一所充满诗意的艺术殿堂,建筑群体被赋予音乐的灵动、艺术的奔放,自由、开放、飘逸,以现代的方式表达了艺术学院对美和自由的追求。

  建筑的魅力

  在于智慧的构建

  是历史的结晶

  云南人民安居在这片土地上

  而平静伫立的建筑

  就是对这美好生活

  最好的回应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