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贵是岳飞的心腹爱将, 生死兄弟,后来为何投靠秦桧陷害岳飞?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为何没有人救岳飞 王贵是岳飞的心腹爱将, 生死兄弟,后来为何投靠秦桧陷害岳飞?

王贵是岳飞的心腹爱将, 生死兄弟,后来为何投靠秦桧陷害岳飞?

2024-06-03 11:5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按理说,王贵最不可能构陷甚至出卖与其亦师亦友的岳飞。用现代人的话来形容,将岳家军比作一个集团公司,岳飞是这支武装集团众望所归的董事长,王贵则是实至名归的总经理。在多年的艰苦征战中,两人并肩作战、同生共死,用鲜血铸就的友谊与感情是经得起任何考验的。秦桧、张俊要陷害岳飞 ,应不会考虑以王贵为第一突破口。张俊非常了解岳飞,知道他的软肋在哪里。他之所以选择王贵做主攻目标,绝不是兴之所至随意而为的。

张俊选择岳飞“老铁”王贵为突破口,主要原因似乎有两个:一是他曾听岳家军的人说,王贵在郾城之战中面对凶悍的金军铁骑,一度产生了怯战心理,甚至想退兵,幸亏为岳云发觉制止,事后,治军严厉的岳飞责罚王贵,不仅削夺了他的军柄,为严肃军纪还差一点将他诛杀;二是张俊手里拿到了一个据说可以将王贵判死罪的致命把柄。

在搜集岳飞“谋反”证据的实际进程中,第一个威逼利诱因素没能发挥任何作用。原因是岳飞治军严明,且不徇私情,将士们对他心服口服。王贵确实曾两次受过岳飞的军法处置。一次是作战间隙,他的几个部下趁金军纵火烧屋, 竟趁火打劫,在一户起火的百姓家掠走几件东西,也不是啥值钱的玩意,不过是蓑衣、油纸伞和几吊铜钱,岳飞得知后大怒,立刻派人将这几人抓住斩首,王贵负有领导责任,也被狠狠打了一百军棍,打得皮开肉绽,好长时间下不得地。

还有一次是著名的郾城大战迫在眉睫时,久经沙场的王贵不知何故,竟有些胆怯畏战,要不是岳云发现后喝止 ,说不定他就率部不战而走了,战后岳飞追查责任,差点将王贵处死。要不是张宪、岳云等人求情,说不定这次王贵就真的身首异处了。

但张俊找到王贵提起这两次处罚后,王贵不但没有一丝怨恨,反而对岳飞充满敬佩之意。他对张俊说,为将者治军就该如此严明,赏功罚过,才能锻造出一支令行禁止、作风优良的钢铁队伍。岳家军之所以深得将士之心战无不胜的原因就在于此。岳飞执法严明,不徇私情,不仅爱将王贵受到两次严厉责罚,他的儿子岳云也同样因为违反军纪,差点被岳飞斩决 ,对亏众将苦苦求情,才改为杖责一百军棍,臀部也一样被打得血肉模糊,好几日爬不起来。对此,王贵豪无怨恨,反而相当敬服。

但第二个因素却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张俊究竟掌握了一个什么样的把柄或隐私,能迫使王贵背叛对自己有提携大恩的老上级、老战友、亦师亦友、如同父兄般的岳元帅!?因《宋史》、《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续资治通鉴》等史料均未记载,或含混不明、语焉不详,已经不知端的,至今也无人能考证出来。但无疑张俊找对了目标,因他手握的把柄或隐私打准了王贵的“七寸”,身经百战、九死一生的岳家军重将王贵确实屈服了。王贵向张俊、秦桧屈服了, 这一屈服对岳飞来说相当致命,此后,张俊如法炮制,威逼加利诱,将岳家军中几个不入流的裨将也拉进了构陷岳飞的阵营,这几个小角色的叛卖就此变得畅通无阻了。

在张俊、秦桧、王贵等人的联手栽赃构陷下,岳飞在劫难逃!他死定了!

参考:据岳飞孙辈岳珂编纂的《鄂国金佗粹编 》记载,背叛岳飞的王贵、王俊等人提供给秦桧、张俊的所谓岳飞“谋反”罪证中,有几条相当骇人听闻,非常严重。

第一:王贵等人说,淮西之战失败后,岳飞愤懑异常,曾当众怒骂道:“国家了不得了,皇帝又不修德”。这句话,今天听起来没啥大不了的意思,无非是战败后发几句牢骚而已,可在当时,属于妄议朝政,诽谤高宗,这可是一个足以杀身灭族的大罪名。

第二:宋军北伐屡获大胜,岳家军更是一马当先,在郾城、颖昌两场大战中以寡击众,大破完颜宗弼的十余万金军主力,前锋已经进抵朱仙镇,收复开封指日可待。宋高宗却只想与金议和。在他的严厉催促下,岳飞只得万般不舍地离开朱仙镇,率军南撤。

班师途中,岳飞异常悲愤,曾和其另一位心腹爱将张宪有过一段耐人寻味的对话。一天,岳飞和张宪当着众将的面,有过这样一番对话。

岳飞问:“天下之事该怎么办”?

张宪答:“就看元帅您想如何办 ”?

第三: 岳飞曾经对左右说,自己和宋太祖赵匡胤一样都是在三十岁而立之年就当了节度使,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了。

这三句话串联在一起,就能坐实岳飞图谋不轨、野心勃勃的“罪证”,的确可以要了岳飞的项上人头。至于这些所谓“罪证”的前因后果, 来龙去脉,上下关联,则无人细究以至无人愿意去调查、考证了。只有一事可以确认:王贵确实背叛了岳飞, 且给予了老领导致命一击 。

在秦桧、王俊、万俟卨构陷、谋害岳飞、肢解岳家军的过程中,王贵一直保持沉默,似乎是一个与己无关的旁观者。岳飞遇害后,面对汹汹訾议,王贵处境艰难,遂称病欲辞官归隐。

宋高宗执意挽留,改授其侍卫亲军步军副都指挥使、兼福建路马步军副都总管,病逝后追赠宁国军节度使。

因《金佗萃编 》不是正史,编纂者又是岳飞后裔岳珂,据说文中颇多夸大不实之言,所以只能作参考,不能当信史对待。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