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RICHTEK这么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为什么芯片这么短缺 为什么RICHTEK这么缺?

为什么RICHTEK这么缺?

2024-05-27 03:3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作者:大王,排版:肥仔

微信公众号:芯世相(ID:xinpianlaosiji)

“电梯总是排队才能坐上”、“随处可见的货拉拉”、“小推车”、“送货小弟”……是深圳华强北市场必不可少的一抹烟火气。

除了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集散地、中国电子第一街的盛名之外,华强北1.45平方公里中也聚集了近5成芯片公开市场现货,而这些芯片也在一直滋养着成千上万的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中小型终端。鼎盛时期网传:“华强北打个喷嚏,整个珠三角甚至全国都得跟着感冒”,放在当下,华强北打个喷嚏,电子行业抖一抖这句话一点也不夸张。

自9月份以来,在晶圆产能紧缺、电子业旺季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下,华强北现货市场的多品牌电子元器件及电子相关配套进入“萝卜蹲”涨价模式:ST、MOS、赛灵思、ADI、TI、触控IC等“涨”声四起。

基于此,我们推出了市场行情分析系列文章,以华强北现货市场行情入手,探索电子元器件涨价背后的起因,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价值参考。

华强北中的RICHTEK

隐秘的“涨价”

“RICHTEK这个品牌系列都在缺,最近都在涨”是我在此次市场调研中听到频次最多的话。

但当问到“哪些型号在涨、涨了多少”等具体问题时,很少人会回答这个问题。一则是因为市场上卖RICHTEK品牌芯片的人不多,另一方面在于价格本是现货商赚钱的关键。

尤其是对于RICHTEK这种市场流通性没那么高的芯片,交易的价格往往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只要买卖双方可以达成协议价格即可。

RICHTEK即台湾立錡科技,成立于台湾1998年,2015年被联发科收购。立錡科技是台湾第一大模拟芯片公司,也是全球前十大电源管理芯片公司之一,其中在应用于PC主机板的电源管理IC方面,立錡科技已成为世界最大供货商之一。

市场上的朋友虽然没有明确告诉我具体的行情信息,但一位专门做RICHTEK呆料生意的朋友还是给出了他对于RICHTEK市场行情的判断:

涨价是真的涨了,有的涨了几倍,有的涨了十几倍;

市场需求量很大,都是几百K的需求量;

RICHTEK芯片12个小时一个价;

以市场上火热的RT5074AGQW为例,已经从4月份的6元涨至现在的18元,涨幅高达2倍;

RT5077AGQW已经从5月份的5.8元涨至10月份的30元,涨幅高达4倍多。

除了价格上的增加,更多的是需求得不到满足。市场上的朋友反馈说目前RICHTEK目前订货周期延长,产能只能满足市场需求的3成。

RICHTEK为什么这么“缺”?

在一众芯片涨价缺货的市场行情氛围下,RICHTEK的短缺除了行业旺季、华为拉货及恐慌效应、晶圆产能紧缺等共性因素外,与它的企业基因、主营产品以及当下供应链安全的大势都息息相关。

首先我们可以先了解一下立錡科技的发家史:

立錡科技由被誉为“台湾模拟IC教父”的谢叔亮和两位此前同在沛亨半导体共事的前同事于1998年成立。

在公司的主营产品方面,电源管理IC是主营方向,谢叔亮早期主要会找一些通用型、不会侵犯别人专利的电源IC去做。

同时他自己也深知,“电源管理IC单价低,平均一颗价格在十元至二十元之间,除非产品出现重大瑕疵,或者面临规格世代交替的空窗期,否则系统厂商几乎不会因为区区几块钱差价,甘冒产品返修率提高的风险,更换电源IC供应商。”

在机会出现之前,谢叔亮对立錡科技有着清晰的规划:在资金、技术没有那么充足的形势下,立錡科技的策略和其后来加入的联发科如出一辙,打造性价比产品,力求成本更低、性能更好。

2001年,谢叔亮的机会降临,电脑存储进入DDR快速取代SDRAM的转变时期,配套的电源IC也跟着升级。在产品更迭的空窗期,立錡科技凭借高性价比和产量优势在市场赢得一席之地。

白手起家,以高性价比的电源管理IC为突破口,然后一点点抓住细分市场并通过竞争力产品进一步夯实市场,稳扎稳打是立錡科技的基因底色。

综合各方面因素,我们认为RICHTEK的短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电源管理IC属于模拟芯片之列 ,此类芯片的更换周期长,产品生命周期通常会达到10年以上,技术特性和高性价比都增强了立錡科技的不可替代性。

从立錡科技公司大事记的列表中,可以看到其产品已经打入美国、日本、大陆、韩国等多个大厂,产品覆盖笔电、车载、可穿戴装备、家电、面板等多个领域。

其次,除了存量方面的稳固,立錡在增量市场的增长同样显著。

一方面,受制于供应链安全因素的影响,国内终端厂商为保证供应链安全,在去A化进程中也加大使用立錡的产品,例如华为和vivo的快充产品中均使用了立錡科技的协议芯片。据了解,立錡的电源管理芯片此前已经多次进入华为供应链,广泛应用于华为充电器领域。

另一方面,立錡科技所处的电源管理IC类别自身的增长速度。 根据yole的全球电源管理IC市场追踪报告,2022年,电源管理IC市场将达到180亿美元,2016年至2020年间,有望实现3.6%的复合年增长率。目前看来,电源IC在快充、TWS耳机等应用的增长方面都比较可观。

第三,模拟IC是设计和制造的结合,大多数采用成熟制程,模拟IC以8寸晶圆产能为主。 立錡的产品主要由台积电代工,在8寸晶圆紧缺的当下,立錡科技扩产似乎也没有那么容易。

第四,供应商的“保大”策略以及立錡科技分销商的缺乏。 在缺货关头,供应商通常会优先安排大客户以获得稳定的收入,中小终端获得芯片的入口已经减少;以往遇到芯片大缺货时,现货市场是应急找货的重要渠道,但从调查中发现,市场上专做此品牌的分销商较少,从而加大了市场找货的难度。

第五,可替代性空间少。 据业内人士介绍,立錡科技的产品在电源管理IC赛道处于优势地位,多款产品在性能上可以替代电源管理类高阶产品,但这些产品又不能被其他芯片设计公司替代。

总结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晶圆代工产能吃紧涨价的情况已经影响到芯片分销环节。晶圆产能紧缺、IC设计公司为确保货源稳定及早下单、芯片价格上涨似乎已经进入了短期的“恶性循环”:晶圆产能缺的越厉害、及早拉货越严重、芯片价格上涨、晶圆产能越缺……

同时IC设计业者指出,受到美中贸易战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现阶段客户端确实有重复下单的现象,只要新冠肺炎疫情趋缓,供需失衡的情况应该就可以解决一半。至于美中争端部分,变数较大,因为在中芯之后,不知道美方还会不会持续找其他晶圆代工厂开刀,进一步影响晶圆产能供给。

RICHTEK的紧缺,既和晶圆紧缺、产业旺季、华为拉货效应、“保大”策略等共性因素有关,也由其自身产品定性、分销结构等个性所决定。当下,我们也应该看到和RICHTEK同类型产品或同样遇到此类风险,“涨价”效应或更大规模蔓延。

最新消息,台湾面板驱动IC龙头联咏以及全球最大触控IC厂敦泰近期成功涨价,联咏涨幅更高达10%至15%。

从过去的经验来看,市场缺涨带来的结果往往是两级分化,以芯片分销行业为例,喜的是那些抓住行业机会在价格高点赚得盆满钵满的人,而大多数是陪跑或者折在行情里的人。

往大了看,华强北市场的缺涨对整个电子产业链影响甚大,往上牵扯到晶圆产能、芯片替代,往下连接着中小终端厂商芯片短缺、“断链”危机,传至消费者则意味着购买过去同样的商品需要花更多的钱。

责任编辑:haq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