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生事大矣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临终关怀具体内容 死生事大矣

死生事大矣

2023-07-23 19:2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前言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是美国医生特鲁多的墓志铭。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临终关怀的定义:“临终关怀指的是一系列照护方法,它通过运用早期确认、准确评估和完善治疗身体病痛及心理和精神疾患来干预并缓解患者的痛苦,以此提高罹患威胁生命疾病的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

临终关怀不追求猛烈的、可能给病人增添痛苦的、或无意义的治疗,但要求医务人员以熟练的业务和良好的服务来控制病人的症状。临终关怀主要针对濒死者,包括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生理、精神和经济方面的全方位服务,不以治愈疾并延长生命为目的,而是通过缓解病痛来给患者安慰,提高人生最后一站的生活质量,让他们有尊严地离开。我国将临终关怀、舒缓医疗、姑息治疗等统称为安宁疗护,是指为疾病终末期或老年患者在临终前提供身体、心理、精神等方面的照料和人文关怀等服务,帮助患者舒适、安详、有尊严地离世。

完善国民健康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对于老人的临终慰问,临终关怀,心灵疏导,特别在佛法运用上来讲是非常有帮助的。在我们生命旅程之中从生到死都是生死大事,对于我们每一位人来说,到这个世间最后的养老送终无疑是我们每个人都关注的大事。宗教界积极拓宽服务社会领域,发挥宗教界作为社会组织服务社会的功能,发挥宗教界在精神慰藉、临终关怀方面的独特作用。临终关怀中心满足有信仰老年人多元化养老需求,这既是满足老人走好人生“最后一公里”的慈善事业,也是推进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更是围绕着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积极贡献社会的具体体现,是一件政府所思、人心所向、大势所趋的好事。

二、社会意义

临终关怀是一项符合人类利益的崇高事业,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1.临终关怀符合人类追求高生命质量的客观要求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对生命的生存质量和死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像迎接新生命、翻开人生历程的第一页一样;送走、合上人生历程的最后一页,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以便让患者在死亡时获得安宁、平静、舒适,让家属在病人死亡后没有留下任何遗憾和阴影。

2.临终关怀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每一个都希望生的顺利,死的安详。临终关怀正是为让患者尊严、舒适到达人生彼岸而开展的一项社会公共事业,它是社会文明的标志。

3.临终关怀体现了医护职业道德的崇高医护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就是尊重患者的价值,包括生命价值和人格尊严;临终关怀则通过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用科学的心理关怀方法、高超精湛的临床护理手段,以及姑息、支持疗法最大限度地帮助患者减轻躯体和精神上的痛苦,提高生命质量,平静地走完生命的最后阶段。医护人员作为具体实施者,充分体现了以提高生命价值和生命质量为服务宗旨的高尚医护职业道德。

人,终究是怕死的。当知道自己生命最终期限的时候,有几人会淡然处之,安静的度过生命中余下的日子,还是会在焦躁、害怕、不安中熬过一个个无眠的日夜,或是靠着强烈的求生欲四处寻医,渴望着奇迹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无论哪种活法,我们的终点是一样的,区别在于旅途中不同的风景。

临终关怀,并不是放弃治疗,是在医生的指导下减轻病人的痛苦,使之能够高质量的生存下去,即是是一年、半年、甚至一个月。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能够尽量满足病人的要求,让其舒适、安稳、不留遗憾的走完此生,这是对生命的尊重。

在我国,基于传统道德的影响,和人们对死亡的避讳,临终关怀机构凤毛麟角,大多数绝症病人都是在医院度过自己最后的时光,浑身插满了管子,机器帮助呼吸,整个人昏迷不醒,花费着高昂的医药费,然而,人并不能救回来,仅仅是靠外界力量辅助生存,对于病人,对于家属这都是痛苦的折磨。

三、临终关怀内容

1、身关怀:透过医护人员及家属之照顾减轻病痛,再配合天然健康饮食提升身体能量。

2、心关怀:透过理念之建立减轻恐惧、不安、焦虑、埋怨、牵挂等心理,令其安心、宽心、并对未来世界(指死后)充满希望及信心。

3、灵性关怀(佛教认为是道业关怀):回顾人生寻求生命意义或多半透过宗教学及方式建立生命价值观,如永生、升天堂、往西方极乐世界等。圆满临终关怀。

四、临终病人的阶段

临终病人的心态发展一般为5个连续期:否认期、愤怒期、协议期、忧郁期和接受期。悲伤、情绪波动起伏大是临终病人普遍的心理状态。

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临终病人内心充满恐惧与不安,除了疾病本身给身体带来的苦痛,心理上的痛苦比前者给病人带来更巨大的不适和痛苦。另一方面,临终病人的家属和朋友同时也在在心理上饱受折磨,面对亲人、朋友的离世,巨大的悲痛往往使亲朋好友在心理和身体上都容易出现问题,留下难以磨灭的伤痛和阴影。尽管临终关怀无法从根本上延长临终者的生命,改变即将死亡的本质,但是临终关怀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临终患者的尊严,医护人员、志愿者、护工等对临终者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心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临终患者和家属的心理负担。

五、临终关怀事业现状

我国临终关怀事业发展及现状:1988年10月天津医学院在美藉华人黄天中博士的资助下,成立了中国第一个临终关怀研究中心,它标志着中国开始了临终关怀的研究与实践,在其带动下,临终关怀机构在上海等地相继创办。

通过翻译外国临终关怀的相关外文文献、建立临终关怀机构到举办相应的讲座培训,这一系列举措促进了临终关怀事业在我国的发展。虽然同西方发达国家的临终关怀事业相比,我国起步较晚,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临终关怀服务越来越受到我们的关注和重视。

我国受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影响,大多数人极度避讳谈论死亡。儒家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受这些观念和生命神圣论的影响,许多中国人对自身生命充满了崇拜,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毁。赡养、孝敬老人,为老人送终,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此面对处在临终状态的老人时,即使已知各种救治和抢救已经无法挽救老人的生命,为了孝道,儿女们依然会花费大量的财力竭力抢救。

护工和志愿者在国外的临终关怀机构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相比之下,我国的护工大都迫于经济压力才从事该职业,缺乏对临终关怀事业的热心和爱心,并且志愿者团队仅在业余时间从事志愿活动,缺乏一定的稳定性和长期性。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如何帮助老年人度过一个幸福的晚年,越来越受到关注,成为伦理学问题的同时也成为一个新出现的社会公共问题。我国由于受传统文化和国民综合素质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遇到一定的阻力,但是临终关怀事业具有非常大的市场前景和潜力,因此有效的解决目前遇到的困难和阻力,对发展我国的医疗卫生健康事业至关重要。

六、个人计划安排:

1)5-8年时间学习:2021年-2030年,系统学习临终关怀相关知识,主要从灵性关怀版块去入手,宗教、仪轨、堪舆、刑学、天文、地理、预测学等板块去接触和学习,多渠道拜访名师,从家乡传统的文化版块为切入口,系统的临终关怀需要的灵性版块知识做补充,找到该工作版块的突破口,深入下去。

2)5年以后:2030年以后计划开始实践相关临终关怀工作,从志愿者和社区义工开始,结合农村和城市的同质化和差异化方面去研究和学习,更加注重实践,通过实践,结合所学相关专业知识,检验自己的专业功夫。

3)10-15年:2040年以后,开始正式进入这个版块,系统学习宗教、医疗、文化、民俗等板块专业知识,结合到自己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完整的系统知识体系,能够独立完成个体和医疗单位的临终关怀工作,为人类发展进步作出自己渺小的贡献。

                                                                                2021年8月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