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界有关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由哪些观点?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哪一年 学术界有关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由哪些观点?

学术界有关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由哪些观点?

2023-12-12 18:1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标题:学术界有关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由哪些观点?

一、中国近代始于何事?起于何时?

中国近代始于何时?标志性事件是什么?这在学术界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一般认为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的开始,这就是“鸦片战争开端说”,因为这场战争是中国国家地位、 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变化的起始点,所以,学者们一般认为,把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 代史开端的标志是恰当的。不过,即便是主张“鸦片战争开端说”的学者们,在具体时间上 也存在着分歧,一般认为 1840 年 6 月英国海军少将懿律统率的远征军到达广东洋面标志着中英双方进入战争对峙状况,自然,中国近代的历史也是从这一年开始的。但是,专门治鸦片战争史的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标志是 1839 年开始的“九 龙之战”,持此说者,认为 1839 年既是中国方面开展禁烟运动,与英国侵略者展开正面斗争的年份,也是英国方面决定出兵远征中国的年份。此外,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应以 1842 年鸦片战争结束和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为标志,因为中国国家地位的变化是从清政府被迫接受《南京条约》开始的,中国经济、 社会性质的变化也是从鸦片战争结束后开始的。

当然,学界不乏质疑“鸦片战争开端说”的。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开端说只是一个 假设,“它假定中国社会因为外部世界的冲击而自然发生变化,特别是生产关系方面,将 出现新的社会经济因素。但是任何变化,即使是因为外力压迫而被迫运动,也应该存在一个 组织内部的内存驱动力”,英国虽然迫使中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也仅仅只是为中国社会 经济的变化提供了可能,是否发生变化,变化的趋势和进度如何,则都取决于中国社会的 主导力量,“历史事实证明,鸦片战争后中国并没有产生新的生产力因素,更没有新的生 产关系的变革,传统农业社会的格局仍顽强的维持着。”也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开端说是 “中国社会停滞论”基础上的“冲击-反应”论叙事模式,这一模式强调的是西方冲击的 决定性作用。学者们还指出了“鸦片战争开端说”对高校近代史教学的不利,“从教学实践 方面说,把 1840 年后的中国历史作为近代史划为单独的学科体系,结果是使清代史一截 为二。教古代史的只讲到清代中期,嘉道二朝讲得很少甚至匆匆带过;教近代史的也不讲典 章制度、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的承袭发展,只以‘战前的中国为例’,作历史背景式的简略 介绍。客观上确实有割断历史联系的弊病。”

第二种观点坚持以明清之际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又分为如下几种主张:

1、1644 年开端说:1644 年是清朝入关的年份,这一年清王朝定都北京,“恰好与世 界近代时期的上限――17 世纪 40 年代相吻合。”

2、明万历九年说(1581 年):1581 年确立的“一条鞭法”正是一部具有历史标志意 义的法典,紧接着 1581 年改革而来的,是 1852 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华,中西文化交 流史揭开了新的一页,“从‘一条鞭法’的确立和随后而来的利玛窦来华这两大历史事件 所具有的历史意义来看,改革和开放乃是中国近代史之主题。一部中国近代史,实际上是一 部改革开放走过的曲折道路的历史,而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历次改革运动和中国人民反帝 反封建斗争,完全可以纳入这一‘内发原生’的叙事模式中加以陈述。”

3、明代隆庆开放说:万历九年说提出后不久,有学者提出了商榷意见,主张以明代 隆庆开放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认为“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只是改革赋役制度,对 社会经济的改变并没有明显影响。隆庆帝继位后,在福建漳州设海澄县,并于隆庆元年 (1567 年)在该地部分开放海禁,这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从此,东南沿 海的倭患基本平息,海外贸易得到迅速发展,白银大量内流,国内银本位制逐渐确立,商 品经济发展到一个新水平,并开始日益侵蚀封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明后期出现了以反监 矿、税使为标志的“市民运动”,思想文化领域也出现了为工商业者鼓与呼的新思潮。因此, 明后期隆庆开放应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展开全文

4、1600 年说:国外有学者主张将中国近代史的起始年代定在 1600 年,理由有三:

(1)西方历史与中国历史的会合在 16 世纪就已经开始;16、17 世纪欧洲人和俄罗 斯人的来临,为 19 世纪西方的强烈活动铺平了道路。(2)界定近代中国起自于 1600 年前 后的做法,可以使近代中国的开端与近代欧洲的开端趋于一致。(3)对 1600 年到 1800 年 间内政与外交的发展进程作概括性的探讨,将为我们正确地理解近代中国提供必需的背景 资料。“在这段时期,中国的政治体制、社会结构、经济制度和思想状况,本质上仍然与过去 两千年的情形颇为相同。其政体是一个由皇室统治的王朝;经济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以士绅阶层为核心;支配性的意识形态是儒家学说。了解了中国的这种传统状况, 我们就能更容易地评判 19 世纪中国在应付强烈的西方活动时所采取的行为举措了”

第三种观点认为太平天国起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共同构成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861 年更为因为具有一系列标志性事件,应该作为近代史开端的年份:首先,只有第二次 鸦片战争形成的《北京条约》体系,和太平天国起义对清朝统治秩序的冲击,才不仅使西方 资本主义侵略势力真正侵入中国内地,也使清朝统治集团开始真正有意识地改变固有的 “华夷之辨”的政治旧习,开始寻求解决中西冲突和摆脱内忧外患的新出路。其次,太平天 国为中国洋务运动这样一场全民性的思想运动和生产关系变革,打出了一个新格局,这使 太平天国理应成为一座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最后,1861 年这一年因为三个标志性事件而 有理由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起始年份,这一年,太平天国上游重镇安庆失守,曾国藩开 办安庆内军械所,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第四种观点认为应以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因为辛亥革命以前,“整个 社会还是封建的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起着主要的决定的作用。所以辛亥革命以前中国还是 封建社会”,辛亥革命以后,则发生了“里程碑”式的巨大变化,“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逐渐占了统治地位,起着主要的决定的作用”,“中国无疑是资本主义社会了”“辛亥革 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不仅从内容上而且从形式上宣告了封建社会在中国的 结束,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中国近代史应该包括从辛亥革命至中华人民共 和国的成立这 38 年的历史。还有学者从高校历史专业教学实际出发,提出如果以辛亥革命 作为划代界标,那么前是清史,后是民国史;前是朝代国家,后是近代民族国家。两种不同 的社会构造,两种不同的国家形态,既易教,也易学得好。最后,还有学者提出主张应该将孙中山先生建立中国同盟会的 1905 年作为中国近代 史的开端,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才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真正开始。

上述各种开端说,都有其特定的理据,或以社会形态来划分(如从封建社会向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化,鸦片战争是一个标志),或以时代使命来划分(如认为近代的中心 任务是发展工商业经济,明清之际是一个合理的界标),或以时代中心为依据,资产阶级 成为时代中心时,即为近代(辛亥革命或同盟会说)的开始。开端说上的分歧,体现了研究 者的不同史观,其中既有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革命史观、也有社会形态史观,内部取向 史观,等等。如鸦片战争开端说,中国进入近代是被动的,是在外力冲击下的一种被动反应, 中国学者强调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西方学者也认可鸦片战争开端说,但他们 强调的冲击-反应模式。“明清之际”说更多地体现了内部取向的史观,他们认为,中国历 史上的“近代”实际上早就开始了,不是什么外部冲击的结果,而是中国社会内部变革的 产物。当然,无论以哪种时间为“近代”界线,也不论以何种事件为标志的开端说,一个共 同的标准似乎是现代化或称近代化。现代化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但它的弊端就是将传统 与现代截然对立起来,这样的二分法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所以,任何时间、或事件上的坐 标,都只具有相对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