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作品鉴赏》教学大纲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英语翻译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作品鉴赏》教学大纲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作品鉴赏》教学大纲

2024-05-05 02:5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课程编号:

课程性质:

通识教育选修课

课程名称: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经典鉴赏

学时/学分:

32/2

英文名称:

Appreciation of classics in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

选用教材:

自编讲义

大纲执笔人:

李晓洁

先修课程:

中国现当代文学

大纲审核人:

陈旋波

适用专业:

全校师生

 

一、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面对非中文专业的大学生开设的通识教育课,旨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和文学鉴赏能力。

本课程针对大学生的年龄及时代特点,引导学生从文化思想与审美感悟的角度感受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文学魅力。通过学习本门课程使学生认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存在价值及其中所蕴含的中国文化内涵;通过文学了解中国现当代历史,认识社会;通过对文学作品的研读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创作能力;在文学熏陶下,提高内在文化素养,通过文学感悟人生。通过学习本门课程引导学生认识文学不但可以经世济用,也可以进入精神的世界,追寻诗和远方,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拥有文学情怀,享受艺术人生。

1.从审美感悟角度感受中国现代文学名作的思想内涵和文学魅力;

2.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及对文学作品的分析、鉴赏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文学了解中国现当代历史,认识社会;

4.提高学生内在文化素养,通过文学感悟人生哲理。

 

二、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讲 鲁迅《狂人日记》:中国现代小说奠基之作

第一节 鲁迅文学创作

第二节 《狂人日记》

【主要内容】鲁迅文学观,作品当时社会背景,封建社会本质。

【重点】狂人日记主题,狂人形象

【难点】象征性手法

要求学生:阅读原文,了解作品社会背景,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思考封建社会本质“吃人”。

第二讲 鲁迅《阿Q正传》:画出国民的魂灵

第一节 阿Q的精神胜利法

第二节 阿Q的革命观

【主要内容】阿Q形象的主要特点,精神胜利法形成的原因及危害,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国民的劣根性,鲁迅改造国民性的思想。

【重点】精神胜利法形成的原因及危害

【难点】鲁迅改造国民性的思想

要求学生:阅读原文,了解作品社会背景,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思考《阿Q正传》的现实意义。

第三讲 鲁迅《伤逝》:探寻知识分子的个性解放之路

【主要内容】20年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涓生、子君身上所体现出的知识分子的弱点及他们婚姻失败的原因,鲁迅关于女性解放的思想。

【重点】20年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

【难点】知识分子的个性解放之路

要求学生:阅读原文,了解作品社会背景,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思考今天女性个性解放存在的问题。

第四讲 郭沫若《女神》: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

【主要内容】五四时代精神,郭沫若诗歌的艺术特色,郭沫若的泛神论思想,郭沫若及《女神》在新诗发展中的成就及局限。

【重点】五四时代精神,郭沫若诗歌的艺术特色

【难点】郭沫若及《女神》在新诗发展中的成就及局限

要求学生:阅读女神中的主要作品,了解五四时代精神,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思考郭沫若及《女神》在新诗发展中的成就及局限。

第五讲 郁达夫《沉沦》:弱国子民的哀歌

【主要内容】中国被动挨打现状,弱国子民心态,《沉沦》主题,主人公病态心理

【重点】弱国子民心态,《沉沦》主题

【难点】主人公病态心理

要求学生:阅读原文,了解作品社会背景,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思考主人的病态心理所反映出的知识分子弱点。

第六讲 徐志摩《再别康桥》:新格律派诗歌的经典

【主要内容】徐志摩文学道路,新格律派美学追求,《再别康桥》艺术特色

【重点】《再别康桥》艺术特色

【难点】新格律派美学追求

要求学生:背诵《再别康桥》,阅读徐志摩其他诗歌作品,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第七讲 周作人《乌篷船》《吃茶》:冲淡平和的生活艺术

【主要内容】周作人散文风格,周作人散文内涵

【重点】周作人散文风格

【难点】周作人散文内涵

要求学生:阅读周作人散文,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思考周作人散文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第八讲 丁西林《一只马蜂》:生活中的幽默喜剧

【主要内容】丁西林戏剧的艺术特色,《一只马蜂》的艺术特色,喜剧与闹剧的区别

【重点】《一只马蜂》的艺术特色

【难点】喜剧与闹剧的区别

要求学生:阅读丁西林的代表作,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思考丁西林戏剧的艺术特色

第九讲 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迷惘无路的病态反抗

第一节 丁玲文学创作

第二节 莎菲形象的解读

【主要内容】五四时代背景,莎菲形象的典型性,小资产阶级知识女性的病态反抗

【重点】莎菲形象的典型性

【难点】小资产阶级知识女性的病态反抗

要求学生:阅读丁玲作品,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思考五四时期女性解放的出路

第十讲 老舍《骆驼祥子》:黑暗社会个人奋斗的悲剧

第一节 老舍文学创作

第二节 祥子的奋斗与挣扎

第三节  强者的堕落

【主要内容】社会背景,祥子形象,祥子悲剧的原因

【重点】祥子悲剧的原因

【难点】虎妞形象及与祥子悲剧之间的关系

要求学生:阅读作品,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思考作品主题

第十一讲 巴金《寒夜》:漫漫寒夜中的悲凉人生

【主要内容】抗战时代背景,《寒夜》主题,人性弱点

【重点】《寒夜》主题

【难点】人性弱点

要求学生:阅读巴金作品,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思考巴金前后期不同风格

第十二讲 沈从文《边城》:优美健康自然的人生形式

第一节 沈从文文学创作

第二节 《边城》

【主要内容】《边城》的主题,人性美

【重点】《边城》的主题

【难点】《边城》的结局

要求学生:阅读沈从文作品,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思考30年代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冲突中中国社会的选择

第十三讲 戴望舒《雨巷》:迷惘彷徨执着的人生追求

【主要内容】《雨巷》主题,雨巷、丁香姑娘意象含义,现代派诗歌特征

【重点】《雨巷》主题

【难点】雨巷、丁香姑娘意象含

要求学生:阅读戴望舒诗歌,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第十四讲 曹禺《雷雨》:人性与欲望的深沉悲剧

第一节 曹禺文学创作

第二节 周朴园与鲁侍萍

第三节 周朴园与鲁大海

【主要内容】30年代中国社会背景,《雷雨》主题,周朴园、繁漪形象,《雷雨》的艺术特色

【重点】《雷雨》主题,周朴园、繁漪形象

【难点】《雷雨》的艺术特色

要求学生:阅读曹禺作品,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思考序幕尾声的意义

第十五讲 张爱玲《金锁记》:黄金枷锁下扭曲的人性

第一节 张爱玲文学创作

第二节 《金锁记》

【主要内容】《金锁记》主题,曹七巧形象,张爱玲小说艺术特色

【重点】《金锁记》主题,曹七巧形象

【难点】张爱玲小说艺术特色

要求学生:阅读张爱玲作品,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思考如何评价张爱玲

第十六讲 钱钟书《围城》:知识分子的人生困境

【主要内容】围城的主题意蕴,方鸿渐形象,《围城》艺术特色

【重点】围城的主题意蕴

【难点】围城的主题意蕴

要求学生:阅读钱钟书作品,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思考《围城》的现实意义

 

三、建议教学进度

课程内容

授课学时

第一讲 鲁迅《狂人日记》:中国现代小说奠基之作

2

第二讲 鲁迅《阿Q正传》:画出国民的魂灵

2

第三讲 鲁迅《伤逝》:探寻知识分子的个性解放之路

2

第四讲 郭沫若《女神》: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

2

第五讲 郁达夫《沉沦》:弱国子民的哀歌

2

第六讲 徐志摩《再别康桥》:新格律派诗歌的经典

2

第七讲 周作人《喝茶》《乌篷船》:冲淡平和的生活艺术

2

第八讲 丁西林《一只马蜂》:生活中的幽默喜剧

2

第九讲 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迷惘无路的病态反抗

2

第十讲 老舍《骆驼祥子》:黑暗社会个人奋斗的悲剧

2

第十一讲 巴金《寒夜》:漫漫寒夜中的悲凉人生

2

第十二讲 沈从文《边城》:优美健康自然的人生形式

2

第十三讲 戴望舒《雨巷》:迷惘彷徨执着的人生追求

2

第十四讲 曹禺《雷雨》:人性与欲望的深沉悲剧

2

第十五讲 张爱玲《金锁记》:黄金枷锁下扭曲的人性

2

第十六讲 钱钟书《围城》:知识分子的人生困境

2

合计

32

 

四、教学方法

1.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选取16个现代文学作家的经典作品,进行讲解,从思想引导与审美感悟角度引导学生感受中国现代文学名作的思想内涵和文学魅力。

2.在教学方法上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用文本细读式教学、研究式教学、讨论式、参与式等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穿插讨论环节,课后布置讨论题,引导学生深入到文本中,启发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之中,就有争议的学术的问题、人生问题展开研究式的讨论,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3.目前本课程已经在超星尔雅网络学习平台、华侨大学数字课程中心、好大学在线CNMOOC、智慧树在线教育4个网络平台开设网络在线课程,学生可以通过平台参与论坛讨论,完成课后作业。

4.利用QQ、微信等网络平台,及时沟通互动,对学生进行课后答疑。

五、考核方式

课堂及线上讨论、线上测试

六、成绩评定方法

课堂及线上讨论、线上测试成绩70%,平时成绩30%

七、教学参考书

1.朱栋霖、朱晓进、吴义勤:《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13),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10月第3版。

2.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7月。

3.孔范今:《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7年1月。

4.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9月。

5.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

6.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教程》,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