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界线】这10条地理分界线的138条地理意义(附巫山专题设计)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温带季风和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分界线 【地理界线】这10条地理分界线的138条地理意义(附巫山专题设计)

【地理界线】这10条地理分界线的138条地理意义(附巫山专题设计)

2024-06-17 05:3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2.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三、地形区界线

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5.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地界线: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米仓山脉。

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

1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

12.云贵高原与东南丘陵界线:雪峰山

四、气候界线

1.1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

岭一淮河一线。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5.湿润区与干旱区的分界线,即年平均降水量400毫米的分界线。从大兴安岭西麓-燕山-大青山-六盘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连线。此分界线以东降水丰富,为湿润区;此分界线以西,除天山、祁连山、阿尔泰山等山地降水量稍多外,其它地区都比较干旱。

6.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从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此分界线以东为季风区,在季风区中,冬季近地面受高压系统控制,盛行偏北风,气候干冷,夏季受低压系统控制,盛行偏南风,气候湿润。此分界线以西为非季风区,气候干旱 。

五、河流界线

1.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分水岭:

①太平洋水系与印度洋水系分水岭:冈底斯山—怒山

②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脉—秦岭

③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

④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⑤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分水岭:武夷山

⑥黄河水系与海河水系分水岭:太行山

⑦汉水与渭河的分水岭:秦岭

六、三大自然区界线

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3000米等高线。

3.青藏高寒区的北部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大体从昆仑山向东经过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

七、自然区内部界线

1.东部季风区内部自然地区界线

①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界线(华北暖温带湿润地区与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秦岭一淮河(1月0℃等温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4500℃等值线)。

②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界线:日平均气温>10℃的活动积温3200℃等值钱。

③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南热带湿润地区界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7500℃等值线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自然地区界线。

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与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的界线:贺兰山一线,相当于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八、农业活动界线

1.牧区与农耕区的界线:大体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从东北松嫩平原西部-辽河中上游-阴山山脉-鄂尔多斯高原东缘(除河套平原)-祁连山山脉(除河西走廊)-青藏高原东缘连线。此分界线以东为农区,种植水稻、小麦、玉米、大豆、高粱等作物;此分界线以西为牧区,放养牛、羊、马等牲畜。

2.水田区与早作区的界线:秦岭一淮河。

3.我国天然草场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吕梁山--横断山。此线东南部分是我国农区畜牧业分布区,此线西北部分是我国牧区畜牧业分布区。

4.冬小麦与春小麦的界线:长城

九、行政区界线

1.南疆与北疆的界线(流动沙丘与固定、半固定沙丘界线):天山。

2.湖北省与重庆市的界线:巫山。

3.福建省与江西省的界线:武夷山。

4.广东省与湖南省的界线:南岭。

5.西藏自治区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界线:昆仑山脉。

6.甘肃省与青海省的界线:祁连山脉。

7.四川省与陕西省的界线:大巴山脉。

十、海洋的分界线

我国我国的四大领海从北到南: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上是一张四大海域地图。

1.渤海与黄海分界线:辽东半岛南端老铁山角与山东半岛北岸蓬莱角的连线;

2.黄海与东海分界线:长江口北岸的启东角与韩国济州岛西南角的连线;

3.东海与南海分界线:广东南澳岛与台湾岛南端的鹅銮鼻连线 。

如果不需要这么精确的话,也可以记个大致的位置:

1.渤海与黄海的分界线: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顶端连线为界。

2.黄海与东海的分界线:长江口北岸为界。

3.东海与南海的分界线:台湾岛南端和闽粤两省交界处的连线为界。

其中,南海最大,渤海最小,具体如下... 渤海面积约为7.7万平方公里;黄海面积约为38万平方公里;东海面积约为77万多平方公里 :南海面积约为350万平方千米。

十一、综合地理界线

1.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这条线的南北景观有很大的差异。

(1)气候:

①大致是1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

②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③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

④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

⑤温带季风与亚热带季风的分界线

⑥≥10℃积温4500℃等值线经过地

(2) 地形:

①黄土高原与汉水谷地的分界线

②汉中谷地与渭河谷地的分界线

③华北平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分界线

(3)河流:

①河流有无结冰期、流量大小、水位高低的分界线

②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4)土壤:棕壤与黄棕壤的分界线

(5)植被及自然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及对应自然带的界线

(6)农业:

①农业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

②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的分界线

③水稻和小麦杂粮的分界线

④柑橘和苹果的分界线

(7)区域划分:南方北方的分界线

淮河:大致是长江中下游平原与华北平原的分界线

小结:

秦岭淮河线,南北农特点:以北为旱地,多用水浇灌;

东北春小麦,作物一熟年;华北冬小麦,两年能熟三。

秦淮线以南,耕地多水田;年熟两或三,水稻为重点。

水文特征变,北河汛期短;有冰流量小,水混位变显。

南河流量大,水位变不显;沙少汛期长,冬季无冰现。

气候分界线,五个大方面:无霜生长期,长短南北反;

湿润半湿润,八百等降线;亚热暖温带,一月零度线。

植被界以南,绿色为常年;亚热阔叶林,热带雨林南。

以北温草原,落阔叶广泛;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北边。

2.大兴安岭也是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其东西两侧的景观也有较大差异:

(1)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3)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4)牧区与农耕区通过的地方的界线

(5)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界线

(6)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界线通过的地方

(7)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界线通过的地方。

(8)地势:地势二、三阶梯分界线

(9)地形:内蒙古高原与东北平原的分界线

(10)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11)干湿地区:半干旱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3.长城

(1)我国古代牧业文化与农业文化分界线

(2)冬小麦与春小麦分界线

(3)暖温带与中温带分界线

(4)年降水量400mm线

(5)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分界线

(6)森林与草原分界线

(7)年积温3500℃线 .

4.太行山

(1)地势: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2)地形区: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分界线

(3)河流流域:黄河流域与海河流域的分界线

(4)省区:山西省与河北省的分界线

5.巫山

(1)地势: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2)地形区: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分界线

(3)省区:四川省与湖北省的分界线

6.横断山

(1)地势:地势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2)地形区: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分界线

(3)气候类型:青藏高原、高山气候区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4)温度带:青藏高寒气候区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7.武夷山

(1)地形区:江南丘陵与浙闽丘陵的分界线

(2)省区:江西省与福建省的分界线

8.天山

(1)地形区:塔里木盆地与准噶尔盆地的分界线

(2)温度带:暖温带与中温带的分界线

(3)区域划分:南疆与北疆的分界线

9.昆仑山

(1)地势:地势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2)地形区:青藏高原与塔里木盆地的分界线

(3)温度带:青藏高寒气候区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4)气候类型:青藏高原、高山气候区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分界线

(5)自然分区:青藏高寒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10.阴山

(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2)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分界线

(3)内、外流区域的分界线

11.南岭

(1)地形区:珠江三角洲(两广丘陵)与江南丘陵的分界线

(2)河流流域:珠江流域与长江流域的分界线

12.祁连山

(1)地势:地势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2)地形区:青藏高与内蒙古高原的分界线

(3)温度带:青藏高寒气候区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4)气候类型:青藏高原、高山气候区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分界线。

(5)自然分区:青藏高寒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13.大娄山

(1)地形:云贵高原与四川盆地的分界线

14.雪峰山

(1)地势: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2)地形区:云贵高原与东南丘陵的分界线

高考地理专题设计——巫山

一、单选题

1.读图,完成下题。

图示输送路线依次经过的地形区是(  )

A.四川盆地—巫山—长江中下游平原

B.巫山—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巫山—四川盆地

D.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巫山

【答案】A

【解析】图示输送路线首先源于四川成都,属于四川盆地,之后依次经过的地形区是巫山、长江中下游平原,据此选A。

2.读下面我国重要山脉示意图,其正确排序是

A.①太行山②雪峰山③昆仑山④南岭⑤巴颜喀拉山

B.①巫山②昆仑山③武夷山④昆仑山⑤唐古拉山

C.①阴山②昆仑山③巫山④天山⑤贺兰山

D.①太行山②巫山③武夷山④昆仑山⑤祁连山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主要山脉的分布;我国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和范围。根据图示山西和湖北省之间的山脉为太行山;成都和湖北省之间的山脉为巫山;江西省和福建省之间的山脉为武夷山;新疆和西藏之间的山脉为昆仑山;甘肃和青海之间的山脉为祁连山。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李白在诗中曾用“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和“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来形容巫山的险峻。人们习惯以巫山为界把长江上游部分区域分为“巴蜀大地”和“荆楚大地”(如下图)。2009年三峡水利枢纽修建完毕;2013年我国铁路史上修建难度最大的山区铁路——宜万铁路全线通车。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巫山一线东西两侧的“荆楚大地”和“巴蜀大地”(  )

A.无划分指标依据B.有明确的界线

C.气候类型一致D.地形单元一致

4.“巴蜀大地”和“荆楚大地”的划分体现了巫山对两地(  )

A.自然景观分异的影响B.城市景观差异的影响

C.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D.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

5.进入21世纪,促进“巴蜀大地”和“荆楚大地”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

A.交通B.技术C.资金D.市场

【答案】

3. C

4. C

5. A

【解析】

3.巫山一线东西两侧的“巴蜀大地”和“荆楚大地”,划分指标依据是地形特征,A错。自然地理界线是模糊的界线,B错。两侧都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类型一致,C对。地形单元西侧是盆地,东侧是平原,D错。选择C。

4.“巴蜀大地”和“荆楚大地”的划分体现在自然和社会经济等多个领域它是巫山对两地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C对,D错。两侧自然景观分异不是巫山影响形成,A错。两侧差异是自然景观差异,B错。

5.进入21世纪,促进“巴蜀之地”和“荆楚大地”在早期联系不便现在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交通,A对。巫山阻隔两地间联系,交通促使两侧联系紧密,技术、资金、市场对两地合作有影响,不是两地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B、C、D错。

二、综合题

6.试评价巫山旅游资源开发的条件。(10分)

【答案】

旅游资源丰富(组合好):自然旅游资源;以及名胜古迹等人文旅游资源。

交通设施完善(港口、高速公路等),通达性好。地区接待能力。旅游环境承载力。

【解析】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