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年画分布指南,各地年画有什么不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最早的年画产地是 中国年画分布指南,各地年画有什么不同!

中国年画分布指南,各地年画有什么不同!

2023-03-27 17:0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杨柳青木版年画发源于千年古镇天津杨柳青,是中国著名的民间木版年画产地。杨柳青年画始于明代末年,清代中晚期达到鼎盛阶段,出现了全镇及周边村庄“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的盛况。

由于位置临近北京,杨柳青年画曾作为贡品进京供宫廷和大户人家贴用,所以制作精细,色彩柔和,以迎合宫廷和市民趣味。“北宗画传杨柳青”就是指杨柳青年画继承了北宋以来的宫廷院画风格,尤其是工笔重彩人物画技法,可谓中国年画之首。杨柳青年画还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技法和戏曲舞台的表现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来制作,既有版画的刀刻韵味,又有绘画的笔触色调,形成了与一般绘画和其他年画不同的艺术特色。杨柳青年画至今保持着以手绘方法画人物手和脸的工艺,称为“开手脸”,这使杨柳青年画保持了绘画特色,在众多的年画中独树一帜。

桃花坞木刻年画是中国江南一带民间木版年画,因在苏州桃花坞地方生产而得名。始于明朝中叶,盛行于清初至太平天国时期,和天津杨柳青年画齐名,有“南桃北柳”之誉;多在印出墨线后由人工填色而成,色彩夸张,气氛热烈。桃花坞年画接近传统绘画形式,在艺术上成就较高;画法最精,刻工最细,结构复杂,场面宏大;受到西方艺术影响并大胆借鉴西方艺术;有许多宏构巨作的作品。

山东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于明代发展成熟,迄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建于明崇祯十三年的"吉兴号"年画作坊,面积239.4平方米,房屋11间,保存完好,是当时年画繁荣兴盛的见证。

杨家埠木版年画是山东省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民俗工艺品。兴起于明代,全以手工操作并用传统方式制作,发展初期受到杨柳青年画的影响,清代达到鼎盛期,杨家埠曾一度出现“画店百家,画种过千,画版上万”的盛景,产品流布全国各地。其中最大的东大顺画店拥有画版300多套,年制画百万余张。杨家埠年画体裁广泛,想象丰富,重用原色,线条粗犷,风格纯朴。

绵竹木版年画始于明末清初,清乾隆年间最为兴隆。由于绵竹地处四川盆地西北边缘,盛产绵竹,拥有造纸的上好材料,从而为年画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绵竹年画的体裁主要有两大类:一是“红货”,指彩绘年画;一是“黑货”,指以烟墨或朱砂拓印的木版拓片。

绵竹木版年画风格独特,轮廓用线版印制,套色全靠人工彩绘,基本不用色版制作。不同艺人创作的年画,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同一个艺人绘制不同的画幅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这是绵竹年画区别于其它产地年画的主要特点之一。

武强年画是河北省武强县传统民间工艺品之一,因其产地在河北武强而得名,是中国民间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武强年画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元代以前,定为宋元时期是较为可信的,明代初年,武强年画已有相当高的造型设计能力和镌刻水平,已趋成熟阶段,“年画”之称始于清道光二十九年。武强年画是在原始的耕作方式、佛教思想、传统观念和古老的民族习惯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民间乡土艺术。其构图丰满,线刻粗犷,设色鲜亮,装饰夸张,节俗特色浓厚,是民间年画中的佼佼者。武强年画除大量民间题材外,其特色是更注重反映重大时代变革,以表达人们对国事的关心,和对生活的美好期望。

朱仙镇木版年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被誉为中国木版年画之鼻祖。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时距开封城南二十公里的朱仙镇就已有了木版年画,是当时市上流行的年节装饰品。明清两代,朱仙镇的木版年画作坊最多时达三百余家,十分兴盛。

朱仙镇木版年画十分讲究用色,以矿物、植物作原料,采用手工磨制,印制的年画色彩明快鲜艳。年画取材以人物为主,背景简单。色彩以漳丹为主调,兼有深绿、槐黄、正红,套版不过五色。人物头脸无论男女,多于眼上眉下印一弯橙色,是开封朱仙镇年画独有之标志,看去人物爽朗古秀,具有中原地方特色。朱仙镇年画构图饱满紧凑,线条粗犷简练,造型古朴夸张,人物头大身子小,比例通常为1:3。人物的姿势多取戏曲中的工架动作,基本不绘脸部。在刻工方面,线条均匀而简练,洒脱而犀利,刀笔味浓厚,具有独特的地方色彩和淳朴古老的民族风格。

山西临汾金元时期称“平阳”,雕版印刷业和书坊极盛,时有“平阳版”之称,并出现了兼印年画(纸马)的“姬家”、“徐家”等专业作坊。本世纪初在甘肃发现了二幅平阳版画:“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 ”和“义勇武安王位”,可谓金代平阳木版画之佳作。其中“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刻制极为精美,被称为“四美图”,是中国最早的木版画精品。

明末清初,临汾木版年画发展鼎盛,绘刻精美,人物姿态生动优美,敷色热烈大胆,线条刻画粗犷有力,构图讲求对称均衡。年画取材多以吉祥人物为主,如《渔乐图》、《喜庆富贵》等,也有一些戏出画样。体裁上,除了一般题材和条幅等外,“拂尘纸”和“灯画”两种形式产量最高,表现内容丰富多样。此外,临汾的神像画也非常丰富,造型古朴、神秘。

陕西年画主要集中在凤翔县和汉中县。汉中木版年画发源于清代末期,是我国北方知名的木版年画产区。汉中年画以门神和神像类为主,造型粗犷,动态夸张,脸部的刻画上具有浓郁的社火脸谱韵味。汉中年画现已仅存画版,年画制作已无人接续。

凤翔年画源于南肖里邰姓,据《西凤世兴画局》记载,凤翔木版年画可以追溯到明正德二年,距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凤翔木版年画继承发扬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手法,同时吸收了历代寺庙壁画、石刻笔法表现特点,线条刚劲有力,简明质朴,生动大方。凤翔年画的传承者目前仅剩邰氏一家,急需给予保护。

两地木版年画内容,主要以人物为主,以门神见长。年画题材中的门神有历史名人、神话人物,如秦叔宝、尉迟敬德、包文正、赵公明及天官赐福、福禄寿三星等。神话故事和世俗生活、吉祥花鸟也是年画的主要题材。无论人物还是花卉,造型都优美大方,生动逼真,各有情态。由于地处西北,受外部美术影响很少,汉中、凤翔年画基本上保持了原古版年画的艺术风格,是研究西北民间艺术发展和社会历史的重要参照。

广东佛山年画历史悠久,早在宋、元年间已有绘制门神之习俗。早期门神直接在门板上手绘,后来另置木版绘刻,清代乾嘉年间,佛山年画日益兴盛。

佛山木版画善于使用红丹、金银色为背景,加强画面的装饰效果。年画主体以红、桔红、黄、绿等色来套印,在人物盔甲、袍带上饰绘金银图案纹样,使神像画更显金碧辉煌。因此,佛山年画素有“万年红”的美誉。佛山木版年画线条粗犷、色彩绚丽、造型简练、构图饱满、装饰性强。在线条处理、造型格调、设色技巧、题材选择上,具有广府文化的细腻艺术特征。年画的人物衣饰上的花纹常用线条流畅的写金描银渲染,俗称“写花”,是其他地区民间年画所少见的装饰手段,极富民间画的韵味,也是佛山木版年画的显著特征之一。

一百多年前,冯氏世家从祖父冯均开创“冯均记”的字号,获得“门神均”的美誉。今天,佛山木版年画的传承者仅剩冯氏一家。

滩头木版年画产生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它以浓郁的楚南地方特色自成一派,是湖南省唯一的木版年画产地。从明末清初到民国初年,滩头年画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滩头木版年画制作工序独特:在年画印制之前,先在当地加工的土纸表面刷一层白粉,这给年画特色的形成带来直接影响。年画版采用当地的梨木刻制,印制上采用木版套色和手绘结合的方法,造型稚拙有趣,线条刻画圆润流畅。

近年来,独具特色的滩头木版年画急剧萎缩,作坊艺人纷纷改行,年画作坊只剩下“金玉美”和“高腊攻”两家,滩头年画处于濒危之中。

更多关于年画的故事→三分钟了解年画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