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振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小麦最大生产地区 康振生

康振生

#康振生 |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近日,由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科学技术厅、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和河南农业大学联合承办的中国工程院国际工程科技战略高端论坛暨第六届黄河论坛在郑州市隆重举行。

论坛探讨小麦族植物基因组、结构与基因表达规律及其在分子育种中的应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植物病理学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教授康振生针对我国小麦条锈病发生现状与防控策略发表演讲。

一、近年我国小麦条锈病危害情况

小麦条锈病是世界性重大真菌病害,在全球小麦种植区普遍发生,小麦整个生育期(苗期、成株期、灌浆期、成熟期)均可被侵染危害。

危害部位:叶片为主,叶鞘、茎杆及穗部也可受害

发病时期: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受害

症状特点:叶片上产生大量黄色夏孢子堆,成株期排列成条状与叶脉平行;后期产生黑色的冬孢子堆。

条锈病的侵染危害可使小麦生长发育受到多方面的影响,最终导致小麦产量的损失。中度流行可减产10-20%、大流行年份可减产50-60%、重病田块甚至颗粒无收。

1,近年来我国条锈病发生危害特点

冬前见病时间早: 宁夏10月14日、甘肃10月20日、陕西11月4日;

发生区域广: 陕西、四川、河南、湖北

发生程度重: 发病中心面积大(再次侵染)

春季发病明显提早、且扩展快(陕西关中提早20天)

病害特征: 越冬菌源量大,气候适宜,感染品种面积大。

2,近年防控成效显著

近年来,国家对小麦条锈病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出台了多项行政措施,保障防控资金供应,大力普及条锈病防治技术,组织专家学者宣传走访,在全国农业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我国小麦条锈病防治卓有成效。

2020年,全国小麦种植面积4亿亩,防治面积1.97亿亩次,在条锈病大爆发的情况下,小麦总产增幅1.8%。

2021年,河南南阳、信阳、驻马店三市小麦,“两病”防控挽回损失为30.61亿公斤,挽回损失率达26.16%。

2020年整年,小麦条锈病防控成效显著,小麦总播种面积4亿亩,条锈病防治面积1.97亿亩次,是发生面积的3倍之多。

在耗资巨大的情况下,最终实现了全国小麦总产2634亿斤,每亩平均增产13.6斤,总产量增长幅度达到了1.8%。

二、近年小麦条锈病爆发流行原因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和流行主要取决于病菌生理小种的致病性特征、小麦品种的抗锈性以及环境条件的影响。

病菌特征

病菌群体由优势小种组成、且致病性强、寄生适合度高,秋季发病重、越冬菌源性大;

品种抗锈性

品种抗性遗传多样性单一、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

环境条件

影响条锈病发生和流行的环境条件主要是雨水与气温。夏秋多雨,有利于越夏菌源繁殖和秋苗发病;冬季温暖,有利于菌源过冬;3至5月,尤其是3-4月份雨水多、结露时间长,有利于病菌的侵染、发展和蔓延。早春无雨情况下,病叶枯死而不利于病害流行。

三、小麦条锈病持续控制研究中的关键问题

1,进一步明确条锈病流行规律

揭示了越夏菌源基地病原菌向外传播的时空规律;

明确划分出越夏易变区、冬繁区和春季流行区三个区域;

为病害测报、抗病基因布局及病害防控策略制定奠定了基础。

2,揭示病菌致病性变异途径及调控

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条锈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然而病菌致病性变异导致品种抗病性丧失,条锈病流行频繁发生。

3,加强品种抗病性及其合理利用

抗病品种的选育与应用在我国小麦条锈病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抗病品种长期滞后于条锈病优势小种,并缺乏多抗品种(条锈病、赤霉病、白粉病)

抗病基因有限,优异抗病种质资源缺乏。抗病基因合理布局任重道远。

4,提高病害精准预测水平

完善长期、中期、短期预测预报体系

实现预测预报的精准化、定量化

借助大数据及物联网的发展,实现即时预警。

5,加强小麦-条锈菌互作关系探索

微观方面,从病菌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及寄主抗病性方面出发,利用新技术创制新抗源。

宏观方面,从病菌群体结构、品种抗病基因入手,构建不同麦区的生物屏障。

四、我国小麦条锈病综合防控策略

1,强化政府职能

2020年3月26日,李克强总理正式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自2020年5月1日起执行。《条例》的公布实施,是我国植物保护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开启了依法植保的新纪元。

明确提出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

明确提出坚持绿色防控的原则

明确要求重视生态治理技术方针

明确强调健康栽培预防措施

明确提出鼓励绿色防控科技创新

明确支持推广绿色防控技术

2,继续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策略

建立了“重点治理越夏区、持续控制冬季繁殖区,全面预防春季流行区”的全国条锈病区域治理策略与防控技术体系。

根据有性生殖的特点,针对性制定了条锈菌有性生殖控制途径。

3,加强学科合作

做到顶层设计、学科交叉、协同合作三方面有力结合。

4,研发满足自动化、智能化要求的植保技术

需要研发适合中国国情的专业化大中型现代植保机械、精准对靶施药的人工智能装置、基于历史数据挖掘和智能化远程控制的植物保护作业系统等,从而达到病虫害准确监测、精准对靶施药等植保工作智能化的目标,解决目前局部发病全田用药的难题。

5,加强专业化服务队伍建设

农业农村部主管的包括科教机构、涉农企业、基层植保队伍以及专业化防控组织在内的部门要加强专业化服务队伍建设,专业化病虫害防治服务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和必然要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