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论坛】连平:全球溯源中心与中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原经济区高端论坛 【未来论坛】连平:全球溯源中心与中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未来论坛】连平:全球溯源中心与中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3-07-13 04:4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IPP评论是国家高端智库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IPP)官方微信平台。

导读

2023年6月19日,由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IPP)主办,中共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委员会政策研究和创新办公室协办的第二届大湾区“未来论坛”——世界新发展与中国数字经济战略主题论坛在广州南沙圆满落幕。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教授在论坛上致主旨演讲。本文由演讲整理而来。

▲ 连平教授发表主旨演讲

★连平: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

★文稿整理:

 郑凯方,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副研究员

正文

一、全球数字经济发展与趋势

1.1 数字经济及其内容框架

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量、以现代的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数字经济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经济社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治理模式。

从整体上看,数字经济由四大块内容构成(图1)。一是数字产业化,即是将正在发展中的数字技术内容打造成产业,例如信息通信产业。二是产业数字化,传统产业应用数字技术实现提升、改造、赋能。三是数字化治理,涉及所有和数字有关的治理制度、政策、体系、标准等等。四是数据价值化,包括但不限于数据采集、数据标准、数据确权、数据标注、数据定价、数据交易、数据流转、数据保护等等使得数字最终能够价值化的重要环节。从经济范畴看,数字经济的发展同样涉及到生产要素、生产力和生态关系三个范畴:生产要素即是数据价值化,不断赋予数据交易价值;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是属于生产力范畴的两个领域;而生产关系范畴主要涉及数字治理问题。

图1 数字经济的“四化”框架(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1.2 数字经济发展为全球经济复苏提供了重要支持

近年来,全球数字经济规模持续扩张,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传统的经济增长主要通过资本、土地、劳动力等要素加以支撑和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扩张的情况下,数据、数字化基础设施等要素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生产经营方式正发生重大变化,经济发展的速度更进一步加快,效率进一步提高。

数字经济还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活力点。2021年全球47个经济体的数字经济同比名义增长15.6%,高于同期GDP名义增速2.5个百分点,是经济发展中最为活跃的内容、领域,也创造了经济发展的新环境。

产业数字化是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2021年全球47个经济体中产业数字化规模占数字经济整体比重为85%,而数字产业化占比仅15%。可以说,产业数字化一直在数字经济发展中担任领头羊角色。数字经济所取得的成功和发展,主要是通过数字技术加速向传统产业渗透、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赋能达到的。

全球数字经济还持续向第三产业渗透。数字技术应用、数字经济发展,对第三产业的影响和推动最为明显。比如,2021年全球47个经济体中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数字经济增加值占行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45.3%、24.3%和8.6%,分别较去年提升1.3、0.8和0.6个百分点。

1.3 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格局:发达国家领先,中美欧三足鼎立

发达国家和高收入国家的数字经济领先优势明显。从2021年数据来看,发达国家和高收入国家的数字经济规模占全球数字经济总规模的比例超过七成(图2);同时,主要发达国家的数字经济在其国民经济中的占比都在50%以上,有的甚至可达65%。虽然发展中国家的数字经济总体规模没有发达国家高,但近年来受益于经济基数较小、人口红利释放等因素,发展中国家、中高收入国家、中低收入国家数字经济同比增速最快,发展中国家的数字经济正在迎头赶上。

图2 2021年全球不同收入水平国家组别数字经济规模(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已基本形成中美欧“三极”格局,而中美欧三大经济体在数字经济的表现也是有所差异的。目前,美国数字规模蝉联世界第一,是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领头羊,数字经济占整体GDP比重超过65%。这是由于美国等发达国家产业数字化转型起步较早、技术应用较强、数字产业渗透力较高,因此美国的数字经济发展成效充分,数字企业全球竞争力、数字技术研发实力遥遥领先。中国数字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目前的数字经济规模仅次于美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数字市场和数据资源,数字产业创新活跃。欧盟凭借其在数字治理上的领先优质,成为中、美之外全球数字经济的“第三极”。

1.4 全球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展望

未来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构建优质可信的数据经济基础设施,促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普及、加快传统基础设施而数字化转型、推进社会基础设施智能化发展。南沙的全球溯源中心就是这样一种优质、可信的数据基础设施。

二是挖掘数据价值,释放要素潜力。目前对数字经济要素的挖掘不够充分,潜力还是很大。未来要重视数据资源开发、管理和利用,保障安全有序的数据跨境流动、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充分利用数据要素开展数字化性活动。特别是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在未来将越来越重要。

三是营造更具活力的科技创新格局,创造包容性的可持续性技术发展与创新环境,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前沿技术布局。目前所有国家都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而且国家之间的技术交流、沟通和合作进一步在加强。

四是拓展融合创新的数字经济空间。主要强调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

五是打造开放包容的数字经济发展环境,特别是推进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各国可以通过推进数据开放和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因此在这方面是有内生动力的。

六是探索共建共治的全球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建立多边合作机制,开展数字经济标准国际协调和治理,重点领域建立治理规则,要建立公正、合理透明的治理体系和规则体系。我个人认为全球数字治理体系共建共治在未来的发展中可能会遇到诸多障碍。目前各国都在推进全球数字经济治理,但一些国家政府或者主要经济体,出于通过规则话语权的建立来增强自身实力、保护国家利益、打压竞争对手等目的,会在国际治理机制、标准体系的建立中设置一系列障碍,甚至“划线而治”,因此建立全球性的治理体系的难度很大,甚至还会在某些阶段形成一些带有一定的竞争性和对抗性的区域治理标准和体系。所以,全球数字经济的共建共治治理体系和机制如何实现并进一步完善,是未来重要的课题。

二、国内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

2.1 我国数字经济近年取得长足进步

首先,数字经济成为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从最近几年公布的经济数据可以看出,和数字经济相关的产业增速已经高于一般GDP的增长水平,增速明显。同时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又推动经济结构的整体转型,使得经济结构的数字化成分更高,对产业提质转型有明显的促进推动作用。

其次,我国数字产业规模稳步增长。和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工业互联网等数字技术相关产业增长较快增速较高。

第三,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深度推进。我国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中的数字技术应用发展非常好,很多传统产业领域获得数字技术赋能,得到了快速的提升发展,如农业全产业链条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工业企业的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的普及应用。

第四,我国数字企业创新发展动能不断增强。这与我国政府推出的一系列相关政策、以及为推进数字经济进一步发展所投入诸多资源都密切相关。

所以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实现长足进步,特别是取得了“十大”标志性的发展成绩,即: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规模能级大幅提升、数据资源体系构建加快、数字政务协同服务效能大幅提升、数字文化发展提供文化繁荣发展新动能、数字社会建设推进优质服务资源共享、数字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数字技术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数字安全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数字治理环境进一步改善、数字国际合作凝聚共识等等。

2.2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成绩虽然是明显的,但是挑战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首先是我国数字经济“大而不强”。与美国相比,我国的数字经济整体规模还谈不上“大”——2021年,美国数字经济总体规模超过15万亿美元,而我国仅7万亿美元,数字经济整体规模能级还不到美国一半的水平。再从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占比来看,目前我国数字经济占GDP比重刚刚超过40%,而美国等发展国家数字经济在GDP中占比超过60%。

其次,我国关键技术有待突破,主要是算力平台建设、芯片制造技术等方面。

第三,我国法律制度环境要加以完善,数字经济国际话语权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这和我国数字经济“大而不强”有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数字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水平仍有差距,所以要进一步提升数字实力非常重要。未来伴随我国数字经济、数字技术发展,要不断提高我国数字经济话语权和规则体系的构建能力。

第四,我国区域间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凸显。这与我国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密切相关,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中西部地区相对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因此区域间数字经济的发展也出现不均衡的现象。

2.3 我国数字经济未来发展方向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首次提出“数字化”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重要地位。结合“十四五”规划,我认为未来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将呈现四个主要趋势。一是核心技术水平将不断强化和快速提升。二是数字经济治理中,“技术治理、法律治理、自治”三者将融合统一,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三是数字经济人才培养迫切需要加快,不断扩大人才队伍、提高人才的质量和水平。四是加快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在快速发展中,而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推进容易与现实中管理治理的实际应用需求脱节,因此基础设施建设要跟上总体的发展,这是对未来整体数字经济稳健、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2.4 我国数字经济未来发展形势判断

展望未来,我认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拥有需求、人才和政策三个优势,因此对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前景总体上持乐观态度。

一是需求优势。我国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尽管目前人均GDP水平、城镇化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但未来经济规模和发展水平会进一步扩大、增长。这种整体持续向上的经济发展趋势本身会对数字经济发展和应用提出需求,在不断增长的经济需求拉动下,数字经济往往有比较好的增长动力。

二是人才优势。虽然最近这些年大家都在说人口红利渐行渐远,但我国的人才红利却正逐渐显现出来。无论从国际专利获取、还是从尖端领域科研论文发表的数据来看,我国近些年的表现全球领先。以上都有来自国际机构的统计数据作为支撑证据,更表明了我国在科研创新方面的快速成长。科研创新快速成长背后体现的是人才队伍的扩张以及人才能力水平的提升。我国每年毕业的理工科博士人数大约是美国的3倍,如此巨大的基数足以支撑一批高精尖人才的出现。因此,我国越来越明显的人才红利将对未来数字经济的发展发挥出积极作用。

三是政策优势。在西方国家对我们技术“卡脖子”的背景下,我国科研创新在哪些方面有不足,哪些方面需要投入资源“补短板”和迎头赶上,都需要有政策和规划来协调各利益主体、统筹调配资源。我国正处在“补短板”和解决“卡脖子”问题的过程中,今年“两会”宣布组建中央科技委员会、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标志性事件。科学技术部的重新组建将对未来我国规划有限资源、推进科学技术创新、有效实现科技创新资源的投入产出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除机构改革外,相关的科技政策也将进一步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

但另一方面,我对数字经济对外开放这个领域在未来的发展并不是十分乐观。刚才郑永年教授在主旨演讲中提到,未来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有开放的需求,但是现实中我们在例如互联网、跨境数据和跨境资金的联通相互上还是存在许多障碍。我国在持续推进对外开放上,总体目标非常清晰、推进的步伐非常稳定、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大趋势不会动摇。但是相对于我国在贸易、金融市场等领域的对外开放程度和水平,互联网、信息系统这些领域的对外开放存在着社会共识、技术和国际政治局势等方面的障碍,特别是外部或许也不是100%希望中国在数字经济领域实现国际融合互通和对外开放。数字经济以其拓展领域的对外开放需求可能会受到非常复杂的因素影响,形势并不乐观。

三、全球溯源中心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3.1 南沙建设全球溯源中心正当其时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数字经济快速增长,国际之间的投资与贸易形态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如产品信息混乱、洗钱、恐怖活动、避税行为识别难等一系列新风险和问题。在此背景下,如何对国际投资与贸易的全流程进行追溯,实现“来源可溯、去向可究”,从而做到及时精准发布预警通报和积极应对,更有效地控制风险,提高有关监管部门的工作效率,这是非常迫切的需求。

数字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新业态形成,新业态发展提出了对全球溯源中心这样的数字基础设施的需求。国家非常重视数据要素的价值化和合规流通使用,于2022年12月出台《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图3),提出要以“促进数据合规高效流通使用、赋能实体经济”为主线,以“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为重点,“深入参与国际高标准数字规则制定,构建适应数据特征、符合数字经济发展规律、保障国家数据安全、彰显创新引领的数据基础制度”为目标,来推进实现数据要素价值化,并以数据要素深化创新驱动、推动高质量发展。

图3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来源:新华社)

因此,我认为全球溯源中心正是符合国家宏观政策导向的、推进国家数据基础制度构建发展的创新性成果。全球溯源中心以商品数据化为核心构建新型数据生产关系,可以促进数据要素的资源流通、数据资产权益确定、数据产业生态发展、数字治理的创新,构筑数字治理国际规则的先发优势,是率先践行的构建数据基础制度的有力实践,为数字经济发展和数据基础建设提供标准化、工具化、集成式的创新。

全球溯源中心的建设引起了方方面面的进步,南沙构建全球溯源中心也正当其时。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取得一系列成果,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许多短板的情况下,南沙提出了自己的方案。全球溯源中心通过对商品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全生命周期数据采集、科学分析与精准识别,实现风险的可识别、可控制、可处置,在国际货物贸易、流通的各个环节以最低成本实现商品价值信息的真实传递。我国正从国际投资大国和贸易大国向强国迈进,未来要更积极地参与全球治理,主动建设全球溯源中心、融入全球溯源制度体系有利于更好地推动外循环高质量带动内循环发展。南沙首创“全球溯源中心”,通过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升级迭代,于2019年开始了全球溯源中心网络的建设。目前,这种已初步成型的以南沙全球溯源中心为主体的中国全球溯源中心,在全球经贸活动产生了广泛而积极影响。

3.2 南沙全球溯源中心的发展建设成果

我上午在参观时,对于全球溯源中心的实际情况有了进一步了解(图4)。首先,全球溯源中心是一个综合性的、多功能的平台。该平台将商品、企业、产业等信息汇聚,为政府决策提供数字化治理工具;鼓励企业进入平台,为其提供免费的信息化系统,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提供参考,助推数字化转型;消费者也可以通过溯源标识二维码查询商品信息,对商品有更加可靠的判断力。全球溯源中心也是一种数字经济公共基础设施,具有共建共享、去中心化、开放和互动性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基本特征。

图4 南沙全球溯源中心服务平台界面

我认为,南沙打造全球溯源中心,经过多年努力,从“科学性、技术性、伦理性、社会性、经济性、政治性”六个方面形成了系列性集成创新成果的“南沙方案”。

一是科学性。全球溯源中心构建了互利共赢的生态体系;构建商品信息的多重数据的校验机制,建立了高效低成本的数据真实价值的传递体系;还有构建完整权威的、系统性强的标准体系,为全球溯源体系各个参与共建方提供统一的规则标准范式,向全球复制推广。

二是技术性。构建了符合全球使用的去中心化架构布局;打造可快速推广的标准化区域数字资产管理工具;建立了高效的商品信息采集、识别、处理的科学技术理论和方法;构建普适性的“物”到“数”数据管理规则。

三是伦理性。体现了在数字领域坚持平等开放的态度,构建共建共赢的全球架构;坚持劳有所得,确立数据流转确权的规则;坚持法治思维、首创“声明公正”,承诺担责的机制;坚持自治的管理,共筑安全发展数字的生态。

四是社会性。遵循数据是全社会活动共同产物的通识;遵循中心是公共基础设施定位推动社会发展;遵循协同共建指导思想,打造社会协同新生态;开展一系列相关新型产业生态运作下的模式。

五是经济性。推动商品信息转化为数据的生产资料,促进数字要素的便利流动;发挥数字经济公共基础设施效能,为产业数据化提供新产品、新工具;依托数据,加上用户的生态全方位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促进数字产业化。

六是政治性。服务于国家层面的总体战略规划和高质量发展需求。例如,服务于国家的“双循环”发展战略、服务于“坚定不移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总体方针、服务于国家治理能力提升、数字新基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等等层面。

3.3 全球溯源中心发展仍需努力

全球溯源中心有很多创新是值得我们高度关注,未来发展仍需要做很多努力。至少我认为全球溯源体系的发展还两个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实践走在理论前面,法律法规的制定相对滞后。

现阶段,南沙全球溯源中心已从共建规则、数据规则、运行规则三大维度研制了12份协议,这些协议包括标准、规则等等,但章程协议上升为具有法律效应的全球通则还有一定距离。而我国在数据立法保障、监管规则等方面都有非常急迫的法律需求,下一步应该积极讨论我国溯源体系的各类法律问题,将其打造成溯源领域法律法规的治理体系典范。

二是全球溯源中心的参与主体不够丰富,需要吸引更多组织或个体参与全球溯源体系的构建。

从全球溯源中心的参与主体应该尽管涉及包涵市场、经营机构、政府机构、检测认证第三方、消费者等等非常广泛的范围。参与的主体越广泛,就越能涉及各个相关环节和领域,覆盖面可以做到全覆盖,就更能支撑未来的全球溯源中心的权威性、功能性达到更高更好的水平。

总之,全球溯源中心未来建设发展的路还很长。刚才郑永年教授提到数字经济的对外开放是我国未来数字经济发展十分关键的问题,同时这个问题又涉及治理体系、国际标准、国际间协调等十分棘手的问题。南沙的全球溯源中心建设发展已经开展且十分有效,未来如何加速推进,尤其是在国际上进一步拓展其市场影响力,还需要我们做很多工作。

IPP-Review 

编辑 | 曾辉

关于IPP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IPP)是一个独立、非营利性的知识创新与公共政策研究平台。IPP围绕中国的体制改革、社会政策、中国话语权与国际关系等开展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知识创新和政策咨询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IPP的愿景是打造开放式的知识创新和政策研究平台,成为领先世界的中国智库。

微信ID:IPP-REVIEW

国家高端智库

中国情怀 国际视野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