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胤胤:每个人都是艺术生活的藏家(视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世界殿堂级鼓手 赵胤胤:每个人都是艺术生活的藏家(视频)

赵胤胤:每个人都是艺术生活的藏家(视频)

2024-01-25 00:1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创 江梅娟 中国烹饪杂志

文/江梅娟

图片、视频提供/赵胤胤工作室

赵胤胤 世界殿堂级钢琴家,毕业于纽约茱莉亚音乐学院,师从美国钢琴大师和教育家马丁·肯尼,曾获澳大利亚国家终身成就奖、悉尼市政厅钢琴奖、伦敦BBC(英国广播公司)表演艺术家大奖等奖项。国际美食美酒品鉴家,法国埃科菲厨皇国际名厨协会中国区终身名誉会长,Chef’s Table发起人,法国香槟协会授勋香槟校尉。

“其实我当时完全可以告诉他(徐峥)我是谁、我的身份。但我的考虑是,我的身份那么多,说完了,可能就赶不上去意大利挖初秋的白松露了。于是,我就优雅地走开了。”在第四季《吐槽大会》上,赵胤胤凭借一系列“凡言凡语”成功出圈,“靠嘴拿了Talk King(吐槽王)”,#朴实无华的钢琴美食家#也成为他的微博标签之一。通过参加综艺节目,以及在互联网平台分享厨艺,钢琴家赵胤胤的美食家身份逐渐被大众所熟悉。

事实上,赵胤胤在美食圈早已收获不少荣誉,不仅担任法国埃科菲厨皇国际名厨协会中国区终身名誉会长,还是法国香槟协会授勋香槟校尉,同时担任国内若干个知名美食榜单的评委理事。

从音乐界跨界到美食圈,赵胤胤是认真的。2020年缦府宴邀请赵胤胤作为美食家,用味蕾把握出品。餐厅的菜品由中国烹饪大师俞斌主理,酒水部分则由全球唯一华人侍酒师大师吕杨主理。

北京缦府宴

恰逢“Chef's Table厉家菜·缦府品鉴周”收官之日,赵胤胤当天下午3点到晚上8点的行程已经排满,本刊记者在下午2点半见到他本人。蓝色西装配红色袜子的搭配让50岁的赵胤胤显得年轻又时尚。对于采访提纲,他说:“准备好的东西都不是真正的东西,我就真实地回答好了。”我们就从他和美食的不解之缘聊起。

音乐与美食相伴而生

赵胤胤1972年出生于辽宁营口,自小就同钢琴结下不解之缘。他四岁起随母亲谭莹(曾任广州星海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学习钢琴,八岁时全家南迁至广州,九岁时以入学考试最高分进入上海音乐学院附小,跟随资深音乐教育家盛建颐教授等习琴,年仅10岁就已经在广州的各大钢琴比赛中显露锋芒。赵胤胤先后就读于悉尼音乐学院和纽约茱莉亚音乐学院,师从Elizabeth Powell、Phillip Shovck和Martin Cannin等名家,1999年在有“音乐圣殿”之称的纽约卡内基音乐厅举行个人独奏音乐会。在赵胤胤少年成名的成长记忆中,音乐与美食始终相伴而生。

蜜汁叉烧拼酥肉

去广州以后,赵胤胤才知道活鱼可以清蒸,而此前他只在东北见过一种活鱼——金鱼。当时,他的父亲为了奖励他比赛得奖,带他下馆子,点了一条清蒸鱼,觉得没有味道,误把桌上的普洱茶当成酱油用。普洱茶浇汁清蒸鱼成为他难忘的儿时记忆。

上海则为赵胤胤打开了西餐世界的大门。在盛建颐老师家的上海小洋楼里,他体验了很多西式菜品的第一口滋味。尤其是下午三点,老师的母亲都会烤司康。当司康的奶香飘进琴房,他知道下午茶时间到了。咬一口松软的司康,喝一口加奶的大吉岭茶,赵胤胤的反应是“挺颠覆的”,因为北方人一般习惯喝花茶。

在南北差异与中西交融的碰撞中,赵胤胤逐渐丰富了自己的饮食体验,笑称“见证了中国第一代民营餐饮”。“70年代挨过饿;80年代发现我可以吃饱了;90年代虽然出国了,但是每一次回到国内,下馆子的频率增加了,鸡鸭鱼肉的分量增加了;到了2000年,开始有摆盘。”虽然不认可有些不讲究的摆盘,但赵胤胤认为这是国内精致餐饮开始的标志。

云腿野菜石榴包

担任法国埃科菲厨皇国际名厨协会中国区终身名誉会长后,赵胤胤对始于1875年的法国精致餐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你越了解文化这件事情,你越会感觉我们要迎头赶上”。

中餐的未来已经到来

在赵胤胤看来,“中国人用改革开放40年,做到了欧洲人差不多400年的经济体量”。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中国餐饮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人们对于饮食的追求从吃饱变成吃好。可是,吃好是否有门槛呢?

赵胤胤说,关键在于食客是否懂得一件事情:对厨艺致敬,对名厨的出品有敬畏心。那么,“我们的食客是不是应该开始像尊重芯片一样尊重烹饪科学?是不是要为厨师的巧思和创作买单?而不仅仅为食材的品类买单。”

因为见到国内很多厨师不尊重自己的职业,拼命做菜只是为了当经理、当老板,并且不让自己的孩子当厨师,赵胤胤表示“这是一件特别扎心的事情”,在他的价值观里这是错误的。

香酥辣排骨

油烟大、高温闷热,中餐厨师“真正是在最恶劣的环境烹饪最复杂的料理”。赵胤胤希望,“中餐厨师一定要先对自己的行业有认知,要在客人面前找到尊严。他们值得被尊重,他们应该像音乐家一样得到掌声和鲜花”。

于是,赵胤胤打造了一个可以做品鉴、交流的开放式空间,命名为“Chef's Table”,让主厨可以一起切磋学习,分享“艺术成果”,这源于他的判断——中餐的未来已经来了。

创新来自对传统烹饪的敬畏

面向未来是否要摒弃过去?赵胤胤的答案是:“有的时候不能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了为什么出发。所有可以打破规矩创新的能力来自我们对传统烹饪的敬畏。”

北京缦府宴

采访当天,赵胤胤不仅和厉家菜传人厉晓麟展开了一场关于“传统与创新”的深入交流,还以一道与主题菜系呼应的“胤味”晚宴菜品向厉晓麟致敬。“今晚我最期待的厉家菜不是那些山珍海味,而是一道茄子,超级好吃。”

赵胤胤介绍说,Chef's Table有两种活动形式:一种是“四手联弹”,邀请不同餐厅的主厨和缦府宴的主厨共同出一套菜单;另一种是“厨神驾到”,邀请不同菜系宗师级的烹饪大师,如厉家菜传人厉晓麟、“粤菜教头”林振国等。为了向这些大师致敬,每次“厨神驾到”,他都会准备一道自己的“胤味”致敬菜。

首场厨神驾到活动,赵胤胤邀请了厉晓麟,因为在他心目中“厉先生是中国传统精致烹饪技术的守护者”,当下很多中餐厨师都在考虑如何融入西餐技法,这种尊重中国传统的品质更显难得。“举个例子,我是弹钢琴的,当你考虑到后现代主义的时候,你先问问自己现代主义搞清楚了没有?”

黑豚肉蒸膏蟹

赵胤胤说自己也做菜,在缦府宴还拥有“胤味”隐藏菜单,自认对餐饮烹饪已经理解得非常到位了,但每次和厉先生聊天,聊到很多中餐烹饪的古法,还是有醍醐灌顶之感。比如为什么开水白菜里的白菜不入味?为什么汤里没有白菜的甜味?原因是白菜没有用清油灼过,古法是将灼过的白菜用清水洗去油分,再放到冷的高汤里煮,做到汤中有菜、菜中有汤。他感叹道:“这个太高级了,是我们中国独有的传统工艺。”

缦府宴每个月研发的新菜超过10款,整本大菜单也就七八十款菜,每个季度会有50道新菜添加进菜单中,还会有Chef's Table活动的大师菜单。从以前厨师各自藏着秘方,到现在南菜北调、北菜南调般的频繁交流,赵胤胤说是因为“中餐厨师已经进入一个必须要持续学习的状态”。

和名厨做朋友

做艺术生活的藏家

如果不是遇到新冠肺炎疫情,赵胤胤每年的时间安排都非常明确:闭关三个月练琴,每天练8至10小时,白天只吃流食,然后健身2小时,晚上才吃顿饭;两个月巡演加录专辑;剩下七个月就是在全球吃喝,比如去巴塞罗那吃红虾、去吉隆坡吃“忘不了”。他强调了一句:“我在《吐槽大会》上说的是真事儿。”

疫情的影响令人始料未及,赵胤胤原定于2020年8月底的音乐会一拖再拖,但他坦然接受。“人生就像做菜,意外总会发生。”比如他做过的一道米其林十三星肉蟹就是意外之作。

赵胤胤有个习惯,每到一地就会约上当地的名厨好友,一起逛菜市场做饭。他曾和意大利名厨Umberto Bombana、亚洲名厨江振诚逛成都的菜市场。每个人买自己喜欢的菜,Umberto Bombana做了龙虾海胆意面,江振诚做了黑松露跳水泡菜。赵胤胤原先的计划是做鱼香酱炒螃蟹,但是鱼香酱被错拿成跳水泡菜,想起从廊桥餐厅打包的腊肉,他灵机一动,把花椒、鲜藤椒、泡菜水、子姜、泡子姜、腊肉打成酱汁,淋到拉过油的青蟹上。“冷的酱汁热的蟹,把江振诚和Bombana全部吃high了。”

法国银鳕鱼配鱼子酱

说到高兴处,赵胤胤从手机里翻出当时的照片,表示自己虽然不爱发朋友圈,但很喜欢拍食物,因为“看着很有幸福感,特别是自己做的”。正如他为《国家大剧院》杂志撰写的专栏《舌尖上的联合国》所言,“美食哺育身体,音乐滋养灵魂,每个人都是艺术生活的藏家”。

校对|予津

责编|江梅娟

···················

以上内容选自《中国烹饪》2021年7月刊,欢迎转发到你的朋友圈。本微信号所有内容未经授权,谢绝转载,侵权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获得授权后方可转载。转载时请在显著位置注明来源及作者署名。

原标题:《赵胤胤:每个人都是艺术生活的藏家(视频)》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