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有多大?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世界大战发生在什么世纪 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有多大?

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有多大?

2024-04-22 13: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022 年 2 月 24 日,俄乌战争爆发,很多民众担忧俄乌局势失控会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有多大?本文根据历史战争的特征,建立了概率模型,分析了未来百年内爆发世界大战的可能性,并对可能的战争规模进行了估计。

引言

2022 年 2 月 24 日,俄罗斯总统普京授权俄军在乌克兰进行“特别行动”,兵分三路进攻乌克兰,“旨在去军事化和去纳粹化乌克兰”。冲突当日起正式白热化为全面战争,并迅速发展为继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欧洲最大规模的战争。普京表示,俄罗斯没有“侵略”乌克兰的计划,而是致力于缓解乌克兰局势。鉴于北约的不断东扩,俄罗斯的安全环境不断恶化,俄罗斯不得已才做出这个决定[1]。

图 1: 俄乌战争中的身处废墟的军人

战争开始后的短时间内,乌海军、空军相继瘫痪。但此后三周,俄军推进缓慢。虽然俄军并没像之前预计的那样速战速决,但乌克兰最终能否以弱胜强还很难说,但至少到目前为止,在俄军强大的火力面前,乌克兰方面表现出了很强的韧性。截至目前为止,俄乌战争已经造成上万人死亡,其中包括上千平民[2],并造成数百万难民流离失所[3]。

图 2: 从乌克兰边境进入波兰的难民

俄乌局势引发了各国民众的关注和讨论,很多民众担忧俄乌局势会失控并引发世界大战。有网友发现两次世界大战和当前俄乌战争的爆发日期在数字上存在一定的巧合:

1. 一战始于 1914 年 7 月 28 日:19 + 14 + 7 + 28 = 68

2. 二战始于 1939 年 9 月 01 日:19 + 39 + 9 + 01 = 68

3. 俄乌始于 2022 年 2 月 24 日:20 + 22 + 2 + 24 = 68

这一数字上的巧合更加引发了民众的不安。美国白宫前国安会资深官员菲奥娜·希尔(Fiona Hill)甚至认为:第三次世界大战实际上已经爆发[4]。希尔还表示,如果需要,普京可能会动用核武器。

图 3: 希尔认为第三次世界大战已经爆发

美国总统拜登 3 月 11 日重申为防止第三次世界大战,美国不会向乌克兰派兵,但美国会与欧洲盟友一起捍卫北约“每一寸领土”。拜登还表示,北约和俄罗斯直接对抗将会是第三次世界大战[5]。

图 4: 拜登警告俄乌冲突或引发世界大战

模型

关于战争风险的评估,存在两种主流的假说模型:一个是恒定风险假说,另一个是持久和平假说[6]。接下来,本文先分别介绍一下这两种假说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综合两种假说,给出未来战争风险和规模的评估。

恒定风险假说

恒定风险假说模型认为潜在战争风险持续存在,该假说的代表人物是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布劳莫勒。布劳莫勒[6]认为,自 1800 年到以来,几种冲突衡量标准(包括使用武力、军事化争端、州际战争等)的平均发生率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冲突率的首选衡量标准是每年两国家间冲突事件的数量与政治相关性的比值。政治相关性是一个连续变量,它是两国间是否相邻、两国距离以及是否至少有一个是大国的函数。图 5 是自 1800 年以来的冲突率,其中红线是给定时期内冲突率的中位数。不难发现,除了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冷战时期是 1800 年以来冲突率最高的时期。冷战结束后,冲突率的中位数在 2000 年左右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尽管如此,2000 年后的冲突率仍然保持在与 1800 年代后期相当的水平,并高于 1800 年代初期。

图 5: 1816-2010 年每对国家间的冲突频率

恒定风险假说模型认为潜在战争风险并没有降低,假设发生大国战争(至少有两个大国参与的大规模战争)的概率在未来没有改变,并且每次战争是相互独立的。在过去的五个世纪中,平均每个世纪发生两次大国战争。因此,平均每年发生大国战争的概率为

可以使用二项式分布来粗略估计在给定时间段内( n 年)发生一定次数( k 次)的大国战争的概率:

上式表明,在过去的 77 年(1945 年至 2022 年)之间发生 0 次大国战争的概率为 P(77,0) = 0.98^77 = 21%(图 6)。这个概率并不算大,这表明过去 77 年的长期和平似乎是非常幸运的结果,但这个结论与持续存在潜在战争风险并没有明显的矛盾。

图 6: 不同时间段长度内发生战争的概率

持久和平假说

然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自 1945 年以来没有发生直接的大国冲突不应归功于运气或随机性。相反,他们认为系统性变化降低了战争的可能性,这种观点被称为持久和平假说。持久和平假说看起来与实际情况更为一致:它预测大国战争不太可能发生,而且在过去的 77 年也确实没有发生。另外,从图 5 中也可以看出:自二战结束以来,冲突率一直在下降。统计数据也显示,因战争而直接死亡的人数也有所下降(图 7)。

图 7: 二战后因战争而直接死亡人数

持久和平假说认为二战结束后的战争风险突然降低了。但由于战争不经常发生,大规模的战争更是罕见,所以现有数据的统计检验结果不足以证明持久和平假说。目前支持持久和平假说的理由主要有核威慑、全球化和国际机构。

图 8: 核武器拥有国及核弹头数量[7]

对大国之间能够保持和平的一个合理解释是核威慑。大多数国际关系研究人员都认为:由于核冲突的相互成本很高,拥有核武器的超级大国不太可能发生战争。但核威慑不会延伸到核国家之间较小的冲突,例如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在 1999 年发生了一场小规模战争。这意味着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不太可能将小规模冲突升级为大国战争。有趣的是,核威慑似乎对无核国家的效果较差[8],或许这些无核国家认为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是一种禁忌。例如,美国没有在朝鲜、越南、阿富汗或伊拉克战争中使用核武器,苏联也没有在阿富汗战争中使用核武器。

图 9: 全球出口商品价值占 GDP 比重

对持久和平假说的第二个解释是二战结束以来国际贸易的全球化。如图 9 所示,二战结束后,出口商品占 GDP 的比重从不到 10% 上升到了 25%。国与国的贸易越多,它们之间的战争成本就越高,它们之间发生战争的可能性也就越小。自二战结束以来,国际贸易急剧增长,而国际冲突率也确实下降了。拉塞特和奥尼尔将两国之间的双边贸易价值与一个国家的 GDP 之比定义为经济相互依存度。2003 年的研究表明[9],中美经济相互依存度的提高,使中美当时冲突的可能性降低了近 30%(图 10)。但自 2014 年后,中美经济相互依存度开始下降。

图 10: 美对华进出口贸易额 GDP 占比

国际机构的有效运作也减少了战争的可能性。例如,联合国等国际机构为通过谈判解决争端提供了更多机会,并使国际社会更容易协调维和任务和惩罚国家间的侵略行为。

持久和平假说认为在核威慑、全球化、国际机构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二战结束后战争的风险大大地降低了。本文假设战争的风险降低了 80%,即平均每年发生大国战争的概率降低为

其中 p1 是恒定风险假说下平均每年发生大国战争的概率。

综合两种假说

由于战争并不常见,我们没有足够的数据证明这两种假说模型(恒定风险假说及持久和平假说)哪种更合理。因此,很难通过单一的假说模型得到靠谱的结论。一方面,恒定风险模型预测持续 77 年没有重大战争的可能性仅为 21%,这似乎说明持久和平假说更为合理。我们有相对充分的理由相信核威慑使大国战争成本更高,而全球化使和平变得更有利于各国发展。但另一方面,在冷战期间,美苏曾多次避免冲突,可能是靠运气和良好的决策。今天,大国军事预算继续增长,大国之间(美俄、中美、中印)的关系相对消极。这似乎又暗示着潜在战争风险仍然持续存在。

两种假说模型似乎都有一定的可信度。我们可以通过贝叶斯因子分配给每个模型一定的可信度,综合两种假说模型来计算战争的风险。没有大国战争的时间越长,战争爆发的持续潜在风险似乎就越小,我们就应该越相信持久和平假说。如果我们不知道过去的 77 年内没有发生大国战争这一事实,我认为与持久和平假说相比,恒定风险假说更为合理,因为它更符合二战前的历史。因此,本文将 70% 的先验可信度分配给恒定风险假说,将 30% 的先验可信度分配给持久和平假说,即认为恒定风险假说(H1)和持久和平假说(H2)正确的先验概率分别为:

然后,再使用现有的数据(过去的 77 年内没有发生大国战争,记为 A)计算条件概率

根据贝叶斯公式可以得到两种假说正确的后验概率:

其中 P(A) = P(A|H1) P(H1)+ P(A|H2) P(H2)。上式表明,我们应该将 60% 的信任放在持久和平假说上,将 40% 放在恒定风险假说上。因此,过去 77 年内没有发生大国战争的可能性为:

尽管上式得到的概率略大于了 0.5,但这仍然不是一个很大的概率。因此,过去 77 年的和平是来之不易的。同样,我们可以计算出未来 n 年至少发生一次大国战争的概率为

图 11 给出了 500 年以内的时间段,至少发生一次大国战争的概率。

图 11: 至少发生一次大国战争的概率

当 n 取 100 时, P(100,1) = 0.55,即未来 100 年内至少发生一次大国战争的概率为 55%。

战争规模评估

上文我们已经讨论了大国战争发生的可能性。但要评估战争的严重性,还必需考虑潜在的战争规模(死亡人数)。由于近现代人类战争能力的巨大持续增长,未来大国战争的规模可能会进一步扩大,严重性进一步提高。第二次世界大战仅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 20 年,但由于飞行和爆炸技术的进步,二战导致的伤亡是一战的四倍多。如果再次爆发大国战争,在经济增长和技术创新的推动下,强大的军事实力可能对彼此和其它国家造成前所未有的灾难。为了评估一次战争中死亡人数的分布,我们对过去 338 次冲突(或战争)[10]的死亡人数进行了统计。如图 12 所示,每次冲突的死亡人数分布是长尾的。大多数冲突的死亡人数并不是很大。然而,少数冲突(战争)的死亡人数是巨大的。如果利用现有数据来估计战争死亡人数的分布,我们会发现一场战争的规模超过一战和二战的概率并不低。布劳莫勒等学者[6]认为这一分布是具有非常肥尾的幂律,这意味着未来战争的规模可能会继续扩大,甚至导致人类接近灭绝。

图 12: 战争死亡人数统计直方图

假设战争死亡的人数 X 呈幂律分布,这使我们可以计算战争开始后升级到一定程度的可能性[6]:

上式中的 Pd(X>x) 表示某场战争死亡人数超过 x 的概率。

图 13: 战争死亡人数幂律分布拟合

我们对过去 338 次冲突(或战争)的死亡人数进行了幂律分布拟合(图 13),结果表明一场战争的规模:

1. 达到或超过一战的概率为 Pd(X> 2e7 ) = 1.1e-2。

2. 达到或超过二战的概率为 Pd(X> 7e7 ) = 3.0e-3 。

3. 使人类近乎灭绝的概率为 Pd(X> 6e9 ) = 3.4 e-5。

以往的历史数据告诉我们,几乎每两年都会出现一场军事冲突或战争。恒定风险假说认为冲突发生的概率并没有降低,因此未来 n 年中的 n/2 次冲突或战争中至少有一次死亡人数超过 x 的概率为

持久和平假说认为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很低,或者发生冲突时,冲突不太可能升级并成为大国战争。在持久和平假说下,假设战争爆发的可能性降低了 80%,战争升级到超大规模的机会减少了 50%。因此未来 n 年中的 (1-80%)n/2 场战争中至少有一场战争死亡人数超过 x 的概率为

考虑到恒定风险假说和持久和平假说的可信度分别为 40% 和 60%,对两种模型的结果进行加权得到最终结果:

根据上式,我们可以计算出未来不同时间长度内发生超大规模战争的概率(图 14)。

图 14: 发生超大规模战争的概率

未来 100 年内至少有一场战争死亡人数超过一战、二战的概率分别为:

未来 100 年内会发生导致全人类近乎灭绝战争的概率

上述结果表明在未来 100 年内发生大规模战争的概率还是非常可观的,这并不是一个十分乐观的结果。但值得庆幸的是,未来 100 年内几乎不可能发生导致全人类近乎灭绝的战争。

结论

俄乌战争的爆发,令很多民众担忧俄乌局势失控就会有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风险。本文对两种主流的战争风险假说(恒定风险假说、持久和平假说)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应用贝叶斯因子分配给每个模型一定的可信度,通过加权平均得到了综合两种假说模型的结果。模型结果表明,未来 100 年内至少发生一次大国战争的概率高达 55%。此外,本文通过对历史战争死亡人数的统计分析,对未来发生超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未来 100 年内发生大规模战争的概率并不是很小,规模超过一战、二战的概率分别为 20% 和 7%。不过导致全人类近乎灭绝的战争几乎不太可能发生。

本文的模型结果依赖于两种假说模型先验概率(可信度)的分配。考虑到本文并不十分确定两种假说模型的先验概率,若将持久和平假说的先验概率上调或下调 20%,未来 100 年内至少发生一次大国战争的概率将从 55% 变为 65% 和 47%。因此,即使我们增大持久和平假说的先验概率,未来百年内发生一场大国战争的可能性仍然相当高。

参考资料

[1] Wikipedia contributors. Russo-ukrainian war, 2022:https://en.wikipedia.org/wiki/Russo-Ukrainian_War

[2] Wikipedia contributors. Casualties of the russo-ukrainian war, 2022:https://en.wikipedia.org/wiki/Casualties_of_the_Russo-Ukrainian_War[3] 联合国新闻. 乌克兰危机:超过 200 万乌克兰难民逃往邻国, 2022:https://news.un.org/zh/story/2022/03/1100282

[4] MAURA REYNOLDS. yes, he would: Fiona hill on putin and nukes, 2022:https://www.politico.com/news/magazine/2022/02/28/world-war-iii-already-there-00012340

[5] Josh Wingrove. Biden Says He’d Fight World War III for NATO But Not for Ukraine, 2022: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2-03-11/biden-says-he-d-fight-world-war-iii-for-nato-but-not-for-ukraine[6] Bear F Braumoeller. Only the dead: the persistence of war in the modern ag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9:https://google.com

[7] Wikipedia contributors. List of states with nuclear weapons, 2022: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states_with_nuclear_weapons[8] Stephen Clare. How likely is world war iii?, 2022:https://forum.effectivealtruism.org/posts/aSzxoj7irC5jNHceB/how-likely-is-world-war-iii[9] John R Oneal, Bruce Russett, and Michael L Berbaum. Causes of peace: Democracy, interdependence, an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1885–1992. International Studies Quarterly, 47(3):371–393, 2003.:https://google.com

[10] Military. list of wars by death toll, 2014:https://military-history.fandom.com/wiki/List_of_wars_by_death_toll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