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最大的“菜园子”里都有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上海这边属于什么地区 长三角最大的“菜园子”里都有啥?

长三角最大的“菜园子”里都有啥?

2023-06-06 02:0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抓紧时间装车,下午1点半前要运送到上海”。6月2日凌晨,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历阳镇国斌蔬菜交易市场,五万斤毛豆正在这里称重装车。几小时后,这批毛豆即将经过筛选、清洗,从这里发往上海市、浙江省嘉兴市、安徽省合肥市等地。

国斌蔬菜交易市场负责人刘国斌介绍,货车每天早上六点准时出发,中午就能到达长三角地区的诸多城市,当日就可以把新鲜的蔬菜送上当地居民的餐桌。

和县地处皖江东岸,毗邻江苏省南京市等多个城市,距离上海市仅4个多小时车程。这样的区位优势使和县生产的蔬菜能够快速地运往周边城市,因此和县蔬菜的目标客户一直以长江中下游城市群为主。

蔬菜产业作为和县农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已有近40年的历史。2022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42万亩,总产值达2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近50%、种植业总产值近70%。和县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蔬菜之乡”、长江中下游地区最大的“菜园子”。

和县蔬菜产业的发展,如今也随着蔬菜的生长被娓娓道来。

蔬菜品质比较高

和县的土地里埋藏着的这颗上世纪改革开放时留下的种子,随着蔬菜的生长“开花结果”。

和县的蔬菜种植历史悠远,明清时期就有种植蔬菜的记载。和县蔬菜技术服务中心主任张金龙介绍,和县地处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土质肥沃、雨水丰沛的特点,“所以我们这边种植出来的蔬菜品质会比较高。”

历阳镇是和县蔬菜的主产区。在历阳镇太平村,有一间属于“蔬二代”王跃胜的仓库,西红柿占据了这间不足20平方米的仓库的“半壁江山”。王跃胜说,“只要你的蔬菜品质好,别人会主动来找你买的。”

再过不久,王跃胜种植的樱桃番茄即将迎来成熟。“这种颜色的,不会酸,相对其他品质口感更佳。”王跃胜拿着番茄说道。

王跃胜已经从事大棚蔬菜种植三十余年。他说,1983年,自己的父亲开始种植蔬菜,“一开始大家都是观望态度,后面意识到,种植蔬菜是可以发家致富的”。1984年秋, 在县财政8700元专项周转资金的扶持下,由城南乡“五大能人”,率先发展设施蔬菜,提早上市,上市期比传统露地栽培提前一个半月,种植效益达到常规农作物的5~6倍。仅仅5年后,当地蔬菜种植面积就已接近10万亩。

如今,王跃胜的大棚已从当初的三分田发展至15亩,他的收入每年平均可达20万元至30万元之间。“市场价格最好的时候,一年的毛利润就达到了60万。”

技术升级 在田保鲜

“在上世纪,蔬菜种植是稀缺的,只要你有技术,都可以赚到钱。” 在张金龙看来,技术赋能了蔬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在蔬菜生产过程中,当地种植能手逐渐摸索出了大棚辣椒秋延后栽培技术,实现每亩平均增收3000~4000元,不仅调动了农民种菜致富的积极性,还进一步加速了蔬菜瓜果生产规模的增长,推动了蔬菜规模化生产的发展。

辣椒也是王跃胜的主打产品。“再过一个月我们就要开始种植秋延辣椒,最迟可以卖到次年5月”。

王跃胜介绍,由于和县冬天气候环境因素的影响,种植辣椒是他最好的选择。为了实现“耐贮运”,从而形成“春提前、秋延后、夏调理、冬保鲜”的可持续性创新栽培制度,从1995年开始,随着蔬菜市场行情越来越好,王跃胜一家便开始逐年积累经验,“把辣椒放在田里面‘保’。”

王跃胜所说的“保”指的是“在田保鲜技术”。其是通过控制大棚内的温度、湿度,让成熟的辣椒缓慢生长。这不仅可以提升辣椒品质,还可做到错峰、择机、择期上市。

截至2022年底,和县辣椒种植面积已近15万亩,不仅产量高,而且质量安全保持稳定。和县辣椒也曾荣获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还入选了安徽省首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2021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工厂化育苗解决难题

2020年,王跃胜的14亩大棚田因为汛情几乎全部被淹没。“当时根本无法育苗,我就向安徽新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育苗中心联系代育5万株辣椒种苗,并将原拟定种植早椒改种秋延辣椒。”

“往年这种情况,菜农们只能延后播种。这样既推迟了蔬菜的上市期,降低了产量,也造成广大菜农的经济损失,影响了蔬菜市场的正常供应。”张金龙介绍。

“如果只依靠农户自己培育种苗,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培育出的苗品质参差不齐。现在将种子送到培育基地来,然后按照约定取苗,就可以很好地解决农户自行育苗的难题。”安徽新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夏新发说道。

在和县,由菜农提供各类蔬菜种子给育苗工厂,签订代育协议。育苗工厂进行“订单式”培育,菜农按照规定日期提苗即可。“这种现代化大规模出来的种苗成本低、质量好。”张金龙说道。

夏新发介绍,目前新源农业现年育苗能力达1亿株以上,种苗成苗率达90%以上,壮苗率达95%以上。作为安徽省最大的蔬菜工厂化育苗基地之一,新源农业的种苗不仅供应马鞍山周边地区,还辐射至南京市、上海市等长三角地区。

目前,和县已拥有长三角地区最大的工厂化育苗中心,智能育苗温室面积达40万平方米。随着和县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该县年育苗能力可达5亿株。

长三角的“菜园子”

安徽要做长三角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花园子”。2021年12月10日,农业农村部与安徽省在京签署共同推动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加快农业现代化合作框架协议,明确提出安徽农业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作为长江中下游最大的“菜园子”,和县与合肥市、南京市签订了蔬菜保供协议,并在合肥、南京等农产品交易市场设立了和县蔬菜销售专区。“我们有大量的蔬菜经纪人活动在长三角地区,将优质的和县蔬菜,销售到长三角地区,目前年销售量已达近65万吨。”张金龙说道。

展望未来,和县将力争通过3至5年的努力,使全县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45万亩,总产量达120万吨,总产值达45亿元,并带动相关二、三产业快速发展。努力将和县蔬菜产业打造成长三角地区最大的绿色蔬菜供应基地,使蔬菜产业真正成为富民强县的重要产业。

安徽商报“2023年度长三角地区

主要领导座谈会”特别策划

“三生万物” 

为您讲述

全面推进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的

“安徽故事”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