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藩之乱:纸面兵力2万余人的吴三桂,为何敢打拥兵近100万的康熙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三藩之乱清朝有多少兵力 三藩之乱:纸面兵力2万余人的吴三桂,为何敢打拥兵近100万的康熙

三藩之乱:纸面兵力2万余人的吴三桂,为何敢打拥兵近100万的康熙

2024-04-25 04:2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不管是《圣武记》还是《清史稿》,直接明确到吴三桂反清时的兵力,几乎都是两万露头的人马,而当时康熙可调用的人马有多少呢?

各地绿营,加三种八旗,再加蒙古诸部,总的加起来差不多约有百万人的规模,而当时吴三桂又偏居在西南,好像从纸面上看,吴三桂只有跪下喊爸爸的份,那么他怎么就敢向康熙挺腰子呢?

众所周知,吴三桂家本来是东北那疙瘩的,他之所以会去西南,不是因为爱新觉罗家族感觉他功劳大,就想让他当明朝的沐家与国同休,而是因为当时的南明还有一口气在,顺治皇帝想让吴三桂继续发挥剩余价值。

吴三桂自然不会不知道清廷上层的想法,但是从他打开山海关的那一天起,他原则上就没有退路了,于是他就继续为清朝充当马前卒,不过吴三桂也不是一点想法没有,在平定西南的过程中,清廷认为西南虽然初步平定,但是仍然需要有人镇守,所以就把吴三桂等人留在了当地,并给吴三桂等人戴上了藩王的高帽。

在一般人眼里,吴三桂这个平西王,是和耿精忠和尚可喜两位藩王差不多的,但其实吴三桂的待遇要比他俩高出不少。

顺治给耿精忠和尚可喜的权利,是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可以,且只能处理和军务相关的事宜,但是顺治给吴三桂的权利除了处置军务之外,还有允许他对当地的官员进行“甄别举勘察”,并希望吴三桂在有余力的情况下,甚至可以对当地的民生进行直接上手管理。

也就是说,当时的耿精忠和尚可喜只有军权,而吴三桂不光拥有绝对的军权,还拥有对当地官员、百姓的管理权力,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这种肆无忌惮的放权,几乎就是让大唐崩盘的藩镇割据的翻版。

吴三桂是将门世家,又经历了寻常人几辈子可能都不会经历到的曲折,所以吴三桂“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信任,他一方面按照自己的主要任务继续镇守西南,发展西南,另一方面也开始借机壮大自己的实力。

据史书记载,在吴三桂镇守西南的初期,吴三桂表现得就像一个模范干部,哪里有冲突,他就安排兵马去及时处理,他看到当地的官员,存在世袭和垄断的情形之后,又积极主动的提出了“改土归流”(不让官员按家族无限连任,让一个职位的官员定期更换)。

吴三桂的这条建议,后来成了雍正皇帝的大功之一,但在当时,吴三桂除了用它来立功之外,也借着这个机会开始安插自己的亲信。

吴三桂后来起兵反清时,一开始选择站在吴三桂这边的,除了有另外两藩之外,还有云南提督(提督是清朝各省绿营最高主管官)、贵州提督、襄阳提督、广西提督、四川提督、陕西提督(王辅臣)等一大批手握重兵的军事高官,这些人多多少少都受过吴三桂的恩惠。

西南本就地处边远,又加上硝烟不断,所以当时的西南经济并不理想,吴三桂为了发展西南壮大自己,一方面从清廷申请各种补助发展当地农业,又通过各种商贸活动发展商业。

此后西南本可以自给自足,但是吴三桂深知会哭的孩子有的吃,且为了迷惑清廷,他不断地向清廷哭穷,从而源源不断的从清廷拿到各种补助。仅吴三桂一人,就从清廷手上要走了七万多亩良田,值得一提的是,这几万亩的好田地,正是当年沐家辛苦了上百年积累下来的。

而当时的云南虽然看着不如富庶的江南,但是云南人家有矿,云南境内有当时最大的铜矿资源,根据史书中的记载显示,吴三桂坐镇西南之后,把当地的各种经济收入都给抓在了自己手里,这其中就包铜矿,后来雍正皇帝一上台就派亲信到云南,为的就是把当地的铜矿抓在自己手里。

在整个清朝,除了海外的进口铜之外,就要数云南的铜产出最多,而铜又是铜钱的主要原材料,所以说吴三桂坐在金山上也不算夸张。

据记载,吴三桂当时曾修建过一座道家宫殿,光铜就用了二百多吨,其规模比武当上的宫殿都宏达......

当然,吴三桂得了这么多的钱财,也不光是乱花,他出身军旅对火器知道的很多,因此他有了钱之后,研制了不少的火器装备自己,清末太平军反清时,就曾挖出过吴三桂制造的火器,令太平军吃惊的是,这些放了上百年的火器,竟然保存完好,还可以正常使用。

清朝的统治者一开始就知道火器的威力,但是他们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一直都只把优良的火器装备自己人,甚至为了自己的私利,甚至直接限制了火器的发展,而吴三桂当年能够用有如此的火器,应该不是清廷允许的,而这也是吴三桂敢于和拥有红衣大炮等在当时比较先进火器的清廷叫板的原因之一。

吴三桂当时要钱有钱,要权有权,又有研制先进武器的能力,自然有办法扩充自己的军事实力。

吴三桂的纸面兵力虽然好像只有两万多人,但这两万多人中,有一万多人是他当年一直带在身边的铁杆“亲兵”,这些人跟他参加了无数次的战役,是一支经过了火与血淬炼的人马,他们都是精兵良将。

而剩下的那一万多人,也不是随便抓来凑数的,而是吴三桂在常年征战中,不断吸纳的残兵败将,也都算是经验丰富的老兵老将。

因此吴三桂纸面上的两万人虽然人数不多,但这些人要经验有经验,要能力有能力,他们其实是吴三桂发展的军事的骨干。

而吴三桂亲自能掌控的兵马,应该至少是这个数的好几倍,因此在一些史书中,对吴三桂兵力的数量,给出的答案是“常备之劲兵,不下十万人”,而这还只是吴三桂的直系兵马,加上尚可喜和耿精忠的人马,再加上那些提督手里的兵马,吴三桂其实在兵力上并不算太吃亏。

而清廷虽然有上百万的纸上兵力,但实际上女真自己的核心人马其实也不过十几万人,而且吴三桂算是中原土著,清廷则算是外人,所以在各种因素加成之下,吴三桂才敢于向康熙挺腰子。

那么实力不算太差的吴三桂,为何会败得那么彻底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