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 SD卡,这里有你想知道的一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三星sd和闪迪 关于 SD卡,这里有你想知道的一切!

关于 SD卡,这里有你想知道的一切!

2023-12-16 23: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本文包含大量专业名词,共分为几个部分,第一部分为SD卡介绍,第二部分为SD卡标准,第三部分为SD卡数据安全,第四部分为指南和体验,请认真阅读自己需要的部分。

Part 1. 介绍

SD卡全称Secure Digital Memory(安全数字储存器)

松下,SanDisk公司和东芝公司于1998年研发了这种储存器,于2000年1月成立了SD协会(头图)。

SD卡有2种规格,一种是32 x 24 x 2.1mm的大卡(如图1)

图1, SD,左侧有个写入锁⁷

一种是15 x 11 x 1mm的小卡,又称作microSD(旧名Trans-flash Card)(如图2)

图2, microSD⁷

其中大卡和小卡只在大小上有差异,并且SD卡有一个锁定开关防止写入信息(如图2),其他方面并无任何差别(SD卡内部结构如图3)。

图3⁸,虽然这不是 UHS- II, III的,但除了引脚剩下没区别

目前SD卡的MemoryCore部分基本是MLC或者TLC的NAND Flash,闪迪extreme pro为MLC(目前存疑)其他品牌/系列大部分都是TLC(那种1GB卖8块钱的卡除外),但SD卡的质保时间都在10年左右,并且MLC和TLC写入速度并无明显差距,所以不用过于纠结是否是MLC还是TLC。

其他信息可自行去SD协会官网查询¹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储存卡生产厂有:东芝,闪迪(西部数据),三星,雷克沙,其他厂家例如金士顿并无大规模生产能力。

我҉是҉华҉丽҉的҉分҉割҉线҉ X҉请҉继҉续҉阅҉读҉下҉部҉分҉

Part.2 标准

SD卡经过多年的发展,有多种标准(图4)

图4,来自 SD协会

①SD卡容量标准²

SD卡最基础的最高容量是2GB,此时卡面上只有SD标志,并且文件系统为FAT12/16。

SD HC标准是在SD上升级了容量,达到了32GB,支持容量>2GB且容量≤32GB,文件系统为FAT 32。

SD XC标准,支持容量>32GB且容量≤2TB,文件系统exFAT。

SD UC标准,支持容量>2TB且容量≤128TB ,文件系统exFAT。

此标准为强制执行所以任何卡面标注信息于此标准不符合的储存卡皆为假卡。

②SD卡速度标准

1. Speed Class标准,该标准有4个级别,分别是2,4,6,10。

表示方法:Speed Class +数字,也可用C包着数字表示。

数值代表写入速度,单位MB/s,所有符合速度的储存卡都可以标上对应的LOGO。

2.UHS Speed Class标准,该标准有2个级别,分别是1和3。

表示方法:U包含着数字1或者3

数值x10代表写入速度,单位MB/s。

3.Video Speed Class标准,该标准有5个级别,分别是6,10,30,60,90

表示方法:大写V+数字

该标准用于适用于储存卡拍摄的视频的质量(如图5)

数值表示每秒写入速度,单位MB/s。

10代表适用于一般视频(640p)

30代表高清视频(720p,1080p)

60代表4k视频(2160p,3072p)

90代表8k视频(4320p)

图5,对应速度图6,视频分辨率

4.雷克沙 CD-ROM速度标准⁹,该标准有多个级别

表示方法:数字+x

数字x150KB/s为速度,例如1000x,633x

图7⁹,雷克沙新品储存卡,地表最强

150KB/s为CD-ROM在一倍速工作下的速率

1000x速度为153MB/s,633x为94MB/s

注意:该速度标准仅在雷克沙广泛使用,三星闪迪东芝并未使用本标准,并且雷克沙将该标准用于标注读取速度,实际写入速度因容量而定(128G及以下非常惨,256和512写入官方宣传是70MB/s以上)。

5.闪迪A性能标准³

表示方法:A1或者A2

A1代表写入500IOPS,读取1500IOPS

A2代表写入2000IOPS,读取4000IOPS

Input/Output Operations Per Second(每秒进行读写操作的次数)

③传输模式标准

该标准有4个级别,Normal,UHS-I,II,III。

表示方法:SD/SD HC/SD XC/SD UC右下角的I,II,III

Ultra High-Speed Phase(超高速)

其中普通和UHS-I使用了单排触点,Normal总线速度及UHS-I总线速度如图

图8⁵, UHS- I总线速度

UHS-II,III使用了双排触点,UHS-II 增加了两个额外的操作模式,即 FD156 ( 156 MB/s, 52 Mhz, 0.4 V ) 和 HD312 ( 312 MB/s, 52 Mhz, 0.4 V ),UHS-III 引入两个新的全双工模式,FD312 ( 312 MB/s ) 和 FD624 ( 624 MB/s )

图9⁷, UHS- I曾经的霸主图10⁷,闪迪 UHS- II储存卡,现任霸主图11东芝 EXCERIA PRO™128G UHS- II储存卡⁴图12⁵

UHS标准向下兼容,如想获得最佳体验请购买配套的设备。

我҉是҉华҉丽҉的҉分҉割҉线҉ X҉请҉继҉续҉阅҉读҉下҉部҉分҉

Part3.

SD卡主要包含控制器和NAND闪存,目前市面上大部分SD卡使用的都是ARM公司的ARM指令集处理单元作为控制器

当SD卡因意外断电或者由于电涌,可能会导致SD卡芯片被烧坏,此时SD卡将会无法读取,请确保不使用时安全的移除SD卡。

NAND闪存由于写入原理导致NAND闪存写入次数有限,当NAND闪存寿命用完或者出现意外导致坏块后,NAND会工作不稳定,并且可能存在断电后丢失数据等现象,此时控制器将自动开启写入保护防止SD卡中的信息损坏。

写入速度:写入速度由读卡器决定,读卡器好坏直接决定是否能达到卡的极限速度,并且内置读卡器通常非常垃圾,不能代表卡的实际速度。读卡器推荐闪迪,索尼,金士顿,雷克沙,做工用料扎实,电容一类的保护到位,可防止电涌等损坏SD卡。

文件恢复以及备份

闪迪RescuePro可以帮助你恢复误删除的文件

东芝联合LC Tech开发了一款SD卡数据恢复软件⁶

DiskGenius提供了通用的文件恢复功能并且支持分区备份:dg主程序>工具>备份分区到镜像文件

图13

我҉是҉华҉丽҉的҉分҉割҉线҉ X҉请҉继҉续҉阅҉读҉下҉部҉分҉

Part4.指南和体验

1.SD卡选购指南:

卡上的数字越大越好,同一品牌越贵越好

闪迪:闪迪旗下有各种卡,认准extreme,通常闪迪在提高容量的初期会发布extra系列储存卡,该系列是低端卡,忽悠人专用,这个系列有低端的红灰卡,也有看似高端的红黑卡,切记勿买。extreme由高到低依次是红黑卡,红金卡,红灰卡,如果你是专业用户推荐购买闪迪extreme pro,extreme plus只是技术稳定后的普通卡其,写入80左右。其他特殊卡不推荐。

东芝:东芝的卡持续写入速度属于正常水平,但是4k速度不高。

雷克沙:雷克沙的卡属于平均水平,买之前一定要看好你购买的容量的写入速度是多少,和闪迪一样别被广告忽悠了。

三星:三星有EVO和EVO Plus,EVO速度一般,但EVO Plus也比较实惠

图14图15写入测试图16 IO测试

注意:SD卡容量和速度有直接的关系,怀疑控制器用的不是一个,建议购买128g(闪迪64g)及以上容量达到高速效果。

2.闪迪和金士顿路边黑卡真伪鉴别:这2种卡外表黑色,并且上面有白色的喷漆(闪迪那个NS专用卡,是交智商税的东西),此2种卡在正面有激光雕刻的储存卡编号(刻的细但是比较深),背面则不应该有类似的东西。这2种卡如果Made in Taiwan就是假货无疑了。

3.附上我用了一年的三星EVO Plus 128G写入速度(测试时已用50G),一年前的速度参考我以前的图文,另外这个测试是microSD卡插SD卡套测试的,直接插读卡器速度不稳定,怀疑是金士顿读卡器设计问题(SD口支持UHS-II),可以看出三星EVO Plus基本满足闪迪A1标准,比较适合移动设备使用。

参考资料:

¹:SD协会官网 https://www.sdcard.org 

²:参见 https://www.sdcard.org/consumers/choices/speed_class/index.html 

³:定义参见 https://www.sandisk.com/home/memory-cards/microsd-cards/extremepro-microsd-a2 

⁴:图片来自 http://article.photofans.cn/article-51575-4.html 

⁵:图片来自IT168 http://storage.it168.com 

⁶:官网: https://www.lc-tech.com/extrapro 

⁷:图片来自闪迪官网 https://www.sandisk.com/home/memory-cards 

⁸:图片来自贴吧 http://t.cn/E2G1v3q 

⁹:定义及图片来自雷克沙官网 http://www.lexar.com/portfolio_page/high-performance-633x-microsdhcmicrosdxc-uhs-i-cards/ 

注:UHS-III为新标准,尚未有产品。

本文系转载,已获得作者授权,本文来自酷安用户萧叶轩。

原文链接请扫码查看

我的微博:萧叶轩 weibo.com/xiaoyexuan 

我的E-Mail:[email protected]

如果你认为这篇文章有价值,欢迎收藏,赞和评论

如有遗漏或者缺陷还请指正。

转载作者∶dyt5AAUI,如对本专栏有兴趣可以加入酷安一起讨论。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对原文章加以改动使得更易理解。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