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三大检索SCI/EI/ISTP最新动态及投稿技巧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三大检索系统刊物 国际三大检索SCI/EI/ISTP最新动态及投稿技巧

国际三大检索SCI/EI/ISTP最新动态及投稿技巧

2024-03-17 05:3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引 言

近几年来,国内各机构都很重视本单位的科研学术水平,其中作为衡量科研学术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SCI、EI和ISTP三大国际检索系统所收录论文的数量。各单位及个人被SCI等国际三大检索系统收录的论文总量和被引用次数,反映出本单位的科研水平尤其是基础研究的水平及个人的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三大检索系统对所收录的信息源有着严格的挑选标准,所以其所收录的文献一般都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及较高的创新力和影响力。因此,论文被三大检索系统收录,从一定程度来讲将会提高作者及作者所在工作单位和期刊在国内外的学术地位和知名度,吸引国内外读者,提高论文乃至期刊在国内外的被引频次,从而加大了论文信息传播的力度、速度和广度,可进一步推动国际学术交流,促进科学研究工作。因此,提高论文收录率,对于提高个人、单位,甚至所在地区和国家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1 三大检索系统简介

1.1 SCI

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简称SCI)创刊于1961年,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ce Information,简称ISI)出版的一部世界著名的科技文献检索工具,主要反映自然科学基础研究成果,收录全世界40多个国家出版的数、理、化、农、林、医、生命科学、天文、地理、环境、材料、工程技术等学科最有影响力的论文。收录的文献类型包括期刊、专著、会议文献、专刊、书评等,最早可追溯至1945年。SCI的出版形式最早只有印刷版,后来转成了光盘版,这部分内容即现在通常所说的SCI核心。1997年有了网络版(Web of Science),也即SCI扩展版(SCI-E),扩展版包括核心和非核心两部分内容。无论是核心版还是网络版期刊,ISI对所有收录期刊执行的收录原则都是cover-to-cover,除广告和漫画外,收录期刊上的所有内容。SCI不仅是一部检索工具,还具有强大的引文索引功能,通过文献之间的引用来说明研究的相关性及先期文献对当前文献的影响力,也是对科研进行评价的一种依据。SCI所收录期刊每年都会略有增减,通过下列链接:http://science.thomsonreuters.com/mjl/可随时关注和了解其收录期刊刊源的最新变化动态,查询所投期刊是否被收录,或详细了解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核心)和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CI扩展版)各自所收录的期刊列表。据最新数据显示,SCI核心版收录来自100多个学科的3769种期刊(http://science.thomsonreuters.com/cgi-bin/jrnlst/jloptions.cgi?PC=K),SCI扩展版(SCI-E)收录覆盖150个学科的8130种期刊(http://science.thomsonreuters.com/cgi-bin/jrnlst/jloptions.cgi?PC=D)。

1.2 EI

工程索引(Engineering Index,简称EI)创刊于1884,是工程技术领域权威的检索工具之一。收录的文献类型包括期刊、会议、科技报告和专著,对基础研究的纯理论类文章和专利则不作收录。EI是最早实现机检的检索工具,1969年EI电子版COMPENDEX(Computerized Engineering Index)问世,1995年工程信息村(Engineering Village)运行,自此EI开始提供网络版(EI Compendex Web)服务,并增加了Page One的内容。所以在Engineering Village平台上检索到的论文包括被EI Compendex(核心)和Page One(非核心)收录两种情况。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数据中是否有分类码(EI classification codes)和主题词(EI main heading);有这两项内容的数据是核心数据,否则即为非核心数据。目前,EI数据来自7600多种文献来源,每年新增50万条数据。该数据库中化工和工艺的期刊文献最多,约占15%;计算机和数据处理占12%;应用物理占11%;电子和通信占12%;另外还有土木工程占6%和机械工程占6%。大约22%的数据是有主题词和摘要的会议论文,90%的文献是英文文献,数据每周更新[1]。据EI公司中国总部发布的消息:EI近期对收录的中国期刊作了重大调整,并取消了EI非核心收录期刊。从2009年1月开始,EI数据库收录的中国期刊数据不再分核心和非核心数据,即以前所说的Page One已被取消。调整后收录的中国期刊名录参见以下链接:https://www.elsevier.com/solutions/engineering-village/content。

1.3 ISTP(CPCI-S)

ISTP(Index to Scientific & Technical Proceedings,简称ISTP),创办于1978年,也是由美国信息科学研究所(ISI)编辑出版。2008年10月,Thomson Scientific公司对ISI web of knowledge检索平台进行了升级,ISTP数据库并入Web of Science成为其中的一个子库,更名为CPCI-S(Conference Proceedings Citation Index-Science,简称CPCI-S)。CPCI-S(ISTP)是报道科技会议文献最全面的一种检索工具,每年报道最新出版的10000多种会议录中逾17万篇论文,约占每年全球主要会议论文的80%~95%。其中包括国际上著名的学会会议、一流的公司会议及一般性座谈会、研究会、讨论会、发表会和重要的科学杂志等所产生的会议录,语种以英语为主,包括非英语地区的重要会议出版物。其中工程技术与应用科学类文献约占35%,其他涉及学科基本与SCI相同。报道速度快,一般与会议的时差是10周内。

2 影响论文收录的主要因素和建议

2.1 论文质量是入选的前提基础

要提高三大检索系统的论文收录率,首先要保证学术论文的撰写质量。GB7713—19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中指出:“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学术论文应提供新的科技信息,其内容应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而不是重复,模仿、抄袭前人的工作。”尤其是SCI,要求所收论文内容能反映学科的最新进展及研究的热点问题和热点领域,论文水平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能进一步丰富SCI数据库,这是论文进入三大检索系统收录源刊物的前提基础和根本保证。另外,要保证英文摘要的质量。三大检索系统收录的期刊并不全是英文的,对于非英文期刊,英文摘要非常关键,它是国外专家从论文中获取信息的最主要信息源。高质量的论文摘要使读者只需阅读文摘就能对论文的主要目的、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主要结果、结论和论文的创新、独到之处有一个较完整的了解,因此可大大吸引国内外读者,增加论文被收录的砝码。如果摘要写得不好,即使论文的质量很高,也很难被SCI、EI收录。

2.2 选择合适期刊是成功投稿关键

为了提高论文被SCI、EI收录的可能性,除了选择处于国际前沿的科研课题,写出有创新性内容的论文外,还必须投稿到被SCI、EI收录的期刊上。SCI、EI数据库学科覆盖的范围有交叉,因此有些期刊可能同时被两个库收录。但由于两者收录范围的评价标准不同,所以入选SCI的中国期刊不一定入选EI,在投稿时应密切关注,以被SCI收录为首选。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出版的科技期刊多达10万种以上,而入选SCI的期刊不及全世界科技期刊总量的6%[2]。况且SCI收录的期刊具有学科偏向性(偏重于基础理论,工程技术则偏少)和地区偏向性,难免造成文献收录不完全,使部分同样优秀的学术论文没被收录。即使论文学术水平很高,如果投稿方向不对,也很难被三大检索系统收录。相对来讲,EI收录的中国期刊源较多,论文被EI收录已非难事。在期刊源中查找与所投稿论文内容相吻合的期刊,并根据各期刊的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选择适合自己稿件水平的期刊。一般来讲,期刊的影响因子越大,影响力就越大,学术水平也越高,所以对来稿的要求也比较高。值得指出的是,SCI对所收录期刊的选刊标准和评估程序都是一样的,所以核心期刊的影响因子并非一定高于非核心。投稿时不一定非选择高影响因子的期刊,为提高论文被收录的可能性,选定合适影响因子的期刊是关键。选定投稿目标期刊后,应详细了解该刊的特色和收录规则,对该期刊所刊载论文的类型、内容偏好、专业特色、作者(读者)群等作全面了解,充分了解编辑部对投稿的一般要求,仔细阅读该期刊的“guide for authors”或“author guidelines”,使拟投稿件在题材、内容和形式上均符合该刊的要求和侧重。要注意根据期刊要求的投稿方式进行投稿:有的要求手稿和电子稿皆有,有的只要求其中之一,也有的期刊提供在线投稿(online submission),并可以随时查看稿件被评审的状况;有的要求稿件寄达编辑部办公室,有的要求寄给主编或相关编辑等等不一。切忌一稿多投,否则将影响作者的学术信誉度,从而影响论文收录。

2.3 注意稿件的国内外分流

国内期刊进入SCI、EI的数量有限,据统计2009年EI收录的中国期刊不足108种,约占被收录期刊的20%,SCI收录的中国期刊所占比例更低,所以在这种期刊上发表文章被收录的难度较大。据中国信息研究所数据统计:自2000年以来SCI所收录的中国论文总量是逐年增加的,但收录发表在国内期刊上的论文比例却在逐年下降,2000年收录比例高达40.7%,而2008年已降为22.5%,下降了18.2%。相反,收录发表在国际期刊上的中国论文比例却在逐年升高,至2008年所占比例高达77.5%,比国内期刊论文高了55个百分点,具体如表1所示[3]。所以,为提高论文的收录率,作者应尽量将稿件投往国际期刊源。但为避免国内高质量的学术论文都流向国外期刊,成为国际期刊反销国内、提高其销售价格并进行学术垄断的资本,国内期刊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期刊质量和国际影响力,通过各种途径争取成为SCI的期刊源,从而可进一步吸引高质量的论文,提高自身影响力,形成良性循环。另据2000年以来EI所收录的中国科技论文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的比例:EI收录的国内期刊论文比例高于国际期刊,在2002年时最高达66.5%,是国际期刊的两倍,具体见表2[3]。所以在投稿时可更多地关注EI收录的国内期刊源,积极向国内期刊投稿。这一方面可提高论文收录率,另一方面有利于科研成果在国内的交流传播,从而提高国内期刊的办刊质量和在国际上的学术影响力。

表1 2000~2008年SCI收录的中国科技论文在国内外期刊上所占比例

表1 SCI收录论文比例

表2 2000~2008年EI收录的中国科技论文在国内外期刊上所占比例

表2 EI收录论文比例

2.4 重视论文的格式规范

论文的格式和规范是提高论文收录率的必要条件。在撰写论文时要严格执行有关的国家标准规范,如《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7713—19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7714—2005)、《文摘编写规则》(GB6447—86)、《标点符号用法》(GB/T15834—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GB/T15835—1995)、《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GB/T16159—1996)、《科技文献的章节编号方法》(CY/T35—2001)等等,同时要了解投稿期刊的具体格式要求。注意作者姓名和机构名称的标引。随着国际间学术研究和交流的开展,我国的科研水平在不断地提高,科研成果也不断地为世人所了解,所以,SCI、EI数据库的标引员对来自China的论文已不再陌生,也习惯和掌握了中国人的姓名拼写方式,所以我们在往国外投稿时,大可不必沿用外国人的拼写习惯把姓名颠倒过来,而是按照我们自己的拼写习惯正确拼写即可,这也算是中国学术屹立于世界之林的一个标记,也是保持有中国特色的一种拼写吧[4]。具体来讲,EI中对作者姓名的编排原则是:姓在前、名在后,名字可为全拼或只用首字母,姓和名之间以逗号分隔。以作者“张大山”为例,其姓名的正确拼写应是:Zhang,DaShan,Zhang,Da-Shan或Zhang,DS。其他的格式,则认为不妥。SCI和ISTP对作者姓名的拼写格式是一样的:即“姓-空格-名字缩写”,仍以作者“张大山”为例,在SCI的投稿中只能写成“Zhang DS”。机构名称建议统一使用本单位网站主页的译名,写明所在省市和邮政编码,并在英文译名结尾处加“China”。以便于按机构、地区或国别进行论文统计。比如“浙江理工大学”的单位英译名应统一写成“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Hangzhou)310018, Zhejiang,China”省会城市杭州可省略。

2.5 提高参考文献的数量和来源质量

科学研究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程,论文后面所附的参考文献反映了作者对前人同行研究成果的吸收利用情况,一篇优秀的学术论文所列出的参考文献可以说是一部专题文献录。参考文献不仅可增加论文的可信度、扩大信息量、提高论文质量,而且还能为论文入选创造条件。一方面论文所附的参考文献要有一定的数量。参考文献数量是显示论文吸收外部信息能力的重要依据,如果一篇论文中没有一定数量的参考文献,没有对前人所做工作的了解,那么他所做研究得出的结论就不一定可信。可以说,论文后所附的参考文献数的多少也可作为评定论文水平的一个指标。在对SCI收录的中国各学科论文引文数量分析中发现,大多数论文的篇均引文数在20篇以上,据2008年统计数据,天文学论文的篇均引文数为45.74次,排在第一位[3,5-6]。另外,参考文献要精选。若参考文献大部分是教科书,则SCI、EI是不收录的;若参考文献多是通过国际著名检索机构查询到的最新文献,说明作者的研究处于该领域的前沿,则会增加SCI、EI的收录几率。

3 结 语

提高论文收录率,论文质量是前提基础,格式规范是必要条件,投稿方向是关键,写作和投稿过程中的细节和技巧同样不可忽视。另外,应争取多参加国内外举办的国际学术会议,加强国际、国内合作研究,多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科技攻关项目、“八六三”高技术项目等,由此产生的成果论文往往受到国内外数据库的青睐,被收录的可能性极高。除此之外,高水平的英语写作能力是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之一。所以,我国的广大科研人员在深入科研、不断进行科技攻关的同时,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从而争取使自己在本领域的研究成果能尽快被国际学术界所关注,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提高论文被收录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洪海娟,朱 莉.提高学术论文被国际三大检索系统收录引用的建议[J].浙江高校图书情报工作,2007(6):14-17,36.

[2]朱国琴.SCI简介及如何向SCI源刊投稿[J].医学信息,2002,15(7):449.

[3]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8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116,230.

[4]王晓红.SCI投稿指南[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238.

[5]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6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118-120.

[6]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7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136-137.

【本文转载出自:隋秀芝, 李炜, 薛俊, 黄秋月. 国际三大检索系统最新动态及投稿技巧[J].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 2011, 28(06): 936-940.】

ISTP-CPCI-检索入口

本文《国际三大检索SCI/EI/ISTP最新动态及投稿技巧》由国际核心索引检索资讯http://www.ei-istp.com整理提供!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