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峰讲心经笔记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三个鱼字放在一起念什么意思 王德峰讲心经笔记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 

王德峰讲心经笔记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 

2023-12-23 23:2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来源:雪球App,作者: 收集稀缺股权,(https://xueqiu.com/3782539725/172947408)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心经》讲座P1

第一步,题解: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智是讲不清楚的,它最大的妨碍就是知识。

“波罗”就是彼岸,“蜜多”是到达。合起来就是波罗蜜多,到达彼岸。

有时候叫波罗蜜。也是一个意思。

什么叫到达彼岸?既言彼岸,即有此岸。否则没有此岸彼岸。

什么叫此岸?就是生死流转的生命。生死流转就是十二因缘,是三世因果,所有以往的前世再前世都统称为过去世。当下所活的这一世叫现在世,未来恐怕我们还要活好多世,如果你没有摆脱轮回的话,统称为未来世。三世因果相续,不是割裂的,这叫流转。生死流转中的生命,是此岸。

彼岸是什么?彼岸就是菩提与涅槃。菩提涅槃二个词又是音译,用声音来翻译梵文中的二个单词。菩提树表示觉悟,菩提就是觉悟。涅槃是指解脱。解脱什么?解脱生死流转,这叫彼岸,所以波罗蜜多,也可以用汉语来意译,就是一个字,度,到达彼岸了,从此岸到彼岸是不是度啊。今天我们是说,要用这个字,要加三点水,但古汉字里面不加三点水。

度有六种度法,就是六波罗蜜多,简称为六度,布施,持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用觉悟到般若智的境界来度。第一种是简单的布施。

一、布施有三种,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无畏布施是帮助众生抗拒恐怖,摆脱苦难。救民于倒悬。日本人打进来,多少仁人志士奋起抗争是无畏布施。

二、持戒有三种: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饶就是丰富多样,天下一切有情,你只要有能力,尽可能去帮助他们,有益于大家,利益一切有情。凡此类事情,力所能及者,都应去做,在你能力范围能做而不做叫犯戒,超出的不算。我们所知道的戒是不能做什么,其实饶益有情戒是说,你必须做什么。

三、安忍有三种:耐怨害忍,安受苦忍,谛察法忍。第一种是别人加害你,你必须承受,你能够承受,人在这个世界上有时候难免被加害,有人为了利己就加害别人,你怎么躲得了呢。谁让你在这个世界上又跑过来了了,你说我来到这世界上没人害我们,你想得好,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子的,千古没变过。谁让你又带着罪业又被抛进来了,因为你没解脱嘛。所以这个要受的。第三种是对佛理的精研要花工夫,谛是专心致志,察是精研,专心致志的精研佛法也是需要毅力的。就是你要学会做人,要懂人生的道理。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四、精进:勇猛精进,在佛法的修持上不畏惧不退让,几十年如一日。

五、禅定:目的是以禅定以机缘,引发无漏智。漏是烦恼的另外一种说法。断烦恼,证真如,真是不假,如是不倒。

六、般若:这个度法,是修习止观,中国人喜欢概念。观是看到世界上万事万物的虚妄不实。因为你发现所有的事物其实都是没有自性的,自性本空,就领会所有佛教宗派的一个共同的出发点,四个字,缘起性空。这要观的,其实,般若波罗蜜多,就是让我们重新体察自己的生活,反思自己以往种种的生命感受。因为看到事物的虚妄不实,从而停止对事物的贪恋,这叫止,因观而止。它有步骤的,先观境空,外部事物,我所面临的种种客观的处境,顺境,逆境,苦境全是空;次观心空,你这个心是假的,平时支配着我们的种种的欲望,期待,焦虑,希望,恐惧,绝望,这个心其实是假的。由观境空而达到观到心空,于是终于达到心境一时顿空,全空了。一个顿,禅宗讲顿悟。悟是什么,没有增加任何知识,它不是认知我,悟是我们的心灵与虚无默契。与虚无默契是不是境和心都空了。先夺境,后夺人,人就是那个小我,是假的我。这是人境俱夺。

然后你的心就跟nothingness契合了,这叫悟。所以修禅宗就是修般若法了,追求的目标很清楚,就是顿悟。由于心和境一时顿空,就引发了无漏的根本智,就是般若智。关于般若的说明我们就凭借二百六十个字就明白了什么叫般若智了。

这六度中,前三度被称为福德资粮,修佛要有资粮,后三度是智慧资粮。二者一起叫福慧双运。

 现在进入第二步。一部心经可以分六段。

 先讲心经的第一段,它点明了心经的主题。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第一段,开宗明义,本经的主题,破五蕴。

何为五蕴?色受想行识,蕴是堆的意思,五蕴因此又可以叫作五堆。

我们无限珍视自己这个我。身体没有没关系的,只要这个五蕴在就可以了。我们所怕的死,就是那个小我的消失,一去不返。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这个我怎么构成的?是由五堆堆成的,所以这个我就是小我之巢穴。

色者何?色就是现象界,不是狭义的颜色。整个世界都是现象界。万事万物作为境、物,即被称为色。你在这世界当中,你觉得外部有一个客观世界,然后你还学过唯物主义,里面说,这个物质世界是客观的,不以我们的意识和意志为转移的,我们都相信的是吧。其实佛教告诉我们什么呢?全是现象,全是色反应。色从哪里来的?现象从哪里来的?佛教肯定说心生出来的,境有由生。唯识宗把这一点讲的最清楚,这个世界是因我们的八识而起的,眼耳鼻舌身意,还有未那识、阿赖耶识,一共八识。把八识拿掉,哪有一个识,哪有一个客观世界。但是客观世界我们首先遇到的,就是我们这个小我知道自己活在世界上,就第一层意思。

五蕴之色蕴,在这个世界上你有感受吧,有,受苦或受乐,苦乐就是受蕴。因为你有苦乐之感受,你就有了欲念要起来,欲念就是想,想就是住相,汉字写的多好。“我想你”,可不是对你在做逻辑思考,不是判断你研究你,我是就想你。“相在心上,叫住相”。天下那么多,偏偏想着这一个。爱能不住相吗,不住相你就不爱了,或者没爱了。爱一定住相的。否则你是柏拉图。一定要把这第三个蕴破的。《心经》直指人心,因为我们的心是假的,这个假的心就叫作五蕴。

五蕴就是一个小我的巢穴,也就是生死流转的根源。生死流转的根源要找到,就是那个做成小我的五蕴。所以一层一层的来破。先第一层叫识。行就是意志,在意志的鼓励下行动了,是我们小我的一个方面。最后一个,识就是分别,你要实现目标需要辩识分别,既要逻辑上分别,又要利害得失上分别。我们学科学都是分别识,这是逻辑上分别,才能成功的。趋利避害。小时候不知道,长大了就有意欲了,就不自在了。合起来就是我们的心,五蕴。破五蕴就是心经的主题。

度一切苦厄。苦是世事之难忍受者。厄是险之难以避免者。如何可以度一切苦厄呢?因为你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行就是修行。甚深就是很深的度的境界。观自在菩萨,修行甚深般若蜜多,于时菩萨境界来了,叫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第一句就是破五蕴,讲的心经的境界叫菩萨境界。破小我,析假心,讲菩萨境界。五蕴皆空,菩萨他没有把身体完全空掉,他有时候也来,他需要度众生,他也应该像现实世界中还有肉体,叫色身,当然能变化。观音菩萨有无数种化身。他不像佛,但他做到一件最重要的事情,般若还没做到,就是把五蕴破了。

净土宗以方便为胜,密宗以神通为胜,禅宗是即心即佛。净土方便,禅宗顿悟,密宗殊胜。

地狱永远不会空的,用地藏王菩萨是来说有人有这种舍生取义的伟大。所以这就是了不起的。妇女生产的时候,以前就是念《地藏经》,都仰仗于地藏王菩萨。

菩萨境界叫观自在,如何得自在,就是破五蕴,照见五蕴皆空,把苦厄的根源去掉了,这叫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儒家讲性,道家讲玄理,佛学讲空理。

有许多人不能明白,道家与佛家的区别。要辨析一下,道家讲的无不是佛家讲的空。

什么是佛家讲的空?什么叫色即是空?

比如,金戒指就是金子,金碗就是金子,金条就是金子,金项链就是金子。色即是空。一层层来,这些戒指,项链、碗,种种区别都是色。金戒指守不住自己的,它熔化了,后来有人又打它打造成了项链,项链也不能持久,后来又熔化了又变成别的。请注意,不要跟我计较这个比喻是否恰当,这是个比喻。但是自然界的万物都变。各位同意吗。原先的树木后来就腐烂了,对不对,腐烂了也就可能变成土壤里的肥料,这肥料还是树吗,还是草吗,还是花吗。当然还是要人做这件事情,把项链熔化了做成戒指,这是人在做,人在做或者人不在做,万事万物总如此,同意吧。一颗种子后来萌芽了,种子就没了。萌芽了,它长成了成熟的植物,那个芽也没了,植物后来结出果实叫梨子,总而言之,它始终守不住自己,这一切都叫色。色就是空了,就是先要把它空掉,你别执著于它,你认为真正的金器就是项链,这叫执著了,执迷了。你说这是个书桌,就永远是书桌,不。它后来又锯成木料了,做成了一个橱了。你为什么就抓住这个桌子不放呢。人也一样,对所有的色即是空,就是它不是自身,它没有自性。比如说这个杯子,你说它就是个杯子,凭自己存在着,这怎么可能。诸缘和合而成,有各种条件,它本来要有玻璃的材料,要有工匠的制作,这各种条件凑合起来,还有一个目的,这全叫缘。这些缘和合了成一个杯子,这个缘一散呢,没了。它说它就是自己,哪有它自己啊,这就是色即是空,万事万物自性本空。但是你自性本空,停留在这句话里就是什么都没有。

第二句话要来了,空即是色。色从哪里来?从空里来。所以空不是无,不是什么都没有。这个事情就有意思了,叫以空为本体,叫以空为体。这是释迦牟尼独有的世界观,我们先前是不懂的。以为他说什么都没有,这不是瞎说嘛。我们不就活在这个现实世界当中,样样东西亲切可见。然后他告诉我们,你们认为亲切可见的东西,全是空。色即是空,就没有什么东西保存的住的。所以我当初真正体会不是头脑理解的,可不是开玩笑。复旦培养了我,还让我在校任教,我从内心中感恩复旦,希望复旦万岁,请问它万岁得了吗,它将来一定没有,就像它过去曾经没有一样。你要在根基上认识这个宇宙人生啊。这叫色即是空。这不是西方哲学的认识论问题,这是释迦牟尼对宇宙的基本认识。由此来指导我们的人生态度的,要让我们人生态度发生出根本的转变那叫觉悟。但是你不能悟到一半,就这前面四个字,色即是空,空了就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没有你活着干嘛,全是假的,造了个虚幻的世界在骗我们,不是这样,于是后面一句,空不异色。如何可能呢?当我们后面一句话,金戒指即是金子,你如何把这句话倒过来呢?金子即是金戒指,不通哦。但是真的要倒过来说哦。就是说不能在诸法,法就是事物啊,万法就是万事万物,在万事万物之外另设一个空。这就错了。在万法之外另设一个空,你就错了,要阻止这种错误,必须说空即是色。否则你在色之外另立一个空了,好像空归空,色是色。色粉碎了,空就成立了。没有。金器可以统统熔化掉,金在吗。但它总是以金器的方式存在,空总是以色的方式呈现。这是中国思想中本来没有的,叫形而上。形而下者色也,形而上者空也,空不是绝对的无。所以这就是一个以空为体的宇宙人生观。

这样我们能把佛家讲的空跟道家讲的无等同吗,不能。道家讲的无,老子《道德经》第十一间里面讲,车轮的条幅,指向中间的箍,是无。以无为用。又说陶器中的无,是陶器的所用。所以道家那里有无是相待,互为条件。于是老子,说无之以为用。道家的思想抓住一个无字的,因为道家首先主张无为。无为就是反对人为,天人合一,儒家的重点在人,道家的重点在天。道家认为人类生活的幸福都来自天,人类生活的麻烦和苦恼都来自人自己,这是他的基本出发点。从道家这个基本出发点出发可以得出一个最基本的判断,道家的整个的学说叫我们做减法,尽可能拿掉人自己的这方面因素,人自己的这方面因素就叫作人为。所以他主张无为,就是教我们作减法的方法。要有境界,所以为了把无为说清楚,就要把无为阐发为无的境界。否则你就不知道无为是什么意思,什么叫无的境界,天下事所有的妙用都是那个由有造成的无。墙壁都中为了造成中间的无。一切有的意义,要拿它能否造成无这一点来确定。如果这个有是不能造成无的,这个有毫无意义。

 

《心经》讲座P2

人生无常乐。

“照见五蕴皆空。”照见,很形象的,如阳光照射万物,万物必现,不是通过思考判断知识认知。它如一面明亮的镜子照出事物的物象,五蕴皆空,不是被你认识到的,被你推理出来的,它是直观。照见这个词所表达的就是我们进入了智慧的境界,它其实不是通过知识。不是通过概念判断推理。

我们什么时候有所照见,在艺术的接受活动中。比如听一部音乐,这个境界不是被你理解的,是照见。本质直观,是不借助思维概念,而直接领会到事物的真相,这叫本质直观。一时在西方哲学界引起很大的轰动。人类心灵的这种能力佛老早讲了,照见也可以说观照。有的人能观照艺术作品,有的人能感觉或者分析艺术作品,不一样的。一幅画在面前,会看的人是能观照的才能欣赏,他观照这幅作品,发现他气韵生动,化境顿生。才知道这是幅真正的绘画作品,不是工艺品。

五蕴皆空不是理论分析的结果。所以这个观很重要。

有些修行有经验的,他总给自己留出一点时间做观想。

有因必有果,消罪业后三种度才能做到。

什么叫空相?空是无相的,这个杯子不是空的吧,所以它有相,所以空相不是空之相,是二个字,它分开来说,合起来叫空相。

诸法空相,空相不是空之相,空相是二个字分开来说,合起来叫空相。

我们要注意汉语的单词,除了一部分单词,它是二个字拆开来就毫无意义了,合起来才有意义,比如葡萄例外,汉语中大量的词就是二个字分开来一层意义,然后再合起来说。比如说道理,不能直接合起来理解,先要分开来理解,再合起来理解。道是天道,理是指那个事物存在的根据,合起来什么意思呢,每一个事物存在的根据来自于它符合天道,合起来叫道理。

什么叫功德?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合起来叫功德。应该这么解释。所以“道理”不好译成英语。

慧能在《坛经》里面对许多词都这么分开来说的,比如说无念,无是无二相,念是念真如之相。合起来叫无念。所以我们对汉语,对词的理解,要恢复到它本来的构词原则。

一般汉字的词都是二个字先分开来说,再合起来的。这是它们本来的构词原则。

所以空相,空是指空性,空性无相。这样对佛教讲的空才有合适的认识,万事万物组成了世界,这万事万物彼此有差别,那只是相,你把相无了,你才知道空是世界的本体。空不是没东西,但不是有那个相。所以,才能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就是现象,整个世界万事万物的相,构成一个现象界。它来自哪里,它出自空,就是色不异空。

金子本身无相,要么以金项链的方式存在,项链是它的相,金子本身无相,无法单独拿出来,总要以金项链的方式之类存在,既不是项链也是戒指,就无法存在。可以说金子本身就是空。

色就是境物,也就是现象,外部事物,人如何发现外部事物,受想行识。

种种的金器都不能保持自己的,诸行无常,是生灭法,色即是空,但空不是没东西。空即是色。

亦复如此,是减词的笔法。

空性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来不去。具体的事物是相,生生灭灭。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空性不是了无一物,不是没有东西,它有东西,但这东西不是相,我们的心跟空性融合,而不是跟相整合。

空性是本性,相是它的用。这叫体和用。

以空为体的智慧叫般若智,是领会虚无的智慧。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识,无色声香味触法。”

讲了六遣。遣就是排除,第一遣五蕴,第二遣十二处

意是把前面五种感觉材料做一个对象的能力。

科学,音乐都是意识界。

三个世界,主观世界,客观世界,世界三(在几何原本里,相对论里)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不是第一次来。人生这一世所做的事情,和他所达到的意义,生物学是说不清楚的。这个差别是科学无法说明了,就说明人来了都有来历,其实他带着东西来,这个东西就叫业力。

有人想作圣贤的,哪怕在今天这个时代,因为他有他的来历。王阳明开口很晚,不会说话,他必有来历。

十二因缘,我们先前生活过的,叫过去世。分为二个,第一支是无明,第二支是行,过去世是因,产生把我们推到今世来的力量,我们是被业力推过来了,又来到这个世界上。无明就是黑暗,就是烦恼,烦恼有很多表达,比如尘。

无始以来,向前推不到头的,我们累世以前,都在无明之中。无明中造业叫行。因烦恼而造业。这个力量让我们去投胎。

现在世四支果。识,先来的是阿赖耶识,最后走的也是阿赖耶识。

投生到哪一家都是缘。我们全是借胎而来,其实根本上,我们跟父母没关系。其实毛泽东的人生道路,与他父亲母亲,一点关系没有。

投胎的第一步叫识,先来的是阿赖耶识,大概35天左右时候,最初具备了精神与肉体因素,叫名色。叫五七期。下面是六入,就是六根,要基本具备,19个期,133天。触就是出生之后接触外部事物。肉体上有苦乐,精神上没有苦乐这是出生到2-3岁,之间。然后2、3岁到14、15岁之间,有受。

爱,爱欲,16、17岁以后,对外部事物的贪恋越来越多。

取,趋驰诸境。停不下来了,30岁以后。成家立业。就是造来来了。

有,因爱和取的业力,形成了将来进入未来世的业务。

最后二支,下一世,生和老死。

业果成熟,复出胎,再次生,越过盛年期,最后衰老,然后死。

三世因果就是通过十二因缘来说明的。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无老死尽,摆脱轮回不是脱离生生死死,否则这样你就区分了二个世界。轮回与涅槃是二个不同的世界。无无明,但是亦无无明尽。无老死,亦无老死尽,这就是般若智。此岸与彼岸的关系。西方净土不在十万八千里之外,不在空间的远方。一旦去除了我们身上的十恶八邪,西方净土即在目前,就叫自性西方,不离自性说话的。

自性清净的话,六扇门打开,我们看这个世界是清净的。别把灰尘看成是世界自己的东西,灰尘就是烦恼,烦恼是你自己心里生出来的,动物没有烦恼的,只有焦虑,只有三个原因,食物,案例,健康。这说明烦恼有来历,是我们自己的心。这个世间一旦没有烦恼,就不是尘世,而是净土。

心和尘怎么能隔开,灰尘就是心生出来的。不是心本来干净,而外面世界全是灰尘。擦是在心和世界之外另立一个上帝了。西方净土就在当下,全部关键在于般若,菩提是觉悟,是生出般若智的觉悟。是正觉。

西方不是空间。

 

《心经》讲座P3

儒家讲性理,教我们讲道德,有担当。

道家,有而不有皆无,无而不无皆有,是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中国思想中没有空理的。

佛教讲的真空不是物理学的中真空,真者不假,空者离相,就是离相的意思,不是什么都没有。空就被认为世界是本体的。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法就是事物。空是无相的意思。

大家都有了杯子本身的理念,但是理念本身没有形象的。

柏拉图的是理念的世界,这个世界是不动的,僵死的,空才能产生,发芽。

西瓜的全部色香滋味全部都从空中来的,西瓜的籽长不出南瓜来的。空也不是虚无,不是什么都没有,是它的本体。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没有自己的实体性存在,叫自性本空。但是有种种的因缘聚会或离散,缘会则生,一个事物来了,缘离则灭。这些缘就是条件,这些缘聚合了,一个事物来了,这些缘散了,这个事物消失了,但是它成为另一种缘的聚合,另一个事物来了,这样一个世界就被理解为空。空是它的本体,它才能说明千变万化,也能够说明生生灭灭。它自己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后来还有一个比喻更好,就是水和波的关系,万事万物都是波,永恒不朽的是水本身。就波而言,要把波看空了吧,波不过是水面上的波浪嘛,但是波跟水能分开吗,不能。这就是空和色的关系。在这个比喻中空就是水,色就是波。哪可能有离水而存在的波,哪可能有没波的水。此岸叫生死流转的生命,就是波。彼岸叫涅槃,就是水。此岸和彼岸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事物吗,不是的。这一度,其实靠什么度?彼岸不在十万八千里之外,这一度就是般若了。它两个是一个空间上的跨越。般若度就是领会空之本体,最直接。我们的生活就是波浪,我们就在此波浪中领会了水本身,这叫当下直悟。你领会了水本身就在彼岸了,就试过了,但彼岸又跟此岸不分享,所以我们还活在当下,但已经跟不朽站在了一起。这是一个最根本的人生态度,站在永恒和不朽里面反观生命的意义,你不要仅仅局限于这一朵浪花,或者你生活当中这一段是一个浪。乐浪,苦浪,你趋乐避苦,苦也罢,乐也罢,都是浪花而已,在所谓苦的浪花里面,同样是可以达到至乐,真乐了,因为跟不朽在一起,这些只是模拟的说。要我们自己领会。

慧能禅师说,“波波度一生”,就是像水面的波浪一样,你始终不知道水。这话不是随便说的,我们基本上波波度一生。

所以以空为体是人生的态度,不是西方哲学,是人生的境界。

“是诸法空相”,“是”不是联系动词,是此的意思。生灭垢净增减都是相,它是不。

从空理当中来悟。先空十二处。

我们只有把五蕴破了,才印合了《金刚经》中的八个字,“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住者住相,色全是相。万事万物称为色,叫现象界,不是没有,是有,但不能执著,说不执著,就是色即是空了。然后把五蕴,受想行识都空掉,这叫无所住。因为我们的心,色受想行识要懂,离开身体也没有五蕴的,受要不要六根啊,想这些欲望起来要实践都要肉体的。

佛家的学说讲人的存在由二个方面组成的,一个是精神的方面,一个是肉体的方面,这个精神的方面当中用识来说,一共有八识,前六识都要有生理基础,六根,意是神经系统,是六根之一根。十二处是六根加六识。十二处空,就是六根空,六境空。

 

第一至三遣,遣六根、六境、六识。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先把六根空了,再空六境。假如我们光有前五识,我们没有外部事物被我们发现,如果有一个桔子在面前,如果有前五识,只是有色声香味触,但它不叫桔子,要叫桔子要第六识起作用。第六识起作用才会看成一个事物,这叫法。比如看成一个桔子。

未那识是小我,阿赖耶识是真正生死流转的主体,是种子识。轮回的主体是阿赖耶识,所以它叫种子,我们先前所造的业叫行为,是末那识所做的识。末那识为什么做事情?是因为先是阿赖耶识来了,就我们出生到投胎,投胎之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最先来的是阿赖耶识,种子识来了,种子里面全藏着你以前的现行,叫业力。然后种子识造成你这个小我,叫末那识。造成末那识的前提是什么?前六识都有了嘛,叫六处。前六识叫六处。然后死的时候,先是听不见了,看不见了,前五识坏了,然后意识也坏了,最后一个离开的是阿赖耶识,第八识,携带着你今生的现行,都进入种子了。当中起的作用全是末那识做的,好事坏事全是末那识做的。由种子而现行,由现行而种子。现行就是造业,但是你造业是现前你那个种子规定你要造的,现行完了然后又造新业。种子就进去了。十二支缘生也叫十二支因缘。从无明到最后老死。当中有十个。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这叫空五蕴,下面是空十二处。就是六根加六境。下面就是要空十八界了。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哪十八界呢,界是类的意识。六根加六境,加六识。

识是根境相应。根是我们主观上的能力。有眼睛就有视力。看到东西的行相是色,你的眼力,眼睛发挥自己的能力,根境一相应就是我们的识,这是难看的,那是好看的。天下万事万物十八类。

下面破整个十八界。

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眼识耳识鼻识声识身识意识、即十八界。

 

第四遣,遣十二支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无明就是烦恼,也叫尘,尘就是烦恼。比如尘劳。虎口谋衣之辈。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干活,干活完了吃饭。

 

“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于烦恼中径证菩提,无无明就是无烦恼,不是烦恼没了。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于生死中径证涅槃。空即是色。当下涅槃,当下觉悟。

十二因缘分三段,就是三世。无明到是过去世。三十岁之后就基本上取有了。三十岁的人欲望炽盛。

 

《心经》讲座P4

不能把不生不死的涅槃与有生有死的现实世界对立起来,二者不可分割开来。

我们只知道波浪,不知道不生不灭的海水本身。所以此岸和彼岸不是二个不同的世界,而是在当下的波浪中领会那不朽的海水。那你就抵达彼岸了。

 

第五遣,遣四圣谛

“无苦集灭道,”

苦就是三界轮回生死烦恼,所以我们第一次呼吸是啼哭。

集是苦因,集是集聚的意思,这些苦都是集聚起来的,我们受的苦都是以往自己集聚起来的,我们累世累劫都在集聚苦。所以有苦果之因是贪嗔痴。这种业因召感三界生死之苦。灭谛就是要灭尽三界的结业。道谛,道就是修行,修戒定慧。

四谛,佛陀是首先把结果端出来,再说它的原因,就是苦是果,集是因。灭是果,道是因。

在四圣谛里面修其实还是有为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一个亡者刚刚去世的时候,最好的方式是诵心经,这是破小我的,是空五蕴的。助念念心经。

 

第六个遣,遣智与得。

“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智就是指菩提,得就是涅槃。我们要成德,就想到了佛的二个德性,一个是智德,一个是断德,断的烦恼,断了生死的差别,就是涅槃。智得是我们所追求的吧,但这里又讲了无智亦无得。把菩提和涅槃都无了。这一层还是顺着前面讲的遣十二因缘一路下来,避免二元的对立。一个是生生死死的烦恼世界,一个是不生不灭的涅槃世界。二个世界没有。你抓住那个涅槃世界,看成自己追求的目的,你要脱离人世,这仍然是错的,所以把你要追的那个涅槃也给它无了。如果你正在涅槃中,你无所得。这是真的涅槃境界,以无所得故。

这样第三段就是六个遣。第一是遣五蕴,因为五蕴假我是巢穴,就是把它堆出来了,它造成了假我,而假我是轮回的根源,我们不能破假我的话,我们始终在轮回之中。所以六遣当中,一定把遣五蕴列为是第一位的事情。所以整部心经的核心也是指向假我。

第三段的重大意思在于我们一方面知道要修行,一方面又别把修行执著为一种小我想,小我本身想要达到的境界。这样我们仍然没有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连说好多无,最后总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下面是第四段。

“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第四段的中心词就是究竟涅槃。前面说无所得,是要破常人修行时候的执著,破了这个执著之后,还是有所得的,有四种所得之故。

得的什么呢?无挂碍,无恐怖,无颠倒,无梦想,四种。如果说真有得,也就是这四种。这四种真有所得之果,全以无开头的。

无挂碍,二个障让我们有挂碍,烦恼障和所知障。一个是俗情上的挂碍,另一个是知识上的障碍。

无恐怖,畏生,畏死,畏恶趣,畏众生。跟人打交道的时候我们有畏,来自于我们根本的孤独感,恰恰是最亲密的人之间最能产生很大的痛。一帮刺猬在抱团取暖。畏恶名。这一种恐怖。

无颠倒,四种颠倒,与无常执常,与苦执为乐,与无我执为我,于不净执为净。你干净到肉边菜都不能吃,这怎么行。奥古斯丁说我们想集聚事物,以为占有事物就证明自己存在了。

无梦想,自性分别,差别分别(如一合相),果分别,爱分别,非爱分别,一共有八种梦想,物质没有实体存在的,缘起性空,世界上的事物自性本空。真正的自性是我们的佛性,叫空性。

这四个方面,四个所得,合起来叫究竟涅槃。

 

第六段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这一段的中心词就是真实不虚。六遣全排除之后,我们得到了真实不虚。这个真实不虚,不是头脑中的认识,而是能排一切苦。

仰仗佛力,横超三界。直落净土。我们确认无我。

确认我苦我,方性能除。不落空执,不虚就是不落空执,不要执著那个空,先前能空,空而后能大,大而后能含万法。

确认我苦,这个苦不是外在加给自己的。境由心生。

顺境和逆境是客观的,客观就是比出来的。我的处境与马云等人一比,我的人生算失败。“境由心生”,不要把我们的孩子判定为你将来失败或成功,你的孩子将来可能端盘子,为什么不可以?将来有可能做钟点工,为什么不可以?他们心里是温暖的,你把他们的人生能判定为失败的人生吗,不可以的。否则这世界上大多数的人生都是失败的。所以《心经》是对的,“境由心生”,苦来自于这个放不下的,破除不了的假我。“确认我苦,方性能够,是为真实,不落空执”,这是我们机会。

般若智是真正的度法,第一最真,最上的度。般若是第一波罗蜜多。持戒波罗蜜能除一切苦吗。安忍只是忍着对付着,前三种是福德资粮,后三种是智慧资粮。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怎样理解咒语,有二理解方法,第一种是密宗的方法,就这个文字本身有神力。所以按密宗的原则不翻译的,到咒语的时候,全用声音来念,按照梵语的发音来念,不能换成汉语,因为这是一种古代的比较古老的信念,就是文字自身有神力。现在有不少修行人是念咒的。第二种按照唯识宗或者禅宗,不是文字本身有什么力量,而是文字的意义能加持我们,鼓舞我们,增强我们的信心。

揭谛,其实就是波罗蜜,梵语当中度的意思,“揭谛揭谛”就是度啊度啊。因为它是赞诵语。“波罗揭谛”,波罗是彼岸,波罗揭谛就是抵达彼岸吧。

“波罗僧”,不是僧人的意思,表示彻底,全部。“波罗僧揭谛”就是全部彻底的去度过去吧。

“菩提萨婆诃”。倒装句,菩萨是生般若智的觉悟,“萨婆诃”,梵语中表示尽愿。尽愿觉悟,真心诚意的希望自己觉悟。这四行是揭谛真言,就是度的真言。

我们经常诵这个咒语,自然会得到佛陀和观世音菩萨的加持。令我们速得成就。所以有人把这个揭谛真言看非常神圣。

我们的心与宇宙统一,宇宙之心,那叫涅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6720阅读

cv4635095

分享至

推荐文章

学罗翔老师刑法的悖论十讲有感

学习 · 6阅读

新编《心经》 山林子自然道德慧智教育诗

人文历史 · 2阅读

王阳明心学及其当代意义——王德峰(讲座文字转录)1

人文历史 · 209阅读

进入分区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

转发

19

评论

28

热门评论

按热度

小老板QaQ

2020-3-4

感谢up主,用心了

5  

月明沧海v

2020-7-28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大乘佛教般若部类短篇经典。“般若波罗蜜多”,“智慧到彼岸之意”,“心”即心要、精华,意为该经为卷帙浩繁的般若经之要义,有说此“心”原为陀罗尼之意,即心咒。该经在历史上有九种汉译本,其中以玄奘法师的译本流通最广,在汉传佛教中有巨大影响,为日常之必诵。该译本仅260字,讲述观自在菩萨(即观世音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之时,观见一切法皆空,便为舍利子(即舍利弗)宣讲,指出空性就是一切法的本相,对于此空性道理,五蕴(色受想行识)、三科(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十二因缘(十二因缘流转门即生命轮回的过程,十二因缘还灭门即解脱轮回的过程)、四谛(苦→轮回之苦、集→轮回苦因、灭→解脱境界、道→解脱之道)等一切范畴在世俗谛中虽然存在,但在胜义谛中都是没有的,故而一切法与空性无异,空性与一切法亦无异。因此菩萨于一切法无所得。最后指出三世诸佛皆由修行此般若波罗蜜多法门而成佛道,末尾附有咒语。(注:所谓的世俗谛,是语言和分别的对境(对象),它是虚妄不实的法。相反,真实不虚的一切法(实相),全部安立(建立)为胜义谛。“谛”有真实之意,之所以称为世俗谛,是因为语言、分别的对境(精神、物质,与精神物质的运动)本是虚假的,但凡夫人往往却执为真实。就像梦见山河大地、山水花园时,对做梦者来说是实有的,在他面前就可以叫做“谛”。而胜义谛是圣者的境界,如《辨中边论》云:“圣者行境故。”这种境界无法言说,故称为胜义。概言之,我们所见的假象与真相,分别就是世俗谛与胜义谛。月称菩萨云:“说见真境即真谛,所见虚妄名俗谛。”其实,二谛的概念在汉传佛教中也有,隋朝吉藏的《二谛章》中曰:“俗,是浮虚义;真,是真实义。”一切法的真正本质叫胜义谛,一切法虚无不实的部分叫世俗谛,这在汉传佛教中也是承许的。)

2  

月明沧海v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最后写着: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心中心密法三祖元音老人解释说:此段为密说,即秘密分。这是心无分别,不可思议的行法。佛经有显分、密分之别。经文为显说之咒语,咒语为密说之经文。经文之意为显分,经中之真言为密分。显分可以言说,可以解释,表明其意思内涵。密分则不可解说,因一落言诠,就成分别,就有思想,反而添知加见,有损佛说的本义,而使行人心乱了。所以,咒语一般都不解释。但此经是自利利他的,终不能离开众生,不能离了大悲本愿,故将咒文略说一二:

揭谛揭谛 ------ 度过去呀,度过去。

波罗揭谛 ------ 向彼岸度过去。

波罗僧揭谛 ----- 大家一同向彼岸度过去。

菩提萨婆诃 ----- 速速证到菩提。

所谓秘密分,乃是诸佛菩萨的秘密语、诸佛菩萨的心法,只有三业清净,才能相应。只能自己知道,却无法出口。

想去买可乐 

2020-4-18

感谢up主,我会好好看的

2  

KevinPXW

2020-12-10

一切物质都是运动变化的,运动变化产生物质!

1  

警记自知无知 

2020-8-9

感谢up主

1  

瞬身止水莪 

2020-6-22

真好

1  

林大虾 

2020-6-14

谢谢UP,感悟颇多,理性学习,切实修行。

1  

林若亭 

2020-2-28

太深奥了

1  

IloveJan

1-6

修习止观那段打错字了,是 中国人喜欢概括,不是 “概念”

  

aclovis

1-5

赞赞赞,感谢感谢!坛经有吗?

  

吃着草莓的黑茶 

2020-12-19

(´;ω;`)

  

YAUS

2020-12-7

感谢给大家提供这么便利的学习笔记。功德无量啊

  

麦琪宝儿 

2020-10-10

感谢!

  

十框 

2020-8-9

上班摸鱼,正在学习,嘻嘻嘻

  

小刀见红 

2020-8-7

感谢文章

  

6不是我 

2020-7-28

感谢

  

bili_88442959405 

2020-5-12

感谢之至

  

bili_10703807965 

2020-4-11

感谢up主,宣扬佛法,功德无量。

  

健身房终结者 

2020-3-11

有语音或者视频吗

  

JoneyJourney :站里搜,王德峰心经,有音频

假扮的妖精 

2-19

我看完了,谢谢Up主

  

发条友善的评论

28673268220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