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讲记53:朱熹补充的“格物致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万事之理和为贵下联补写 《大学之道》讲记53:朱熹补充的“格物致知”

《大学之道》讲记53:朱熹补充的“格物致知”

2023-10-23 04: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标题:《大学之道》讲记53:朱熹补充的“格物致知”

朱熹补充的“格物致知”

前面我们把《大学》的三纲全部给大家过了一遍,现在进入到“八目”的学习。大学之道的八目次第,一开始就是“格物致知”。这一章历来有一些争论。按照朱熹的理路,他认为这一章是漏掉了一些文字,所以在下面有一个朱熹的补文,他作了一些补充。但另一种观点认为,在朱熹分章节之前,《大学》本身是一篇完整的文章,并没有漏掉什么,朱熹补上这一段是他自己没有把文章理解透,认为朱夫子是自作聪明,画蛇添足。

我们手上这本书是朱注的版本,也是流行了几百年,从南宋开始就有了,到明代就成了全国通用教材。所以,这个流传了几百年的本子,即使是有问题,我们不同意他的观点,也要看一看他补充的究竟是什么?错又错在哪里?我们先来看朱熹的补文:

右传之五章,盖释“格物致知”之义,而今亡矣,闲尝窃取程子之意以补之,曰:“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这一段不是我们要学习的重点,我们只稍稍地梳理一下,把书上白话翻译的原文给大家读一下。

朱熹说:“上面一段是传文的第五章,是解释‘格物致知’的意义的。然而‘传’的全文现在已经遗失了。我闲来曾私自采用程颐先生的观点把它补足如下:经文所说的‘致知在格物’的意思,是说我们想要做到认识很明确,就应当接触外物,并对每一事物极力探索它的道理。一般地说,因为人们的思想是灵巧的,无不有认识的能力;而天下的事物也无不包含着各种道理。只是因为对于这些道理,有的人没有极力探索,所以他的认识才有些不完全。因此,《大学》篇开始教人,必须教育那些做学问的人,对天下所有事物都要根据他们已经认识的道理,进一步极力去探索万物的道理,使之达到认识的极点。如此长久用功,终有一天会突然领悟、融会贯通各方面的知识或技能,那么,一切事物的表面现象、内部联系和精微粗浅的道理,没有认识不到的。至此,我们的认识在总体上、在运用上对万物就无不洞察明了。这就是所谓对事物的原理努力探索穷尽这就是所谓对事物认识得非常透彻。”

这段白话翻译基本上是准确的。朱熹所说的格物,是去接触外物,并把我们眼所见、耳所闻的这些事物的道理,要全心全意地弄明白、探索清楚,就像科学家去认识世界、认识科学原理一样。朱熹认为要把天下的事物以及其中包含的道理,极力完全地探索出来,达到彻底认识的高度、广度、深度才行。因此,朱熹“格物致知”的中心,就是要让我们去穷尽万事万物的性质,穷尽万事万物的状态,就是要去穷尽物理,要穷尽万事万物中的道理。

展开全文

朱熹补充的“格物致知”

前面我们把《大学》的三纲全部给大家过了一遍,现在进入到“八目”的学习。大学之道的八目次第,一开始就是“格物致知”。这一章历来有一些争论。按照朱熹的理路,他认为这一章是漏掉了一些文字,所以在下面有一个朱熹的补文,他作了一些补充。但另一种观点认为,在朱熹分章节之前,《大学》本身是一篇完整的文章,并没有漏掉什么,朱熹补上这一段是他自己没有把文章理解透,认为朱夫子是自作聪明,画蛇添足。

我们手上这本书是朱注的版本,也是流行了几百年,从南宋开始就有了,到明代就成了全国通用教材。所以,这个流传了几百年的本子,即使是有问题,我们不同意他的观点,也要看一看他补充的究竟是什么?错又错在哪里?我们先来看朱熹的补文:

右传之五章,盖释“格物致知”之义,而今亡矣,闲尝窃取程子之意以补之,曰:“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这一段不是我们要学习的重点,我们只稍稍地梳理一下,把书上白话翻译的原文给大家读一下。

朱熹说:“上面一段是传文的第五章,是解释‘格物致知’的意义的。然而‘传’的全文现在已经遗失了。我闲来曾私自采用程颐先生的观点把它补足如下:经文所说的‘致知在格物’的意思,是说我们想要做到认识很明确,就应当接触外物,并对每一事物极力探索它的道理。一般地说,因为人们的思想是灵巧的,无不有认识的能力;而天下的事物也无不包含着各种道理。只是因为对于这些道理,有的人没有极力探索,所以他的认识才有些不完全。因此,《大学》篇开始教人,必须教育那些做学问的人,对天下所有事物都要根据他们已经认识的道理,进一步极力去探索万物的道理,使之达到认识的极点。如此长久用功,终有一天会突然领悟、融会贯通各方面的知识或技能,那么,一切事物的表面现象、内部联系和精微粗浅的道理,没有认识不到的。至此,我们的认识在总体上、在运用上对万物就无不洞察明了。这就是所谓对事物的原理努力探索穷尽这就是所谓对事物认识得非常透彻。”

这段白话翻译基本上是准确的。朱熹所说的格物,是去接触外物,并把我们眼所见、耳所闻的这些事物的道理,要全心全意地弄明白、探索清楚,就像科学家去认识世界、认识科学原理一样。朱熹认为要把天下的事物以及其中包含的道理,极力完全地探索出来,达到彻底认识的高度、广度、深度才行。因此,朱熹“格物致知”的中心,就是要让我们去穷尽万事万物的性质,穷尽万事万物的状态,就是要去穷尽物理,要穷尽万事万物中的道理。

知行合一 从容中道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