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癌、异型增生……一文帮你读懂病理报告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一文看懂肺癌病理报告 原位癌、异型增生……一文帮你读懂病理报告

原位癌、异型增生……一文帮你读懂病理报告

2024-06-09 21:4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随着病理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病理诊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病理诊断的结果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是疾病诊断的金标准。 临床是否采取治疗、采取怎样的治疗均取决于病理报告的结果。 因此,病理报告对主管医生和患者都至关重要。 然而,病理报告中的一些专业名词常常令人感到陌生,今天就为大家揭开病理报告的神秘面纱。

 ·      病理报告之“异型增生”

异型增生主要指上皮细胞的异常增生,是癌前病变的形态学表现,可分为轻、中、重三级。通常认为,上皮性恶性肿瘤发生前大多出现异型增生。因此,及时发现和治疗这些异型增生,可大大降低相应部位恶性肿瘤的发病率。

在临床病理工作中常见的异型增生有:鳞状上皮异型增生和腺上皮异型增生。鳞状上皮异型增生多发于食管、口腔、子宫颈、外阴的黏膜白斑及慢性皮肤溃疡等;腺上皮异型增生多见于乳腺导管上皮、胃、胆囊、肝细胞、子宫内膜等。

 ·       病理报告之“原位癌”

原位癌是一种局限于皮肤和黏膜内,尚未突破表皮或黏膜底部(基底膜)的上皮性恶性肿瘤。 

 ·       病理报告之“上皮内瘤变”

上皮内瘤变是局限于皮肤或黏膜上皮的肿瘤性病变,分为二级。低级别:病变仅累及上皮层的一半以下。高级别:病变累及上皮层大部分或全部,重度异型增生和原位癌归入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可定期复查,但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多需要予以相应的治疗。

 ·      病理报告之“TNM”

TNM是世界上常用癌症分期方法。T指的是原发肿瘤浸润深度,根据浸润深度不同,分为Tis、T1、T2、T3、T4;N指的是区域淋巴结;M指的是远处转移。TNM的分期可分为0期、Ⅰ期、Ⅱ期、Ⅲ期、Ⅳ期。分期越高,预后相对越差。

 ·      病理报告中的“分化”

病理报告中常出现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或未分化,或Ⅰ级、Ⅱ级和Ⅲ级。

“分化”指的是肿瘤组织与人体相对应的正常组织相似的程度,相似程度越高,分化越好(所谓高分化);

相似程度越低,分化越差(所谓低分化)。

通常来说,分化越差,肿瘤恶性程度越高。

 ·      病理报告中的描述性用语

病理报告中常出现“倾向为”“考虑为”或“建议重取活检”等,这主要涉及病理诊断的级别问题。病理诊断通常包括四类诊断。

Ⅰ类:疾病的名称和性质能明确诊断;

Ⅱ类:不能完全确定疾病名称和性质,常采用 “符合为”“倾向为”“考虑为”“可能为”“提示为”“疑为”“不能排除或除外”等;

Ⅲ类:不足以诊断为某种疾病;

Ⅳ类:因各种原因无法做出病理学诊断。

 ·     什么是瘤样病变

瘤样病变顾名思义是一种非肿瘤性增生所形成的肿块,常容易和真的肿瘤相混淆,可被误诊,从而导致过度治疗。

常见的瘤样病变包括:疤痕疙瘩、男性乳腺增生、各种囊肿、肉芽肿和炎性假瘤等。

 ·      什么是“癌前病变”

“今天你对我爱答不理,明天我让你后悔不已。”这句话用来形容“癌前病变”真的是太贴切啦!癌前病变指的是癌变倾向较大的病变(恶变可能性>20%)。

恶性肿瘤的发生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演变过程,而癌前病变就是一位最忠实的“信使”。

如果当它发出预警后,还继续任其发展下去,就有发生癌变的可能性。但也不是说癌前病变一定都会变成癌,只是癌变的几率增大,提示大家高度重视、及时治疗。

病理报告中一般不会出现“癌前病变”的字眼,但我们可了解一些癌前病变的“代名词”。

常见的癌前病变包括:慢性萎缩性胃炎,其癌变的几率较高;

当腺瘤性肠息肉的直径大于2厘米时,癌变的几率较高;

乙肝、丙肝进展成为肝硬化也属于癌前病变,其癌变的几率较高;

宫颈上皮内瘤变,当宫颈上皮细胞长期持续感染HPV时可促发癌变;

乳腺非典型增生,单纯的乳腺增生并不发生癌前病变,当导管上皮高度增生及非典型增生时,可能为癌前病变;

交界痣,是指痣细胞发生在表层皮肤和真皮组织之间的交界处,与其他痣相比,癌变可能性高,易演变为黑色素瘤;

黏膜白斑也是一种上皮异常增生的癌前损害特征;

未降睾丸有发生生殖细胞肿瘤的危险。

病理报告并非“天书”,只要我们多了解一点,就会发现病理医生给出的诊断能够直观、准确地反映疾病的真实“样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疾病、保障身体健康的好帮手。

延伸阅读    Q:病理诊断有哪几种?

病理诊断主要分为常规病理诊断、术中快速病理诊断、免疫组化及分子病理诊断三大类。

与常规病理诊断相比,术中快速病理诊断就是病理科的“急诊”。外科医生把手术中切下来的病变组织送到病理科,随后根据病理医生提供的诊断结果,决定手术怎么切,切多大范围。

免疫组化和分子则在“看得深刻”上更胜一筹,主要应用在疾病的鉴别诊断上。有的病变不典型,普通病理无法做出明确诊断,就需要做免疫组化或分子检查从蛋白及基因水平上进行明确。这就好比新生的婴儿仅凭长相大家分不清是张家还是李家的,如果做个DNA检查,就明确了。

Q:为什么病理报告不能马上出来呢?

大家可能不了解,病理切片的制作是个复杂的过程,一个标本从手术室送到病理科后,要经过固定、取材、脱水、透明、染色等几十道工序,缺一不可。标本制成切片后还需病理医生阅片分析诊断,最终才能出具诊断报告。这些因素决定了病理报告需要3~5个工作日才能发出。如果需要做免疫组化及分子等特殊检查,时间会更长。

Q:手术前我已经做了病理诊断,知道了结果,为什么手术后还要再做一次,这不是浪费吗?

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手术前的病理诊断一般是有局限的,仅是定性。它不能全面评估疾病的程度,如肿瘤患者淋巴结有没有转移、肿瘤细胞恶性程度高低、肿瘤侵犯范围大小等。

此外,因为肿瘤具有异质性,不同切面的细胞组织不一样。如果把肿瘤比作一个鸡蛋,蛋清和蛋黄就不一样,若只取到其中单一部分,术前和术后的病理诊断结果还可能会不一致。

因此,只有凭借术后的病理诊断结果才能更精准地确定后续治疗方案。

作者 | 辽宁省本溪市中心医院病理科 苏哲 姜琦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