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炉理论产铁量及炉容的相关计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一吨铁粉是多少立方 高炉理论产铁量及炉容的相关计算

高炉理论产铁量及炉容的相关计算

2024-06-18 10:0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高炉产铁量的估计计算

计算公式:日估计理论产量=炉容*利用系数

炉容:高炉的有效容积,一般我们就取高炉的设计容积。

利用系数:

高炉容积(立方米) 高炉利用系数 小于1000 2.0--2.4 1000-2000   2.0---2.35 2000-3000  2.0---2.3 大于3000  2.0---2.2

Ps:高炉利用系数是衡量高炉炼铁生产率的一项重要技术经济指标。在中国以每立方米高炉有效容积1昼夜的合格生铁产量表示,计算式如下:ηV=P/V。

利用系数是由高炉实际产铁量除以高炉有效容积计算出的一个衡量高炉产铁效率的一个表现值。表格数据是我国高炉实际利用系数的平均值。

从理论上来说上述公式是不准确的,因为高炉利用系数是通过实际生产得到的一个衡量个体高炉的产铁效率值。公式是利用通过实际生产得到的高炉平均利用系数去估算产铁量,是一个反向的不准确估计,只能等到一个大概的产铁量,仅起到方便估计产量的作用。

二.实际生产过程中高炉产量与有效容积:(300万吨高炉的容积计算为例)

1、高炉有效容积计算

(1)确定高炉全年的生铁任务

已知本设计年产量为300万吨炼钢生铁,即全年生铁任务为:

(2)年工作日:高炉的一代寿命为20年,其中20年内有一次大修需要60天,每年有一次小修,每次2天,则

年工作日为:(365×20-60-2×20)/20=360天

则高炉日产量为:

(3)计算高炉有效容积

本设计中,焦比(K)为340kg,煤比(K’)为150kg,煤粉置换比0.75。

综合焦比K综=K+K’×0.75=452.5kg

有效容积利用系数

I—冶炼强度一般为1.0~1.1t/(m3•d),在本设计中取1.1t/(m3•d)

高炉的有效有效容积为

2、炉缸尺寸计算

(1)炉缸直径冶炼强度I取1.1t/(m3•d)燃烧强度JA=1.1t/(m3•h)

校核合理

(2)风口高度和数目:

风口中心线与中心线间的距离称为风口高度()。

风口与渣口(铁口)的高度差能容纳上渣量和提供一定的燃烧空间。

①风口高度

②风口数目(n)主要取决于炉容大小,与炉缸直径成正比,还与预定的冶炼强度有关。风口数目越多,越有利于减小风口“死料区”,改善煤气分布。

本次设计中,s取1.2,加大鼓风量,强化冶炼。

③选取风口结构尺寸a=0.5

(3)炉缸高度:

(4)死铁层厚度

3、炉腰结构尺寸:

(1)炉腰直径:一般炉腰直径(D)与炉腰直径(d)有一定比例的对应关系。

本例设计选取D/d=1.1。故D=d×1.1=15.4m取15.5m。

(2)炉腰高度:本次设计选取h3=2.7m

4、炉腹结构计算:

(1)炉腹角一般为76°—80°。过大不利于煤气分布并破坏稳定的渣皮保护层;过小则增大对炉料下降的阻力,不利于高炉顺行。本设计取

(2)炉腹高度:炉腹过高可使炉料尚未熔融就进入收缩段,易造成难行和悬料;炉腹过低则会减弱炉腹的作用。

(3)校核:炉腹高度整取4米,则

角度在规定范围内,校核无误。

5、炉喉结构尺寸

(1)炉喉直径:本设计选取,则

炉喉直径

(2)炉喉高度:选取

6、炉身结构尺寸

(1)炉身角:炉身角小,有利于炉料下降,但易发展边缘煤气流,使焦比上升;炉身角大,有利于抑制边缘煤气流,但不利于炉料下降。因此为了保证煤气与炉料间传热和传质的顺利进行,炉身角β一般在79°—83°之间。

本设计取β=81°。

(2)炉身高度:炉身高度为高炉有效高度的50%—60%。故

7、高炉有效高度:高炉大钟下降位置的下缘到铁口中心线间的距离称为高炉有效高度,对于无钟炉顶为旋转溜槽最低位置的下缘到铁口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8、校核内容

(1)炉缸体积

(2)炉腹体积

(3)炉腰体积

(4)炉身体积

(5)炉喉体积

(6)高炉容积

炉型设计计算符合要求。

由上述设计可以看出,高炉的产铁量是我们设计高炉的根本参数。设计中根据高炉产铁量的要求,在各方面参数从而设计高炉各方面性质。

三.理论产铁量的准确计算

理论出铁量MTe=综合品味x批重x批数X(1-铁损)x铁水中铁元素含量

综合比批重铁损铁元素含量都需要参量,所以要准确计算产铁量是非常不方便的。

综上所述,高炉的有效容积和高炉利用系数都不是计算高炉产铁量的参数。高炉年产铁量是高炉设计的参考要求,不是通过计算获得。但作为全国钢铁资讯的领军企业,在此只是利用相关的专业知识去估计钢铁产量,从而了解市场,更详尽、完善的将钢铁市场的信息展现给顾客。

责任编辑:李 峰:021-26093783

资讯监督:顾敏华:021-26093717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