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weber综合征名词解释 吉兰

吉兰

2023-08-13 14:5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新竹医院神经内科郭璨铭医师指出近日发现了二例吉兰─巴雷氏症候群的患者,两位患者经理学检查发现,肢体近端肌力明显减弱,肌腱反射减低,电生理检查发现有神经传导阻断,脑脊髓液分析蛋白质有偏高的情形,因此诊断为吉兰-巴雷氏症候群,经治疗后病况逐渐好转,均已无碍。 一位26岁男性病患,十几天前有感冒症状,最近则四肢肢体逐渐无力合并剧烈呕吐,全身酸麻刺痛,因呕吐及食欲不振至肠胃科就医,病况未获改善,患者体重下降,肢体无力及感觉异常症状持续恶化,转而到神经内科求助才改善病况;另一位19岁男性病患,是刚入伍当兵的役男,则因呼吸心跳急促至心脏科及胸腔科求诊,心脏超音波及胸部X光片检查皆正常,接着出现肢体乏力的症状,一度被认为患者装病逃避军中操演,辗转至该院神经内科就医,情况才获改善。 郭璨铭医师表示,民众一定对『吉兰-巴雷氏症候群』很陌生,此病乃因周边神经的病变所造成的急性肢体无力及肌腱反射下降或消失,常合并有感觉异常或缺损、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甚至呼吸衰竭。吉兰-巴雷氏症候群最早于1916年由Guillain、Barre及Strohl三位学者同时发现并描述此症候群,以其人名来命名。 此病好发于年轻成人及50~60岁以上的老年人,男性比女性多,约60%病患在疾病发生前二至四周会有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肠胃炎等症状,约一周后,病情逐渐恶化,死亡率约3~10%;此症候群通常是单一病程,大部份的病人会完全恢复,很少复发。诊断须靠临床症状、电生理检查及脑脊髓液的检查来确认。治疗方式有血浆置换术及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两种方式,目前台湾有健保给付的是血浆置换术,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则需自费。 郭璨铭医师表示,吉兰-巴雷氏症候群是神经科的急症,病人发生呼吸衰竭的情形并不少见,严重者有死亡的危险,不可轻忽。很多人对此症候群不了解,而走错科别求诊,绕了一大圈才至神经科就医,此症候群初始症状常是轻微肢体无力或轻微感觉异常,加上有些变异型的吉兰-巴雷氏症候群,以致在疾病初期诊断困难或出现误判的情形,因此若有出现肢体逐渐乏力的情形应尽早寻求神经专科医师的协助,以免延误治疗的时机。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