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日历 2.0:焕新的日程管理工具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qq云同步怎么用 腾讯日历 2.0:焕新的日程管理工具

腾讯日历 2.0:焕新的日程管理工具

2024-06-02 05:3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Matrix 首页推荐  

Matrix 是少数派的写作社区,我们主张分享真实的产品体验,有实用价值的经验与思考。我们会不定期挑选 Matrix 最优质的文章,展示来自用户的最真实的体验和观点。  

文章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少数派仅对标题和排版略作修改。

从最新一期《一派 · Podcast》听说腾讯日历 2.0 不久前正式上线,还为中文环境带来了 Calendly 的部分体验,不禁想把玩一番。

移动端登录页

考虑到不少人(比如我)没有体验过腾讯日历 1.x,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腾讯日历 2.0 作为一个全新的产品,介绍它的主要亮点,与 Calendly 作简单对比,最后分享一点我的个人看法。

 腾讯日历的主要亮点同步腾讯会议

作为腾讯系 App,最核心的亮点要数打通腾讯会议日历了。

虽然腾讯会议本身提供添加日程功能,但总是默认调用 Outlook 桌面版的操作实在令人无奈。如果腾讯日历变成你的常用日历软件,对常和腾讯会议打交道的人来说,从此各种外部会议和线上讲座,都不用再手工搬运一份日程。

多视图查看日程

日、周、月视图是日历软件的基本配置。腾讯日历的日视图支持在时间轴视图和日程列表间切换。

移动端上,日程视图的入口在导航栏的「今天」。不论在哪个视图下,焦点在今天时,导航栏上会显示一个小太阳;焦点前后移动时,小太阳的红点会偏移成日食的样子,点击后焦点自动切回今天。

多日历管理

目前腾讯日历的非移动端上只能查看默认日历(包括腾讯会议日程)和你添加/订阅的个人/团队日历。

移动端上可以做更多的管理,包括是否同步腾讯会议数据,是否同步本机日历,以及基于 Exchange 协议添加第三方日历和企业微信日历。值得一提的是,本机日历的日程事件默认是不通知的,避免重复消息提醒。

多人协作

协作是现代日历软件的又一基本功能。在这一点上腾讯日历是合格的,但并没有给出更多惊喜。

可能是出于兼容 Exchange 协议的考虑,但其实腾讯日历的协作基本限制于微信生态圈内,完全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多端同步

腾讯日历支持移动端、Web 端和微信小程序,但不支持导出 CalDAV 订阅。

因此但凡是想认真使用腾讯日历,安装移动端 App 是必不可少的。不支持 CalDAV 的特点,显示了它只想作为终端日历软件的决心。

发现探索

探索功能给腾讯日历注入了一点社交元素,也为未来留下了更大的可能。

追番、追剧、活动策划,说不定不久的将来就能看到熟悉的「9 个微信好友已订阅」。

约大家 / 来约我

最后一个亮点不在官方的宣传预览上,但可以说是腾讯日历在打通腾讯会议日程之外的最大卖点了。

类似腾讯投票的方式,对照你的日历,协助设计可用时间片段,发送给微信群投票或老板选择。界面设计和交互方式没有额外出彩的地方,就不放图片了,但胜在官方出品、微信原生。

与 Calendly 的简单对比

尽管列举了不少官方总结的亮点,但一与 Calendly 比较就可以发现,腾讯日历定位于工具,而 Calendly 定位于平台。借用 Calendly 官网上的特性作一个简单对比:

比较维度Calendly腾讯日历专业日程协作通过邮件和日历实现,支持与常用主流邮件、日历系统集成仅在微信和 App 内部自动跟踪提醒可自定义 workflow,通过邮件和 App 消息提醒可通过 App 和微信(需关注公众号)接收提醒自动收取费用可集成 Stripe 和 PayPal 在顾客约定时间时即刻完成支付\第三方集成团队版的核心卖点,可与在线会议、CRM、ATS 等深度融合,会议过程中协助更新线索和记录面试\一些不成熟的个人观点腾讯日历

其实类似腾讯文档和腾讯会议,腾讯日历在核心功能上的设计是较为全面而又适当克制的,没有缝合出类似某书的产物。

这种有简单明确任务的软件 —— 如「制作一份文档」而非「高效率工作」—— 结合云原生理念下的云存储、云协同等功能,我愿称之为工具型 SaaS。

与国外同类软件相比,它们最大的优点是与微信生态打通,最大的缺点是只与微信生态打通。

发散开来

其实除开传统的日程管理功能,日历型工具还有很多的可能性可以探索。

例如前几天少数派首页推荐过的《Polytime:用时间连接世界》,就通过日历视图打通了日程和待办,协助用户借助日历主动安排自己的时间。理念很好,相信会衍生出很多有趣的玩法。不过对于思维和兴趣比较发散的人来说,目前版本不能解决我在 少数派报道帖 中提到的 GTD 系统的固有缺陷。

例如在 这期《一派 · Podcast》中 Monica 主播所说,日程管理的实质是优先级管理。面对不同人、不同事,我们日程表上的「忙 / 闲时段」其实是不一样的。相应功能虽然可能受到 Exchange 协议的限制,但如果同腾讯日历一般跳出生态圈,完全会有不一样的探索空间。

例如我个人最常用的日历/时间工具 Toggl Track,桌面版软件支持通过监控当前焦点进程来记录活动。形成的活动时间轴视图,若能够和日程叠加对比,一定是很有趣的画面:你以为的一小时写稿,实际花了三个小时;你以为的一小时文献阅读,其实只有二十分钟。

例如腾讯日历现在已经开始在做,未来可能进一步强化的社交型玩法。相似的日程聚集起相似的人,再借助社交裂变协助线上活动打破圈层的次元壁……

回到现实

但在探索之余,国内的日历型工具还不得不面对现有的生态环境。

在 To C 端,既要融入微信生态圈,借助国民 App 传播的同时,满足部分 All in One 的需求;又要在腾讯系 Apps 的夹缝中,找到自己的护身符,走出一条独立的道路。

在 To B 端,日历是飞书、钉钉、企微等企业办公平台的基础设施,工具型 App 很难与打通通讯录、会议室的平台型 App 竞争,因此更多可能是服务于松散型组织和临时性小组。

尾声故事

最后,你可能会问我用不用腾讯日历。其实试用半天后,我就用它取代了 iOS 原生日历 App 的主屏位置。

原因比较个人。之前在 Outlook 上进行了一番迷之操作,在群组日历中新建了一个日程,给个人日历发出了日程邀请后,没等接受或拒绝就删除了。结果移动端和 Web / 桌面端卡在了同步的不同阶段,移动端 iOS 原生日历 App 上显示有日程邀请,但点击接受 / 拒绝都没有反应,可能是因为找不到原日程;Web / 桌面端上根本看不到这个日程邀请,自然也无法尝试删除了。

关键是这是个全天日程,我一拍脑袋设置了长达几个月的跨度。于是只能天天顶着这个薛定谔的日程处理其他事项,直到我试用时腾讯日历,一打开同步本机日历,顺手一个拒绝,世界清净了!而且本机订阅的来自 Outllook、Teambition、飞书等等的日历全部正常。

嗯,没有什么比第一印象更重要了。

关联阅读一派·Podcast | 谈谈中美工具类 SaaS 的异同Fantastical 的有力竞争者,老牌日历应用效率再升级:Calendars

> 下载 少数派 2.0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解锁全新阅读体验 📰

> 实用、好用的 正版软件,少数派为你呈现 🚀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