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麻醉下小儿开颅术术中心脏前负荷动态指标的一致性分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ppv脉压变异临床意义 全身麻醉下小儿开颅术术中心脏前负荷动态指标的一致性分析

全身麻醉下小儿开颅术术中心脏前负荷动态指标的一致性分析

2024-06-02 17:0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3. 讨论

本研究分析了常用心脏前负荷动态指标用于小儿开颅术中目标导向液体治疗时各指标在“真实世界”的变化关系,发现PPV和FloTrac/Vigileo设备监测的SVV变化一致性较高,尤其 < 3岁者,因此认为临床上两项指标可以互换;但SVV与PVI、PPV与PVI之间变化趋势的一致性较差,不能互换。

本研究发现,儿童,尤其 < 3岁者,SVV和PPV有较高的同向变化趋势。成人SVV预测补液反应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于PPV[6],SVV与PPV仅有中度的一致性[7],麻醉医生往往根据SVV指导术中液体治疗。FloTrac/Vigileo设备计算每搏量是基于每搏量与脉压标准差成正比,因此SVV的计算可能与PPV具有显著相关性。此外,SVV和PPV分别受中心动脉和外周动脉顺应性影响。新生儿动脉系统的顺应性最高,为成人的两倍,随年龄增加而下降;外周动脉顺应性下降速率大于中心动脉。 < 3岁患儿中心动脉和外周动脉的顺应性差异较小,由此可能导致SVV与PPV变化趋势显著相关。PPV虽然需要有创动脉监测,但计算方法简单,不需要特定设备,便于临床使用,因此可以用PPV代替SVV预测患儿补液反应性和监测容量状态,以简化临床决策。此外,临床上监测SVV所需的FloTrac/Vigileo设备费用约为有创动脉监测费用的10倍,用PPV代替SVV也显著降低了患儿的医疗费用。

PPV与PVI的数值一致性和同向变化性较差,与年龄无关。一项对2岁以下小儿俯卧位脊柱手术的研究也发现,PPV和PVI间的变化关系并不明显[8], PVI反映脉搏容积波形在机械通气期间的变异程度。脉搏容积波形取决于测定部位的血容量,后者由每搏量、血管张力和静脉压决定。除了动脉压决定每搏量外,正压通气减少静脉回流可能增加外周测定部位的静脉血量,即增加灌注指数PI的分母——非搏动红外信号成分,因而可能导致PI明显下降而相应影响PVI,同时,小儿的高血管顺应性和胸壁/肺顺应性使正压通气引起的脉压改变弱于成人,因此PVI反映心-肺作用比动脉压力波形衍生参数SVV和PPV更为敏感[9]。既往补液反应性研究也发现,基于动脉波形的动态参数预测值低于基于脉搏容积波形的参数[10]。PVI属于无创监测,更适用于小儿,尤其早产儿和新生儿,但PVI的可靠性受外周灌注、血管张力、血管活性药、探头接触压、温度和心律失常影响,而PPV受上述因素影响较小。因此将PPV和PVI联合用于监测心脏前负荷可能有助于提高小儿术中补液反应的预测准确性。

综上所述,小儿开颅术中SVV和PPV一致性较高,尤其 < 3岁者,两项指标可以互换,无需使用额外SVV监测设备;但动脉波形衍生参数(SVV和PPV)与脉搏容积波形衍生参数PVI之间一致性较差,二者不能互换。联合PPV与(PVI)两项动态指标预测患儿术中补液反应和监测容量状态可能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