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之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pbt抗拉强度与POM抗拉强度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2024-06-02 08:5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日韩系车用“抗拉强度”,欧美用“屈服强度”!

钢板的强度具有“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两种不同的标准,目前很多厂家利用了钢板强度的不同标准,将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两种标准进行混淆。从表面单位上看,均为Mpa,但两种标准之间的钢板强度有着很大的差异,所以才出现了这种让人眼花缭乱的现象。

“屈服强度”即金属材料抵抗微量塑性变形的应力,对于无明显屈服的金属材料,规定以产生0.2%残余变形的应力值为其屈服极限(符号:ReL或Rp0.2)。简而言之,屈服强度就是“用多大的力能把金属弄至变形”。

“抗拉强度”指金属材料在拉断前承受最大应力值(符号:Rm),且在外力碰撞所导致的金属断裂中的首要衡量指标仍是“抗拉强度”。简而言之,抗拉强度就是“用多大的力把金属弄断”。

 

无论是“屈服强度”还是“抗拉强度”,两者都具有相同的单位“MPa(兆帕)”,这就使得厂家在宣传过程中着重突出“MPa”的数值大小而几乎没有厂家提及是“抗拉强度”还是“屈服强度”的原因。

假设有A和B两辆车,A车关键位置钢板的抗拉强度为900MPa,B车关键位置钢板的屈服强度同为900MPa,根据上面的实验我们可知道,B车的钢板抗拉强度一定会远高于900MPa。那么当这两块钢板都受到900MPa的冲击力时,A车钢板将会发生断裂,而此时B车钢板仅会发生变形,并不会造成断裂。因此,汽车钢板的“屈服强度”显然才是最值得我们重视的指标。但是遗憾的是目前大部分超过1000MPa的钢板标号都是采用“抗拉强度”而非更有意义的“屈服强度”。简单地说,“不变形”或者“变形少”才是最关键的。

使用“屈服强度”作为标准时强度为830MPa,但换用“抗拉强度”后却高达了惊人的1600MPa。所以当车身钢板标号使用“屈服强度”作为指标时,我们看到的数值便不会很高,而采用抗拉强度作为指标时,其强度数值自然会高的惊人。毫无疑问,若需要一个更“体面”的数值,只能使用“抗拉强度”作为指标。但对于车辆实际的防护能力而言,屈服强度才是具有更重要意义的指标。而且“最高强度钢板标号”只是一个极限值,哪怕Body in White(白车身)中只有一个零件使用了这样的钢板,也同样可以堂而皇之的作为“最高强度钢板”的数值出现,但实际意义却几乎可以忽略。从目前公布的资料整理来看,上述11个汽车品牌中,福特、大众、奥迪使用“屈服强度”作为标注,而其它品牌均为数值更高但实际意义不大的“抗拉强度”。更令人关注的是,大多数日韩系汽车品牌均使用“抗拉强度”指标!

事故一

追尾事故照片中,白色车车身钢板强度很高,在车头吸能区后的A柱基本没有发生变形,而黑色车辆被追尾后,由于车身钢板强度较低,车辆尾部已经发生了严重变形,并且大幅度溃缩,严重威胁了车内后排乘客的生命安全。只强调抗拉强度意味着车身钢板严重扭曲变形但并未断裂,然而后排乘客的生存空间已然堪忧;相同的MPa数值,你会选择抗拉强度还是屈服强度呢?

事故二

在这张事故照片中,黑色轿车被巨大的工程车辆压在底部,但由于黑色轿车关键位置的钢板屈服强度很高,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其车身变形并不明显。 屈服强度更高的车身才能有效减少严重撞击中驾驶室的变形程度从而为驾乘人员留出至关重要的生存空间。

--------------------------------------------------------------------------------------------------

以上内容转自搜狐汽车,作者 吴昊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