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头智慧小站2.0模式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nsf小站 田头智慧小站2.0模式

田头智慧小站2.0模式

2023-08-28 08:5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如果是几年前遇到这种天气,种植迟菜心肯定亏钱。”这不是来自一个菜农的庆幸,而是广州增城区近6万亩迟菜心种植户的心声。过去,增城菜农顾虑很多,既担心恶劣天气影响迟菜心的生长和采收,又害怕种好卖不到心水价,有时候一些应急订单都让他们焦虑。

今年,增城区积极响应广东省田头冷链建设号召,在区农业农村局组织推动下,龙头企业和种植户积极建设田头智慧小站2.0模式。这组农业新基建在夏季助力增城荔枝销售,如今又顺利帮助迟菜心扛过了年前的持续高温和年后的连日阴雨。

增城迟菜心很受消费者喜爱

营销新武器:今年菜心尤为鲜

作为餐桌常客,增城迟菜心一直是“老广”心中的上品。今年迟菜心尤为鲜,在经历了年前年后不如意的天气后,品质丝毫没有受到影响,秘籍何在?原来,增城迟菜心依托田头智慧小站的冷链保鲜功能,帮助菜农实现了在最佳成熟期采收,在最佳时间入库预冷和保鲜,更好保障了迟菜心品质,满足了消费者对新鲜的需求。

走进广州绿聚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工人正在加工间摘菜、装箱,现场一片繁忙,加工线的尽头就是两个冷库。“这是预冷库,能短时间锁鲜,这是冷藏保鲜库,可长时间保鲜。”公司基地相关负责人刘文超表示,这还只是一部分,田间地头还摆着可移动式田头智慧小站。

工人正在经过分拣、包装迟菜心

来到地头,记者推开田头智慧小站冷柜大门,看到迟菜心整齐摆放,保留了刚采摘下的新鲜度。“别小看这个可移动田头智慧小站,它的功能相当强大,可一次预冷上千斤蔬菜,解决了‘最初一公里’断链难题,实现蔬菜从田头到餐桌全程冷链保鲜。”广东田头智慧小站公司副总刘湘介绍,除了预冷,田头智慧小站还自带大数据系统,打开APP就能看到冷库内的货物存储情况,一键调控冷库内的温湿度等。

为何已经有大型冷库后,还要在地头布局移动冷库?对此,广州绿聚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岳永给出了解释,公司除了销售自有基地的迟菜心,还要联农带农,帮助周围一些合作社或者种植户销售,这些人一般种植面积在10-100亩,没有能力自建冷库,但有冷库需求。迟菜心保鲜期很短,为了追求品质,也为了保证收购农产品的品质,公司专门布局几个田头智慧小站移动点,方便周围农户就近使用。

摆在田间地头的田头智慧小站

“自建一个小冷库要几万块,一年只用2个月,闲置时间长,不划算。以前,为了保证第二天一早新鲜出货,我都是半夜1点开始带着家人一起采摘,非常辛苦。现在有了田头智慧小站,我收到出货通知也不那么着急了,可以早早筹划,提前半天采摘。”绿聚来一合作种植户阿超介绍。

同样切实感觉到田头智慧小站实用和好用的还有迟菜心种植户兰姐,“客户反映我这批经过预冷的迟菜心品质好,货架期能延长2-5天,不仅要货量增加,还愿意给我的出价比其他种植户高0.2元/斤。”

小农户通过田头智慧小站尝到了甜头,大基地则通过田头智慧小站建设获得了稳产和行情平稳。“大基地最怕就是价格忽高忽低,合理的、稳定的收益才是长久发展之道。”广州绿聚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文彬表示,一月前,他也暗自捏了把汗,连续高温天气,让地头迟菜心快速成熟,上市量迅速集中,销售压力一下加大,对行情也产生很大冲击。“幸亏今年有田头智慧小站助力,有效缓解了集中上市难题,通过冷库预冷和保鲜,使得迟菜心市场上供应均衡,价格也基本保持平稳。”张文彬介绍。 

田头智慧小站自带摄像功能,后台拍摄到的田间实况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过年期间持续半个多月的阴雨天气,再次对尚未销售的迟菜心造成不利影响。“淋过雨水的迟菜心再收割,很难保鲜,采购商一看天气,也会减少进货量。所幸,今年可以提前行动,一看天气预报说明天要下雨,今天就赶紧组织人力抢收入库。收购商看了我们的新武器,都直点赞。”张岳永笑称。

目前增城迟菜心种植农户超过1.3万人,种植面积达5.6万亩,年产值达到6亿元。同样规模种植迟菜心,因田头智慧小站建设享受到企业发展红利的还有广州市正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市安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安和相关负责人介绍,蔬菜是生鲜产品中折损率较大的品类,其中田头损耗占很大比重。田头智慧小站能有效降低损耗,降低了成本,既增加了农户收入,又能让利给消费者,实属多方受益。

农业新基建:倒逼农业生产从源头改进

除了布局迟菜心产业,2021年,增城全区围绕荔枝、番石榴、青枣等优势特色作物,首批建设A类田头智慧小站12个,每个A类带动4-10个B类田头智慧小站,配套服务5-22个C类田头智慧小站。在田头智慧小站体系内,实施主体与农民建立了紧密的“双线”利益联结机制,田头智慧小站内农民收入高出当地平均水平10%以上,农产品附加值提升10%以上。

“增城围绕‘政府投资、企业维护、农户共享’的原则,引入数智化系统,打造一批集‘数字化、网格化、生态化、共享化’于一体的田头智慧小站2.0模式,实现政府、企业与农民‘三元共赢’,生活、生产与生态‘三生融合’,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品牌体系‘三体共建’。”增城区人民政府相关负责人说。

田头智慧小站拍摄到的基地场景

据了解,增城田头智慧小站分为A类田头智慧小站智慧仓、B类田头智慧小站集贸仓、C类田头智慧小站预冷仓、D类田头智慧小站移动仓。A类田头智慧小站是以产业园和龙头企业为依托主体建设的大型冷库,B类田头智慧小站以合作社、家庭农场、一村一品专业村为主体建设的小型冷库,C类田头智慧小站是可移动式冷库,D类田头智慧小站是冷链运输车。其中A类田头智慧小站功能多达14个:党建、仓储保鲜、包装加工、区域农业数据收集发布、直播电商、新技术示范推广、新农人实训创业孵化、农村市场集散、金融保险对接、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信息发布对接、农村政策法规宣传发布、田头检测、各类废弃物回收处理、大宗供销。

“增城田头智慧小站2.0模式,具有试点多、功能全、覆盖广、成体系、大循环、数据精、可动态的特点。”增城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田头智慧小站建成后,可通过冷链将现有农业主体串联起来,满足全区荔枝、迟菜心等作物冷链需求。通过建立标准化生产体系和品质评价体系,让增城农产品有双重标准把关,倒逼农业生产从源头改进。

早在2021年夏季,田头智慧小站助力增城荔枝销售

“田头智慧小站惠及更多种植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接下来将我们将适度规模布局可移动冷柜的数量。”增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人介绍,农产品到了采收时节,一刻不能拖,田头智慧小站2.0模式扎根增城,能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和销售半径,助力好货卖好价。

可以看出,田头智慧小站是基于冷链的一个综合载体,这个庞大载体如何高效运转,是增城要思考的问题之一。经过半年探索,增城区在发挥移动冷库优势,提升冷库利用率上有了新思路。“广东省将建设一个田头智慧小站大数据平台,让全省冷库数据实现一网通。”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专职副书记刘胜敏表示。

下一步增城区将探索构建一个田头智慧小站的“中枢大脑”,通过大数据平台,实时掌握冷库和车辆的使用情况,实现全省数据一盘棋。同时,在社会上引入大数据平台运营主体,建立健全平台运营模式,实现冷库资源互通有无及农产品产销对接。

【作者】赵飘飘  苏伟杰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