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杀》摄影指导张颖:如何利用光线把控细节、突出雨戏质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lensbaby镜头效果 《误杀》摄影指导张颖:如何利用光线把控细节、突出雨戏质感?

《误杀》摄影指导张颖:如何利用光线把控细节、突出雨戏质感?

2023-12-12 00:4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姨妈的后现代生活》是张颖参与拍摄的第一部长胶片电影

这是张颖第一次正式进入剧组拍摄,在片中担任掌机,需要使用35mm胶片完成拍摄工作,压力可想而知。为了进组后更快地进入工作状态,张颖前期做了充足的功课并参与了勘景。最终,经过不断磨合、碰撞,他完成了上海部分的拍摄任务。张颖回忆,拍摄《姨妈的后现代生活》最大的收获是,他对电影拍摄,包括器材的使用、剧组的运作、摄影师的职责等建立了一个基本的概念,也对香港电影行业有了认识和了解。

很快,电影行业开始进入数字时代,张颖也迎来 了身份的转变。2007年,他首次担任摄影指导拍摄的第一部数字电影《魔术男》正式上映。“热血”和“毅力”是张颖拍摄《魔术男》的关键词。

该片的拍摄面临着资金压力、场景限制等多重困难,但这个年轻的团队还是凭着一腔热血和毅力完成了拍摄。“整个拍摄一鼓作气,连我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每天像‘打了鸡血’似的。”在《魔术男》十余天的拍摄期间,团队每天基本都是工作十六、七个小时。“在当时的行业环境下,有电影拍已经很不容易了,所以每个人都很珍惜、很满足,不过遗憾的是拍摄效果未能完全达到预期。”

回看《魔术男》的拍摄过程,对张颖而言最大的难点并非胶片到数字技术上的升级,而是个人身 份的转变,“担任掌机可以在遇到困难或没有头绪的时候,由摄影指导帮忙做判断,我来负责执行。而真正到自己担任摄影指导独立完成一个作品的时候,则是完全不一样的,压力很大。”

光线太硬雨水的质感就会过强,同时画面会有阳光感,反差效果就达不到预期,而光线太弱就无法呈现雨水质感。因此现场的灯光大部分都是在为雨的质感服务,如何恰如其分地表现场景细节同时又能保证雨的质感是雨戏拍摄的难点。

——张颖

在不同题材类型的影片中,张颖对悬疑片更为敏 感。2014年11月,《树大招风》正式开拍。这是他入行十年首次接触的悬疑片,也是从这部电影开始,张颖发现自己拍悬疑片会更有代入感,更容易找到属于自己的影像风格,并通过影像来表达故事。此后,他接连拍摄了《一念无明》《毒。诫》《反贪风暴3》《默杀》《误杀》等数部同题材类型的影片。其中,《默杀》和《误 杀》的导演柯汶利与张颖一样也喜欢类型片,二人先后两次合作完全可以用“一拍即合”来形容。

被《树大招风》所吸引,《默杀》的制片人在张颖拍摄《快把我哥带走》时找到了他。尽管时间档期十分紧张,但由于对《默杀》的剧本和题材都很感兴趣,张颖还是接下了这个项目,并在结束《快把我哥带走》拍摄后第一时间奔赴台湾参与了《默杀》的摄制工作。张颖表示,他个人非常喜欢《默杀》这部电影,目前该片正处于后期制作阶段。此次合作,也为两人的二度合作 “埋下伏笔”。

《误杀》导演柯汶利、摄影指导张颖、监制陈思诚(自左向右)

2019年1月,《误杀》的拍摄计划正式确定,张 颖正是该片的摄影指导。

《误杀》改编翻拍自印度电影《误杀瞒天记》,但与原版相比,《误杀》在故事背景、人物、剧情等方面做了很多“推翻性”的修改,尤其是所表达的主题——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我们可能一直在被别人“误杀”,也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误杀”了别人,这一主题和原版有着很大的区别。从改编程度来看已经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电影,只是共享了一个故事发起点的创意。

因此,对于张颖而言,《误杀》的拍摄与过往拍摄的其他影片一样,都是讲述一个全新的故事。直到拍摄接近尾声,张颖才看了《误杀瞒天记》 其中的一两个片段。“我觉得类型片最重要的是 考虑观众的感受,与原版相比,《误杀》的观众群并不一样。对于中国观众而言,印度电影特有的风格并不适用。”

关于定义《误杀》的影像风格,张颖表示 :“《误杀》是一个现实主义题材的故事,因此影片在选景、气候等方面都遵循了泰国当地的实际客观环境条件。”

拍摄期间,泰国正值雨季,气候多变。“墓地寻尸”作为重点戏份之一,考虑到前后戏份的连贯性,经过反复推敲最终还是决定在雨中拍摄。现场为此长期准备了水车,以保证无论是在突然下雨或停雨的情况下拍摄都能顺利进行。

张颖在《误杀》拍摄现场的工作照

事实上天气的不可控对雨戏的拍摄影响非常大,中近景还可以大量使用蝴蝶布、黑布遮盖再“人工降雨”,而大全景的拍摄则完全“靠天吃饭”,张颖回忆,为了拍摄一个镜头,等待下雨最长的一次,演员在泥地中足足等了两三个小时。

其实对雨戏的处理,张颖和柯汶利早已“习以为 常”,因为在合作《默杀》时就持续拍摄了两三个月的雨戏。《默杀》的拍摄地在台湾的海港城市基隆市,在台湾也被称为“雨城”,全年基本都在下雨,这恰好符合该片追求的潮湿的、斑驳的质感。

基于两次拍摄经验,张颖总结了雨戏的拍摄要点。首先是保证雨水的真实质感,拍摄现场经常会出现爆水管、雨水大小不均匀或质感不统一等问题,都需要现场不断调试,这就要求物理特效很专业。其次要注意光的把控,没有光雨水在画面中会是一种雾气的状态,无法清晰呈现,所以想要拍出雨水的质感还要靠光。

“光线太硬雨水的质感就会过强,同时画面会有阳光感,反差效果就达不到预期,而光线太弱就无法呈现雨水质感。因此现场的灯光大部分都是在为雨的质感服务,如何恰如其分地表现场景细 节同时又能保证雨的质感是雨戏拍摄的难点。”

在我个人的认知中,光就是用来书写影像的笔和纸,一个摄影师最重要的就是对光的把握。在拍摄中要有选择地利用光源,不仅仅是光的设计,还要利用光线来营造氛围、推动剧情发展、突出人物、帮助演员去表演。

——张颖

因为学习的是电影摄影与灯光专业,一直以来张颖都非常注重灯光。“在我的认知中,光就是用来书写影像的笔和纸,一个摄影师最重要的就是对光的把握。在拍摄中要有选择地利用光源,不仅仅是光的设计,还要利用光线来营造氛围、推动剧情发展、突出人物、帮助演员去表演。”

那么该如何选择、设计灯光呢?张颖以《误杀》为例介绍,前期根据剧本,在影像上会形成一个初步的概念方案,而后根据实际勘景情况以及导演的要求,不断完善灯光设计方案。在复景时基本确定布光的位置、灯具、光线的颜色及反差比例、辅助设备等。

张颖强调:“无论是柔光、硬光、局部光影或自然光等各种光线,除了光的质感、光效外,控制光的颜色也是塑造光的一个部分。”

在《误杀》中,更多地使用了柔光来表现画面质感。其中在人物灯光的设计处理上,微光、补光起到了辅助作用。如片中利用反射光凸显李维杰这个人物“油腻”小市民的感觉,“他面部皮肤上那种油油的质感正是我想要表现出来的,这种质感会让人物更‘普通’、更‘本地化’。”张颖笑称,拍摄中如果肖央面部皮肤不够油腻的话还需要重新“加油”。

利用反射光凸显李维杰这个人物“油腻”小市民的感觉

而根据人物角色设定,特定人物还会做一些修饰灯光,如片中警察局局长拉韫,但前提条件是在影片整体的影调下既有区别又要统一。

另外,《误杀》中,张颖还特别强调了“眼神光”,也就是无论演员在什么时候、什么状态下,都要通过微弱的光线将其表演放大,让观众尽量不错失每一个表演的小细节。

《误杀》中,张颖特别强调了“眼神光”

“《误杀》对于我来说,其实是细节决定拍摄成败,片中每一个画面的拍摄,每一个灯光的布设,每一个设备的选用,都是围绕着记录、拍摄、呈现每一个表演细节这个前提展开的。”

错过任何一个表演细节,我都会格外惋惜。

——张颖

一直以来,无论是什么类型的电影,人物鲜活的状态都是张颖重点捕捉的对象。“错过任何一个表演细节,我都会格外惋惜。”因此张颖在现场特别“入戏”,都会称呼演员剧中的角色名字。与此同时,他也在不断尝试用更多拍摄手法来将这些细节通过镜头呈现出来。

《误杀》中“墓地寻尸”的升格镜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分别测试了多种帧率后,最终该镜头使用Phantom Flex 4K芬腾高速机并采用 1000fps帧拍摄。

雨水是升格画面质感升级的“加分项”之一,如片中雨水拍打在帽檐、雨水顺着李维杰的发梢滴落下来等镜头都让画面更有张力。

升格镜头的处理也突出了“墓地寻尸”及“街头暴乱”两场戏份前后节奏的变化。“墓地寻尸”一开始是正常速度,直到羊尸出来的一瞬间节奏开始变慢,紧接着通过升格镜头将原本三秒的时间延长扩张,凝固每一个演员的表情,节奏基本停滞。在这期间,剧中每个人物所想的都不同,升格镜头放大了人物的表情反应,充分地展现了每个人物此时此刻内心的不同想法。而随后的一声枪响,将节奏拉回正轨,画面再次动起来,“街头暴乱”自此开始。

在拍摄《误杀》时,张颖还提出了用手机拍摄的创意。其中“街头暴乱”的戏份他最初建议由普通群众用手机拍,“以他们的视角去拍会比专业摄影师拍出来的更自然,因为手机镜头晃动的节奏很多时候就是由拍摄者的身体语言和情绪来带动的。”但最终考虑到写实性,还是选用了 Cooke S4/i 定焦镜头(球面)拍摄。

而平平在帐篷被侵犯的视频则是由饰演素察及其同学的两位小演员手持iPhone手机拍摄的。

《误杀》中拉韫看到儿子素察侵犯平平视频的片段还采用了一镜到底的方式。在这一个长镜头中,需要通过会议室、走廊、办公室三个场景,将拉韫从绝望到伤心再到愤怒三个层次的情绪变化过程完全表现出来。

注重画面细节与质感的同时,张颖也很注重画面的真实性。“仓库误杀”的片段中,张颖就提议结合剧情的发展、人物和气氛,将原本风吹动灯改为平平在爬起来后高高地举起锄头时不小心碰到了灯,从而产生光影的变动。

“剧本中对光影设计的用意是很不错的,光影的晃动对表现当时人物情绪、剧情节奏变化可以起到辅助的作用,只是我觉得它应该更有机、更自然一些。”

为了突出平平爬起来后头晕目眩的效果,后期不仅做了耳鸣音效的处理,同时还特别使用了一套 lensbaby镜头,可以拍出移轴效果。在影片的最后,李维杰读信回忆平平小时候父女相处的片段中,该镜头也助力不少。因为该片段需要一些做旧处理,类似宝利来的效果风格,与主戏不同,所以为了突出虚与实的画面反差,在这一段也用到了lensbaby镜头。

电影《误杀》中使用的主要拍摄设备 摄像机 ARRI Alexa SXT(主机) ARRI Alexa Mini Phantom Flex 4K 芬腾高速机 镜头 变形宽银幕镜头Cooke Anamorphic(主戏) Cooke S4/i 定焦镜头(球面) lensbaby 灯具 ARRI SkyPanel 30、60、120、360 ARRIMAX 18KW ARRI M系列M90、40、M1.8 4KW HMI Follow Spot CP Scenius Profile Moving Light(计算机摇头灯)

题材类型的逐渐多样、拍摄手法的不断丰富、摄影技术的持续升级,在张颖看来这都给拍摄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但从剧本出发、向影片主题靠拢、服务于故事本身的原则是不变的。

采访之时,张颖正在和开心麻花合作拍摄宋阳导演的新戏,这是张颖又一次尝试新的题材类型,也是他的又一次“摄影探险”。

END

从没遇到过这么难拍的片子......纪录片《这里是通州》 是如何创作的?

资深广告摄影师简立威:时间空间双重限制!宁浩宝马广告怎么拍的?

【主编视角】5G已经来临,VR还会远吗?

广电总局首个抖音号—— “视听中国”开通啦!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