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的奴隶与拓荒: 论《JoJo的奇妙冒险》之人体图像及其人文意涵 (三)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jojo的奇妙冒险的照片 命运的奴隶与拓荒: 论《JoJo的奇妙冒险》之人体图像及其人文意涵 (三)

命运的奴隶与拓荒: 论《JoJo的奇妙冒险》之人体图像及其人文意涵 (三)

2024-05-20 04:0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前言

一、荒木飞吕彦与《JoJo的奇妙冒险》

二、人间赞歌:《JoJo》的人文主义

三、文艺复兴:《JoJo》的人体图像

四、〈解放奴隶:《JoJo》人体图像的精神超克〉

三、文艺复兴:《JoJo》的人体图像

        《JoJo》漫画的特征之一,是强烈的人体图像风格。膨大夸张的肌肉、违反人体结构的姿势、充满戏剧性的体表演出,诸如此类的画面构成《JoJo》系列的视觉景观,此种风格样式,是荒木飞吕彦在相当程度上受到了西方绘画的影响所致。西洋美术研究者藤原えりみ指出,在《JoJo》系列中可以见到文艺复兴、矫饰主义(Mannerism)以及巴洛克(Baroque)风格一贯脉络的笔触。(30)

        荒木飞吕彦不仅受到西方绘画的刺激,其所处的日本社会也是他最大的养成之所,此处要简略谈一谈日本漫画史上「剧画」(げきが)的影响。荒木曾多次提及喜爱的漫画家楳图一雄(楳図かずお)、梶原一骑、白土三平、以及横山光辉等大家,他们的作品对荒木的漫画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养分;后三者还被荒木选入《JOJOAGO!GO!》别册中的三大漫画家。(31)这几位漫画家都是「剧画」的代表人物,「剧画」风潮兴起于1950年代中叶,某种程度上是对于手冢治虫的反动;「剧」之一词有着戏剧、剧烈之意,相对于大众文化流行的轻松、搞笑的漫画风格,剧画追求更强烈的真实性与严肃的表现方法。(32)

        在「剧画」代表漫画家的影响之下,1980年出道的荒木飞吕彦也名列剧画风格的其中一人,在《JoJo》连载开始时能看到他较为黑暗的画面风格,故事叙述含有剧画一般严肃的命题。荒木飞吕彦自陈,他的漫画在相当大程度上受到前述漫画家作品的感染,《JoJo》的故事、角色塑造、构图与表现风格都找得到他们的影子。例如1971年横山光辉的《巴比伦2世》(バビル2世)剧情悬疑奇妙地展开方式,以及在沙漠之中身穿学生服、迈向遥远地平线的战斗之旅也直接影响了《JoJo》第3部主角承太郎的角色形象。又如白土三平的《神威外传》(カムイ外伝)中的心理战与头脑战,和直接在漫画中使用类似百科图解的形式,在《JoJo》中都不陌生。(33)

(一)、《JoJo》的图像志:从抄袭争议谈起

        在讨论《JoJo》的人体图像之前,我们先厘清几个观念:荒木飞吕彦笔下的人体图像是百分之百原创的吗?他的风格是如何形塑而成的?受过哪一些绘画或艺术的影响?此处可以借用图像志的方法来解析。从这个问题切入,首先从关于《JoJo》的「抄袭」争议谈起,在此事件的批评与盲点之中,将《JoJo》图像的脉络爬梳清楚。

         约莫2011年前后,日本的网站上流传出《JoJo》多幅「抄袭」时尚杂志的检证对比图片,如网站「蜜あふるる约束の地」的文章〈ジョジョの奇妙なパクリ问题〉(34),引发拥护派与反对派之间的笔战,由于荒木飞吕彦「疑似抄袭」的冲击太大,甚至有读者因此对荒木飞吕彦感到绝望。在台湾,由于2016年6月时发生网络图文画家「人二」屡次抄袭事件,《JoJo》这件陈年旧事也被拿来讨论比较一番,非官方的台湾脸书粉丝页「ジョジョの奇妙な冒険.JoJo的奇妙冒险.JoJo'sBizarreAdventure」对于这系列抄袭争议发表了若干看法,其立场是认为除了有公开道歉的塔罗牌事件之外,多属致敬与参考的范畴,不能认定为抄袭。(35)

        网络流传的〈ジョジョの奇妙なパクリ问题〉一系列对比图片乍看很吓人,但是仔细思索过荒木飞吕彦的图像承袭脉络,就能轻易突破其中的盲点。首先,诚如上述台湾脸书粉丝页所言,荒木在不同媒体平台、公开场合中都曾经表示过自己参考与模仿的来源,荒木飞吕彦在2000年出版的《JOJOAGO!GO!》别册中列举对他影响重要的几位艺术家:达芬奇(LeonardodaVinci,1452-1519)、乔托(GiottodiBondone,1266-1337)、维拉斯奎兹(DiegoVelázquez,1599-1660)、高更(PaulGauguin,1848-1903)、迪奥(ChristianDior,

1905-1957)、罗丹(AugusteRodin,1840-1917)、罗佩兹(AntonioLopez,1943-1987)、凡赛斯(GianniVersace,1946-1997)、皮克(BobPeak,1927-1992)、毕加索(PabloPicasso,1881-1973)。(36)其中时尚设计师罗佩兹的画作,就常被荒木飞吕彦所加工引用。

        学者成実弘至(前京都造型艺术大学准教授、现于京都女子大学任教)在《美术手帖》里有一篇专文〈ファッション:トランスジェンダー化するキャラクター像〉,文中也举例对比《JoJo》直接运用了哪些现成的时尚设计元素,从另一个媒材(摄影)挪用至自己的媒材(漫画)中。(37)这一类挪用,在荒木飞吕彦的作品中诞生出另一种风格,如竹内オサム谈手冢治虫引用他人作品、重新加工的案例:

过去的故事如何让它升华?如何当作一块编织物再造它的新生命?而时代的精髓又是以什么样的形式编织进新的故事里呢?这样的创作历程正可以考验一个大众取向的创作者的才能,而漫画家的创造力必定也在这样的过程中被孕育出来。(38)

        荒木飞吕彦无论是图像、叙事方式,都找得到受到其他作品的影响或挪用。如同前文提及的《伊甸之东》和《根》构成荒木的家族传承概念,横山光辉、白土三平等剧画风格和作品呈现转化成《JoJo》的内容,以及下文将要举例的文艺复兴图像,与其说荒木飞吕彦是「独创性」的漫画家,不如说是具有「再创性」,赋予过去的作品新的生命。(39)

(二)、超越人体:文艺复兴以降的影响

        荒木飞吕彦的《JoJo》受到文艺复兴的影响一说,在不同时期的作者访谈、专文讨论中都可以找到,荒木本人亦时常提及达文西、米开朗基罗的作品。文艺复兴之所以在荒木的创作生涯中成为一个关键转折点,是青年时期的意大利旅行所汲取的灵感,让荒木在这块文艺复兴的宝库中寻得创作的突破口。

        1980年荒木获得第20届手冢赏准入选的出道作《武装扑克》,在当时被评审委员批评「有趣但是画技太差」,此语让荒木飞吕彦奋力钻研画技,一边参考喜欢的白土三平、横山光辉等漫画家,一边摸索自己的画风。荒木飞吕彦说,突破创作困境的契机是《JoJo》连载之前的意大利取材旅行,亲眼见识到古希腊、罗马、文艺复兴以及巴洛克等时期的人体雕塑,借用了人体造型、姿态等艺术原理,转化为荒木自己画风的特征。(40)

        荒木具体指出意大利的巴洛克艺术家贝尼尼(GianLorenzoBernini,1598-1680)的大理石雕刻作品《阿波罗与黛芙妮》(ApolloandDaphne)对他产生的视觉冲击,压倒性的魄力、美感与人体姿态,在当时的日本艺术与漫画界中几乎不得见,因此得到将这类艺术转化为自己绘画风格的灵感。(41)

贝尼尼的《阿波罗与黛芙妮》,约于1622-1625年完成。

(UP主说:图片容易被河蟹,大家自己上网查)

        《阿波罗与黛芙妮》描述黛芙妮逃避太阳神阿波罗的追求,最后变成一棵月桂树的神话故事。这件雕塑表现阿波罗追上即将变成月桂树的黛芙妮之瞬间,在强烈的动势之中保持着整体的和谐感。此件作品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以得到多样的视觉经验,荒木飞吕彦特别指出黛芙妮回转扬升的动势,(42)而这个幻化为植物的瞬间提供了《JoJo》系列中替身现象的灵感样貌。

        荒木飞吕彦在《JoJo》中挪用的艺术图像,以下再试举几个案例:

1.罗丹,《亚当》Adam,1880-1881

        《亚当》青铜雕塑是罗丹在1880-1881年的作品,罗丹本身以及该件作品同样受到米开朗基罗的影响。《JoJo》第1部第5集中将此姿态挪用到了乔纳森的身上,一手向后、另一手前置自然垂下,头部至肩部随着动势垂向地面。

上图为罗丹的《亚当》,下图为第1部第5集页140的乔纳森插图

2.米开朗基罗,《利比亚女祭司》TheLibyanSybil,1511

        《利比亚女祭司》为西斯汀教堂穹顶画作之一,此图像色彩温暖明亮,人体姿态平稳但蕴涵着动势。《利比亚女祭司》表现一位女性双手翻书、侧身旋转,在人体骨架上可以看出《利比亚女祭司》的肩膀、躯干宽大,且肌肉壮硕有力,其形态较接近男性的躯体;《利比亚女祭司》侧身的背部描绘中,虽然程现平稳的背部形态,但仔细检视其肌肉原理,可以发现《利比亚女祭司》其实做出的旋转相当剧烈,脊椎骨几乎已面向观众的方向。《JoJo》当中出现在第2部柱之男桑塔纳的图像:

上图为《利比亚女祭司》,下图为《JoJo》第2部第6集页128,柱之男桑塔纳翻转的背面。

3.米开朗基罗,《日》(梅第奇墓)Day,MediciChapel,1519-1534

        米开朗基罗创作生涯中期的作品,《梅第奇墓》作品是由两组雕像而成,棺木上斜躺的人像分别为「日」、「夜」、「晨」、「昏」,米开朗基罗所表现的这四座人体裸像透过肢体的伸展,突显了人体肌肉的线条以及厚重感。其中这一座象征白天的《日》,以强烈扭转的结构呈现生命晨起的动势。《JoJo》第51集封面由纳兰迦摆出了这个姿态。

上图:荒木飞吕彦,《JoJo的奇妙冒险》,第51集,封面

下图:《日》,何政广编,《文艺复兴的巨匠:米开朗基罗》,页113。

4.米开朗基罗,《半人马之战》BattleoftheCentaurs,1492

        米开朗基罗17岁时的浮雕作品,主题取材自希腊神话的场景。《半人马之战》雕刻的人体形像可以说是米开朗基罗人体造像的原点,在此作品中已表现出他的个人特色:纠结缠绕的人体、强烈伸展的肌肉群体。此处比较《JoJo》第2部出现的柱之男浮雕,虽然未必是直接挪用,但可以看出一些人体刻划的共通点:

上图:《半人马之战》,韩雪岩编着,《艺术巨匠米开朗基罗》,页7。

下图:荒木飞吕彦,《JoJo的奇妙冒险》,第7集,页127。

5.席勒,《席勒自画像》SelfPortraitwithPhysalis,1912

        除了文艺复兴以降到巴洛克的影响,荒木飞吕彦的体表风格还可以见到近代表现主义的气息,例如20世纪初期奥地利画家席勒(EgonSchiele,1890-1918)的人物图像,亦曾为荒木飞吕彦所挪用。席勒的作品风格强烈,擅以夸张变形的手法表现激动活跃的生命力,笔下的人物肢体常见紧张扭曲、情绪生动,色彩强烈鲜明、线条奔放大胆。

上图为《席勒自画像》,下图为第2部第7集页102的西萨侧脸。

6.高更,《海滩骑士》RidersontheBeach,1902

        此处援引印象派的高更画作《海滩骑士》,对比的是荒木飞吕彦在彩图中的配色。在《海滩骑士》中高更将地面画成了粉红色,超乎现实、大胆的用色方法在《JoJo》当中屡见不鲜,荒木飞吕彦也时常在不同的插图里改变人物的配色。下图出自《JoJo》第4部的插图,即参考了高更《海滩骑士》的用色方法、以及人物群组远近散置的构图:

上图:高更《海滩骑士》

下图:原刊载于《周刊少年JUMP》1993年7月号的插图,收录于画册

《JOJO6251―荒木飞吕彦の世界》(东京:集英社,1993年12月出版),页70

7.毕加索,《坐在椅上的沃尔嘉》Portraitd'Olgadansunfauteuil,1917-1918

        荒木参考了毕加索这一幅图像的座椅和人物配置,特别是座椅的植物与画面的融合。荒木挪用后再创为不同的空间感与动势。 

上图:毕加索,《坐在椅上的沃尔嘉》,WikimediaCommons,MuséePicasso

下图:《JoJo的奇妙冒险》,第61集封面。

(三)、米开朗基罗的人体图像

        荒木飞吕彦喜爱文艺复兴艺术,在《JOJOAGO!GO!》别册中特别致敬乔托、达芬奇两位巨匠,对于米开朗基罗的崇敬也散见于荒木飞吕彦的文章或访谈。《JoJo》第4部当中曾出现过一幅有趣的画面,替身使者喷上裕也(ふんがみゆうや),将自己的帅劲比喻成米开朗基罗的雕像:

        其他有关米开朗基罗的引用,还有第5部尾声〈沉睡的奴隶〉,故事谈到米开朗基罗雕刻《戴维像》的典故,米开朗基罗认为早在他挑选大理石块的时候,就已经看到戴维蕴藏于其中,他的雕刻只是将戴维从大理石中解放出来。(43)画面中引用了米开朗基罗作品《垂死的奴隶》(DyingSlave,1516)

(图不放了,怕被河蟹)

        《JoJo》的人体图像承接对米开朗基罗风格的模仿与再创,要进一步解析《JoJo》的体表,可以透过理解米开朗基罗的人体风格着手。有关于米开朗基罗的艺术研究,国内外都已经有相当丰富的成果,于此不再一一爬梳赘述。米开朗基罗作品中,人体并未遵循前期文艺复兴时期古典的均衡与和谐原则,他更着重的是肉体的强烈力度。身为雕刻家的米开朗基罗对人体的观察特别着重于二度空间的立体性,与平面绘画的二度空间不同,他的作品里人体光影明暗与对比特别明显,肌肉的立体性也具备雕塑的量体感,成为他对西洋绘画的重要影响。

        米开朗基罗具备深厚的人体解剖学知识,并运用在他的人体图像中。但是为了他个人艺术风格的表现需要,米开朗基罗会牺牲符合解剖学的人体结构标准,改以局部紧绷、夸张的形态来表现。例如《戴维像》,米开朗基罗调整了戴维肌肉紧绷、筋脉突起的手部比例,使其显得更具份量。(44)《JoJo》也有类似的体表现象,为了表现风格与姿态,激烈扭转、或夸张膨大了人体结构。

        另外值得留意的是,米开朗基罗的人体思维同样受过其他作品的影响。所谓16世纪挖掘出的希腊罗马时期雕像《残躯像》(TheBelvedereTorso),其四肢已残破不全,仅存躯干部分以及少部分的四肢根部。《残躯像》在西方艺术史研究上受到相当的重视,自米开朗基罗以迄现代的艺术史学研究,谈论到《残躯像》也都会论及米开朗基罗的人体造像创作。从米开朗基罗的素描、绘画、雕刻中能找到米开朗基罗对躯干的体悟,探索出人体躯干是一种富含无限表现潜力的抽象形式与独立表现题材,可以不断地再创造与再诠释。(45)

左、中图:《男性裸像》(西斯汀穹顶画)Ignudi,SistineChapelCeiling(1508-1512)图片来源:

韩雪岩编着,《艺术巨匠米开朗基罗》,页92。(略)

右图:《残躯像》(TheBelvedereTorso)(略)

(图不放了,怕被河蟹)

       《JoJo》的人间赞歌、命运观以及打破善恶二元论的概念,甚至也能追溯到米开朗基罗的代表作之一《最后的审判》(TheLastJudgment,1535-1541)。自此作品后米开朗基罗的风格进入矫饰主义的初步探寻,以及晚年重视艺术过程与精神层次的境界。《最后的审判》延续了米开朗基罗青壮年时期的艺术风格,以肉体的强烈力度打破文艺复兴重视的和谐、均衡,在诸多翻转的躯干、伸展的肢体、饱满的肌肉、多变的表情所形成的人体大观中,可以看见米开朗基罗运用人类的身躯来传达心灵意志的主题。

      《最后的审判》不仅仅只是米开朗基罗在技术上的突破,同时在人文意涵上也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最后的审判》不再像中古的审判题材一般,只是单纯地表现圣经故事、或单调地画出善恶二元的价值观;米开朗基罗在作品中将焦点回到了人类本身,在面临末日审判时的焦虑、恐惧、疑惑、沉思等情绪,米开朗基罗舍弃传统末日审判的固定技法,将圣经题材以个人的方式重新诠释,此举在于文艺复兴时期也别具时代意义。荒木飞吕彦和米开朗基罗一样,也不断地挑战自己的技艺与风格,勇于突破形式与传统,无论是《最后的审判》或《JoJo》系列,都充分显示了其不断挑战的特质,对观者而言更是心灵与视觉上的挑战。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