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印迹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bv创始人照片 40年印迹

40年印迹

2024-06-02 05:3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回想起那段筚路蓝缕的初创岁月,茅理翔自嘲为“五子登科”的高级叫花子——“跳上火车像公子,跳下火车像兔子,到对方单位像孙子,回来的路上像驼子,报起账来像呆子”。他坚持齐家创业的“傻子精神”,不仅动员妻子当副厂长,还经常跟年幼的子女念叨“我们以后要创办一个茅氏集团”。

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还带有计划经济时代的烙印,也正是这样的市场环境,“逼”出了茅理翔“广交会外摆地摊”的传奇。1989年的广交会上几乎没有民营企业,茅理翔只好待在会场外,双手各持一把点火枪,一边点火一边吆喝。这让他做成了人生中第一笔外贸生意,并在四五年后成为“点火枪大王”,销量占了全球市场50%以上。

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为改革开放再次拨正航向。茅理翔创办的飞翔集团摘掉了集体企业的“红帽子”。但当时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的民营企业多半没有自主产品,只能靠价格取胜。1993年至1994年,点火枪市场大打价格战,飞翔集团开始亏损。

“这是我的第二次机遇,逼我走上自主创新、自主创牌之路。”茅理翔说,如果不是市场竞争的加剧,就没有茅氏父子的二次创业。

两次父子争论,奠定方太品牌初心

1995年,从上海交通大学完成研究生学业的茅忠群决定回乡,帮助深陷困境的父亲。父子俩下定决心:新企业必须创高端品牌,创自有技术。

可新企业还未成立,茅氏父子间便出现了分歧。茅理翔看好微波炉,茅忠群却想进军油烟机市场。当茅忠群拿出消费者调研报告时,茅理翔决定调转方向支持儿子,让茅忠群专心研发新品油烟机。

好不容易确定了产品,父子俩又因品牌产生争论。茅理翔计划沿用“飞翔”,但茅忠群看好“方太”,“方便太太”更易让人联想到厨房,更具亲和力。茅理翔最终还是“输”给了儿子。1996年,方太宣告成立。

当时的茅理翔心如明镜:只有父子齐心推动转型,方太的初心才能实现。“带三年帮三年看三年”的父子传承过程,也是方太完成从传统家族企业向现代企业的转型过程。2002年,茅理翔认为儿子完全可独当一面,便顺势将大权交出,让茅忠群全面接管。

三次创业,助更多家族企业做百年老店

2004年,茅理翔辞去方太集团董事长一职。然而,流淌在血脉里的创业精神,促使他“退而不休”,迈上第三次创业的征程。在国内四处讲学的过程中,茅理翔发现,正在走向衰老的中国第一代民企老板中,有很多人在为下一代接班人的事而担忧。“中国要强大,必须创造一批能承担社会责任的民族工业百年老店。”为此,2006年底,茅理翔创办了“家业长青学院”。

一开始,许多人不理解。有的媒体甚至这样发问:你为什么要专门给“富二代”搞培训?茅理翔反问:第一代企业家为改革开放作出了巨大贡献,如果他们的子女把企业搞垮了,改革开放的成果不会受影响吗?

2010年,茅理翔首次提出“把富二代变成创二代”,宁波各地先后成立“创二代联谊会”,引发全国范围内的“创二代风潮”。如今,他的第三次创业得到社会各界支持,各地政府还常组织“创二代”前来学习。

如今,这家民办非营利的教育机构,好不容易能够自负盈亏。在学院员工看来,这位“不差钱”老爷子为办学“拼了老命”。每天下午,茅理翔都要抽空接待来自两家家族企业的成员,倾听两代人的困惑。有的来访者还来参加企业传承战略方案班。“两代人同堂读书变同学,倾诉痛苦填代沟,达成共识定方案。”谈起成功接班的一个个案例,茅理翔很是欣慰。

茅氏父子为宁波的家族企业树立了“创业式传承”的典范。从企业家到教育者,茅理翔在宁波改革开放的历程上留下诸多传奇。

谈起40年间的峥嵘岁月,他始终满怀感恩之心。说到如今的宁波制造业,他对“隐形冠军”企业寄予厚望,并努力帮助这些企业创建自主品牌。

“正因感恩改革开放,我才有了回报社会的第三次创业。”茅理翔殷殷期盼,语调激昂:“未来的三十年必将是宁波制造业品牌崛起的时代,也是‘创二代’大展身手的时代!”

来源:宁波发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