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四部分类法的源流演变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at分类法的意义 古籍四部分类法的源流演变

古籍四部分类法的源流演变

2024-06-08 21:5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三国时期魏国秘书郎郑默据皇室藏书编成《中经簿》,虽因原书散佚而无法睹其概貌,但它却奠定了晋代“四分法”产生的基础。西晋武帝时的秘书监荀勖根据《中经簿》编成《中经新簿》,确定了古代图书的四分法:

甲部:六艺及小学等

乙部:古诸子家、近世子家、兵书、兵家、术数

丙部:史记、旧事、皇览簿、杂事

丁部:诗赋、图赞、汲冢书

可以看出,此时的四分法已见后世四部分类法之雏形,甲部类“经”,乙部类“子”,丙部类“史”,丁部类“集”。到了东晋初,著作郎李充编《晋元帝书目》,他把原先四分法的顺序进行了调换,将史籍更为乙部类、诸子更为丙部类。这便形成了后世分类法中以“经史子集”顺序排列的定则。

到了南北朝时期,图书分类形成了两套体系,一是前朝所成的四分法作为官方藏书的分类法,二是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的七分法作为私人藏书的分类法。七分法为南朝宋王俭的《七志》及其后南朝梁阮孝绪的《七录》。王俭所撰《七志》是在刘歆《七略》的基础上所发展出来的一种分类法。其将图书分为经典志、诸子志、文翰志、军书志、阴阳志、术艺志、图谱志,另增附佛经、道书,实为九类。前六志“经典志、诸子志、文翰志、军书志、阴阳志、术艺志”大体上可比对《七略》之“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只是《七志》在此基础上又增一“图谱志”兼附佛经、道书。

阮孝绪的《七录》分为:

经典录内篇一:易部、尚书部、诗部、礼部、乐部、春秋部、论语部、孝经部、小学部

记传录内篇二:国史部、注历部、旧事部、职官部、仪典部、法制部、伪史部、杂传部、鬼神部、土地部、谱状部、簿录部

子兵录内篇三:儒部、道部、阴阳部、法部、名部、墨部、纵横部、杂部、农家部、小说部、兵家部

文集录内篇四:楚辞部、别集部、总集部、杂文部

术技部内篇五:天文部、谶纬部、历算部、五行部、卜筮部、杂占部、刑法部、医经部、经方部、杂艺部

佛法录外篇一:戒律部、禅定部、智慧部、疑似部、论记部

仙道录外篇二:经戒部、服饵部、房中部、符图部

《七录》的分类法实则亦是承自《七略》与《七志》,在前法基础上,对一些类目进行融合,实际上又扩充了每一单独类别之涵盖范围。由于当时所存图书文献之于前朝有了极大的丰富,故图书分类法也有了顺应时势的要求,《七录》便是这一发展趋势的体现。

《隋书·经籍志》(图片来自网络)

唐初魏征主持编撰的《隋书·经籍志》首次正式采用“经史子集”的四部命名法,最终确定了四分法在后世的主导地位,为此后1300多年各官修书目所沿用,是古代图书分类史上一个跨越性的标志。

经部10类:易、书、诗、礼、乐、春秋、孝经、论语、纬书、小学

史部13类:正史、古史、杂史、霸史、起居注、旧事、职官、仪注、刑法、杂传、地理、谱系、簿录

子部14类:儒、道、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兵、天文、历数、五行、医方

集部3类:楚辞、别集、总集

附道经4类:经戒、饵服、房中、符箓

附佛经11类:大乘经、小乘经、杂经、杂疑经、大乘律、小乘律、杂律、大乘论、小乘论、杂论、记

在《隋书·经籍志》以前的目录专著,无论是《七略》、《中经簿》,还是《七志》、《七录》等均已亡佚,对于它们的内容,只能于后世文献记载中窥其概貌。因此《隋书·经籍志》便成为现存最早的四部分类文献目录专著,但它的最终成型无法离开历代目录专著的基奠。清末目录学家姚振宗说:“四部之体,不始于本志,而四部之书存于世者,则惟本志为最古矣。”而姚名达先生对此亦有一个生动的比喻:“《隋志》者,固《七录》之子,《七志》之孙,而《七略》之曾孙也。”

《钦定四库全书》(图片来自网络)

清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分类是古代两千多年来文献图书分类臻于完善的集大成者。它考校了历代分类法的利弊得失,最终建立了科学完善的图书分类体系。《总目》分经、史、子、集四大类,大类下有小类,小类下有分子目。共计四部 44类。经部收录了儒家“十三经”及其相关著作,史部收录史书,子部收录诸子百家著作和类书,集部收录诗文词总集和专集等。

经部10类: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五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

史部15类: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杂史类、别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钞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

子部14类: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小说家类、释家类、道家类

集部5类:楚辞类、别集类、总集类、诗文评类、词曲类

自刘向的《别录》到唐代的《隋书·经籍志》再到清修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体现了我国古代图书分类法形成发展到完善的过程。四部分类法不仅为古代典籍整理者之圭臬,也是如今古籍整理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本素质,而探其源、浚其流更有助于加深对于古籍图书分类史的了解。

若想了解更多古籍相关信息,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北京美斯齐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我们在浩瀚书海等你!

若需免费阅读更多古籍电子资源,请直接登录“美斯齐在线文库”:

http://www.msqdigital.com/portal_index.html

参考文献:

(东汉)班固撰《汉书》

(唐)魏征等撰《隋书》

(清)爱新觉罗·永瑢、纪昀主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张全晓《四部分类是学术分类而非图书分类——兼与黄晏妤先生商榷》

罗严珍《与四部分类浅论》

何发甦、蒿凤《试论四部分类法的确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