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学习笔记94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a83a1的参数 电路学习笔记94

电路学习笔记94

2024-06-19 00:0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6.2 二端口的方程和参数

1. 对于无源线性二端口,端口电流电压关系有六种不同的方程来表示,即可用六套参数描述二端口网络。

2. Y参数和方程

(1) Y参数方程

① 假设二端口网络的两个端口电压U1和U2已知,可以利用替代定理把U1和U2替换成独立的电压源,并根据叠加定理写出两个端口的电流方程(如图所示),该方程也称为二端口的Y参数方程。

② 二端口网络的Y参数方程也可以写成矩阵形式,其中矩阵Y称为Y参数矩阵,矩阵内的元素称为二端口的Y参数,它的值由内部元件参数及连接关系决定。

(2) Y参数的物理意义及计算和测定

① 如果在端口1施加电压U1,而把端口2短路,则Y11表示端口2短路时,端口1处的输入导纳或驱动点导纳;Y21表示端口2短路时,端口2与端口1之间的转移导纳。

② 如果在端口2施加电压U2,而把端口1短路,则Y12表示端口1短路时,端口2与端口1之间的转移导纳;Y22表示端口2短路时,端口2处的输入导纳。

③ 上述Y参数都是在一个端口短路情况下通过计算或测试求得的,因此Y参数也成为短路导纳参数。

例1:求二端口的Y参数

 (3) 互易二端口(满足互易定理):对于任何一个无源线性二端口,Y12=Y21,因此只要3个独立的参数就足以表征它的性能。而对于一个对称二端口,只有2个独立的Y参数。

 (4) 对称二端口:若一个二端口的Y参数,除Y12=Y21外,还有Y11=Y22,那么这种二端口从任一端口看进去,它的电气特性一样,因此称为电气上对称,或简称对称二端口。结构上对称的二端口一定是对称二端口,但对称二端口不一定是结构上对称。

 例2:求两端口的Y参数

 例3:求两端口的Y参数

 3. Z参数和方程

(1) Z参数方程

① 假设二端口网络的两个端口电流I1和I2已知,可以利用替代定理把I1和I2替换成独立的电流源,并根据叠加定理写出两个端口的电压方程(如图所示),该方程也称为二端口的Z参数方程。

② Z参数方程可以由Y参数方程求得,其中ΔY=Y11*Y22-Y12*Y21(克莱姆法则)

③ 二端口网络的Z参数方程也可以写成矩阵形式,其中矩阵Z称为Z参数矩阵,矩阵内的元素称为二端口的Z参数,它的值由内部元件参数及连接关系决定。

④ Z参数矩阵与Y参数矩阵的关系:Z=Y^(-1)、Y=Z^(-1)

(2) Y参数的物理意义及计算和测定

① 如果在端口1施加电压I1,而把端口2开路,则Z11表示端口2开路时,端口1处的输入阻抗或驱动点阻抗;Z21表示端口2开路时,端口2与端口1之间的转移阻抗。

② 如果在端口2施加电压I2,而把端口1开路,则Z12表示端口1开路时,端口2与端口1之间的转移阻抗;Z22表示端口2开路时,端口2处的输入阻抗。

③ 上述Z参数都是在一个端口开路情况下通过计算或测试求得的,因此Z参数也称为开路阻抗参数。

(3) 互易性和对称性

① 互易二端口满足Z12=Z21,对称二端口满足Z12=Z21和Z11=Z22

② 对于含有受控源的线性二端口,互易定理一般不成立,因此Y12≠Y21、Z12≠Z21

例4:求二端口的Z参数

 例5:求二端口的Z参数

 例6:求二端口的Y参数和Z参数

(4) 并非所有的二端口都有Z、Y参数,这时候应使用除Z、Y参数以外的其他参数来描述其端口外特性。

 4. T参数和方程

(1) T参数和方程

二端口的T参数方程定义如图,其中矩阵T称为T参数矩阵,T参数也称为传输参数,它反映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

(2) T参数的物理意义及计算和测定

① A表示端口2开路时,端口1、2之间的转移电压比;C表示端口2开路时,端口1、2之间的转移导纳。A、C称为开路参数。

② B表示端口2短路时,端口1、2之间的转移阻抗;D表示端口2短路时,端口1、2之间的转移电流比。A、C称为短路参数。

(3) 互易性和对称性

① 对于无源线性二端口满足AD - BC=1。

② 对于对称的二端口满足AD - BC=1和A=D

例1:求T参数

例7:求T参数

 5. H参数和方程

(1) H参数和方程

二端口的H参数方程定义为如图,其中H称为H参数矩阵,H参数也称为混合参数,常用于晶体管等效电路。

(2) H参数的物理意义计算与测定如图.

(3) 互易性和对称性

① 互易二端口满足H12=-H21

② 对称二端口满足H12=-H21和H11 H22 - H12 H21=1

例8:求H参数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