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乙肝母婴垂直传播及其抗病毒预防策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Tr风险传播 综述:乙肝母婴垂直传播及其抗病毒预防策略

综述:乙肝母婴垂直传播及其抗病毒预防策略

2023-11-19 11:3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综述:乙肝母婴垂直传播及其抗病毒预防策略 2014-06-13 11:50 来源:丁香园 作者:步步非烟 字体大小 - | +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所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其可导致肝硬化、肝癌等多种并发症。母婴垂直传播是获得性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尽管采取了新生儿免疫预防措施,但仍存在1%-14%的乙肝母婴垂直传播率。

加拿大温哥华综合医院妇产科Yoshida博士等,对乙肝母婴垂直传播的机制、风险因素、利用免疫预防和抗病毒药物制订预防策略等内容做一简要综述,该综述发表于2014年4月的Annals of Hepatology。现将文章主要内容编译如下。

该综述还建议HBV携带者所分娩的新生儿接受暴露后免疫预防,推荐当HBV感染的孕妇病毒载量超过106拷贝/ml时考虑在妊娠中、晚期接受抗病毒治疗。

1、 研究背景

据估计,全球约有3.5亿-3.6亿人口罹患慢性HBV感染,而世界上1/3人口有过既往感染或现行感染的血清学证据。HBV传播途径主要是经受污染血和血制品、毒品注射、性接触传播及母婴垂直传播。

其中,垂直传播仍是HBV持续感染的主要来源,尤其在中国、东南亚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等乙肝流行地区。据估计,中国HBV慢性携带者中35%-50%为围产期感染;加拿大0.7%-0.9%人口是慢性感染者,其中5%为出生时感染。

慢性感染可导致肝硬化及肝脏失代偿疾病相关的并发症,而HBV携带者较常人进展为肝癌的风险会高出100倍。其中,进展为慢性感染的风险与获得性感染的年龄有关:HBeAg阳性母亲所分娩新生儿中有80%-90%将成为HBV慢性感染者;围生期-6岁期间,该风险将降至30%;青少年感染风险则为1%-12%。

自20世纪80年代HBV疫苗上市以来,已证其实对预防乙肝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有效性。尽管积极实施基础预防策略,HBV感染仍是加拿大境内和国际上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特别是在大量来自流行地区移民居住的社区。虽然大力开展暴露后预防,母婴垂直传播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2、垂直传播来源

除了人们普遍认为围产期会发生垂直传输以外,另有较为成熟的研究认为,垂直传播还会发生在宫内及母乳喂养阶段。下面对这3种可能的垂直传播来源作一归纳。

2.1 宫内感染

早期胎盘病理学研究表明,受感染的宫内组织和胎儿暴露于母体血液是HBV经胎盘转移的主要因素。一项对32名HBeAg阳性的孕妇调查显示,有5人表现出先兆流产的症状,其中3人于6周后分娩,所产活婴均检出携带HBV;另外2人1周内分娩,由于预先给予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有效预防了母婴传播。

对各个孕期胎盘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发现,随着孕周数的增加,HBV感染率也随着增加,其中HBV DNA最早可于19周时在胎盘中检测出来。分析该情况发生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病毒在细胞-细胞间发生转移,以至胎盘绒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高感染率。

另外一项大型队列研究同样证实,先兆早产、HBeAg阳性以及绒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受感染等因素共同促进了病毒宫内感染的发生。

对于免疫预防是否有效的主要担忧是HBV透过胎盘播散能力的问题。最近一项中国新生儿HBV暴露后免疫预防的研究显示,HBV慢性携带者所分娩的新生儿中有0.9%出现了宫内感染,而有3.7%感染发生在围生期阶段。

通过适当的暴露后预防,产后36个月后没有围生期感染导致HBV持续感染的发生,而相比而言,100%的宫内感染者均发生了HBV的持续感染。其中,HBeAg水平、孕妇高病毒血症和宫内感染都与免疫预防失败有相关性。

2.2 围产期感染

围生期感染为公认的母婴传播来源,似乎有理由认为胎儿娩出方式直接影响了新生儿感染的可能性。为此,诸多研究开始比较经阴道顺产和剖宫产对新生儿感染风险的影响,然而结果并没有一致表现出其中一种分娩方式比另一种感染风险要低。其他因素如胎膜早破、早产、低出生体重、羊水胎便污染及Apgar评分差(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