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EPS三维测图系统V20和EPS三维测图系统工程版 详情

详情

2023-06-14 20:1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目前,常用的轻质土工材料包括气泡轻质土、EPS块体、EPS颗粒混合轻质土和废弃材料混合轻质土。由于其包含多种组成成分,各种成分之间的耦合机制复杂,影响因素多,目前学者已针对材料的组成进行了大量研究。Kearsley和Wainwright(2001)指出泡沫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随其干密度的增加呈指数型增长。用粉煤灰替代部分水泥做粘合剂的泡沫混凝土的早期强度略小,但最终强度高于仅用水泥制成的试样强度。董金梅等(2011)采用水泥-改性聚乙烯醇对轻质土固化,发现固化剂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淤泥土中的有机质成分对轻质土抗压强度的不利影响。Neramitkornburi等(2015)研究了粉煤灰对气泡轻质土性能的改善作用,并且指出了孔隙和水泥的体积比是控制轻质多孔水泥材料抗压强度的主要参数。梅利芳和徐光黎(2016)提出通过加入改性聚丙烯纤维来改善EPS颗粒轻质混合土的力学性能。室内试验结果表明,添加纤维后,轻质土的峰值和残余强度提高,并且脆性破坏模式得到改善。以上学者针对于气泡轻质土的配合比和成型工艺进行了研究,指出了不同的掺入原料、混合比例等对气泡轻质土的物理力学指标的影响。

刘汉龙等(2005)讨论了EPS颗粒轻质土的抗压强度的多个影响因素,按照主次关系依次为:水泥含量、含水量和龄期。董金梅等(2006)分别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单向固结压缩试验,对不同侧限条件下EPS轻质土的变形特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Ramamurthy等(2009)总结了不同条件下气泡轻质土的弹性模量和抗压强度的大小,提出了抗压强度的预测模型。以上学者针对于轻质土的静力学和动力学行为做出了研究,分析了轻质土在静载下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以及影响因素,肯定了其长期服役性能。

早在上个世纪,学者就将CT扫描应用于岩土工程领域的研究。Vinegar(1991)利用CT扫描准确描述了由岩石内部破坏导致的原生不均匀性和局部密度变化。Tani(1997)利用CT扫描技术研究了岩石材料的力学性状。在我国,李晓军和张登良(1999)提出了一种利用CT扫描技术定量分析黄土结构性的方法。施斌和姜洪涛(2000)通过CT扫描,对几种材料土体模型剖面进行了连续拍摄,从而观察了裂隙的发展过程,并指出CT扫描技术可以用于研究在常规方法下无法观察到的土体内部结构的变化过程。2002 年,卢再华等(2002)对南阳重塑膨胀土在干湿循环过程中裂隙的演化进行了 X-CT 试验研究。以上学者对轻质土的细观特征和孔隙结构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指出了气泡轻质土的细观结构的变化对其宏观力学表现的重要影响。并且,前人对CT扫描技术在探究土体内部结构中的应用做出了尝试和肯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