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的八路军军工部(上)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81式马步枪在军工部二所研制成功 抗战时期的八路军军工部(上)

抗战时期的八路军军工部(上)

2024-06-03 06:1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党史文汇》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军工部成立后入驻上赤峪村

抗日战争爆发后,八路军东渡黄河奔赴抗战前线,开展起了轰轰烈烈的人民游击战争。由于兵员迅速增扩,物资补充不足,武器十分缺乏,严重制约着抗战形势的顺利发展。为此,八路军一二九师挺进太行山后,到1938 年初,在晋东南地区建立起5 个师属流动和半流动修械所(其中最早的有黎城县阳和脚村枪支修械所和东井村枪支修械所)。同时,八路军总部在襄垣,决死纵队在沁源也各自建起1 个修械所,开始了最早的军工生产。但这些修械所都只是修配一些损坏的枪支和锻造一些大刀片、红樱枪头等简单武器,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军工生产,也没有统一的组织领导。8 月,八路军总部决定整合各随军修械所,并于次月在榆社县韩庄村组建总部修械所。

1938 年底,总部修械所职工发展到380 多人,技术、装备也有了提高,初步具备了生产步枪的能力,月产步枪五六十支,但仍远远不能满足战场需要。另一方面,同年4 月,八路军在晋东南粉碎了日军的“九路围攻”后,开辟了太行抗日根据地,为开展八路军军事工业正规化建设创造了条件。11 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指出:“每个游击根据地,都必须尽量设法建设小的兵工厂,办到自制弹药、步枪、手榴弹的程度,使游击战争无军火缺乏之虞。”全会决定“把提高军事技术,建立必要的军火工厂”作为“当前紧急任务”之一。根据这个决定,八路军总部决定扩大军工生产,并于1939 年3月在黎城县北庄成立总部后勤部第六科军事工业科,刘鹏任科长,统一领导军工生产。1939 年6 月,随着太行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扩展,八路军总部决定扩大总部修械所的生产能力,组建隐蔽固定的大型兵工厂。此时,日军侵入榆社,威胁到总部修械厂的安全,而其所在地也不适宜建设大型兵工厂。因此,经过八路军总部副总参谋长左权和总后勤部部长杨立三亲自勘探选址,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实地视察后一致决定将新址选在太行腹心区仅有的抗日完整县黎城县西北部一座叫水窖山(俗称黄崖洞)的大山里。朱德亲赴黄崖洞视察后,当即决定成立工事委员会,并兼任工事委员会主任,亲自领导黄崖洞兵工厂的建设。同时,又决定将后勤部军事工业科迁往黎城县上赤峪村,组建八路军总部军事工业部,统一领导、组织、实施晋冀鲁豫根据地军工生产。6 月中旬,八路军军工部正式成立,由八路军总部直接领导,刘鹏任部长,11 月孙开楚任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下设政治处、工程处、器材处、总务处和秘书科。机关驻地设在上赤峪村。

当月,军工部各机关、附属单位、部队、家属及筹建黄崖洞兵工厂的技师、工人等一大批人马开赴黎城黄崖洞地区。其中军工部领导机关和实验所入驻上赤峪村,工人和家属等入驻下赤峪村。抗战胜利后的1945 年冬天,为适应形势发展和战略需要,才迁往长治市。以军工部机关驻地变迁为节点,可以将军工部在黎城的活动大致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时期,1939 年6 月军工部成立到1941 年11 月,军工部机关驻上赤峪村。第二时期,1941 年11月到1945 年冬,军工部机关驻赵姑村。2012 年5 月,笔者采访上赤峪村村民贾芝兰时,她回忆称:八路军军工部是1939 年农历五月来上赤峪的,那天正好下着大雨。一大队人马走了半天还没走完,上、下赤峪和附近的村庄各家各户都住上了人。贾芝兰家位处村中心街口,军工部机关搬来以后,几位领导都住在她家。因为房子不够,军工部很快盖起来3间南房和2 间东房。刘鹏住到了南房,之后来的刘鼎住进东房,孙开楚住在北房里。路东的路福锁家,和贾芝兰家一样是坐北朝南的独院,各有东、西、北3 间房,住上了军工部的马夫班和警卫排。之后,路福锁一家就都搬到自家的另一座院里居住,这个院就不让村民进出了。村戏台院里住进了军工部一个实验厂,村民每天路过都能听到里面机器“咚咚”的响声,门口设有岗哨,也不让村民进入。

军工部成立后,即开始对晋冀鲁豫根据地各兵工生产所进行统一整合,1939 年7 月成立军工部一所,9 月成立军工部二所,10 月成立军工部三所,1940 年2 月成立军工部四所,3月建起复装子弹厂。

1939 年7 月,中共中央军委为了加强军工部的领导和技术力量,选派一批干部和技术骨干共300 多人来到军工部。他们组成“工人行军营”,于10 月到达,随即被补充分配到各所、厂。其中,刘贵福原是太原兵工厂的技术工人,1938 年投身革命,曾在延安茶坊兵工厂参加过无名式步枪的设计与制造,被授予特等劳动英雄称号,并受到毛主席宴请和题词:“刘贵福同志你是生产战线上的英雄”。他先是担任军工部技师,后又任军工部一所副所长,并受命以随身带来的无名式马步枪为样枪改进研制新式步枪。

到1940 年4 月,军工部建立起来的4 个兵工厂,虽已能修理枪械及生产步枪,接收的原属武乡县工会的鞞山工厂在改建为柳沟铁厂后,也开始批量生产手榴弹,但都存在设备短缺,多数工序是手工作业的问题。手工造出的枪,尺寸不规则,许多零件不能互换,还常常在战斗中发生故障,甚至伤害自身,与敌装备相差甚远。因此,尽快实现步枪制式化成为急需解决的一件大事。

【1】【2】【3】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