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艘!中国潜艇总数超越美俄成冠军,人民海军潜艇部队崛起之路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033型潜艇士兵数量多少 78艘!中国潜艇总数超越美俄成冠军,人民海军潜艇部队崛起之路

78艘!中国潜艇总数超越美俄成冠军,人民海军潜艇部队崛起之路

#78艘!中国潜艇总数超越美俄成冠军,人民海军潜艇部队崛起之路|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3月15日,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援引美国“Globalfirepower”网站数据,简单罗列了全球主要海上力量的潜艇规模。其中,中国海军以78艘高居榜首,俄罗斯和美国则以70艘、68艘分列第二、三位。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排出的这份图表,是根据“全球火力排行”网站2023年的最新数据列出的。该排行榜显示,中国拥有78艘潜艇、俄罗斯为70艘,美国是68艘。接下来是东北亚三强:朝鲜35艘、韩国22艘、日本21艘,不愧为“东亚怪物房”出来的选手。之后分别是伊朗(19艘)、印度(18艘)、土耳其(12艘)和希腊(11艘)。至于外界印象里的传统海军强国,例如英国、法国和德国等,都没有上榜。

上一篇文说过,1880年天津机器局曾试制过一艘“式如橄榄”的木壳“水下机器”。但是此后直到新中国成立,我国都没能再次建造出潜艇。而且,无论是满清还是民国,中国都未装备潜艇。

潜艇部队是在水下遂行作战任务的海军兵种,续航力长,能长期在水下作战,具有良好的隐蔽性,强大的突击力,是海军的重要作战力量。建国后,新成立的人民海军基于现有条件,确定了“以现有力量为基础,重点发展海军航空兵、潜艇和鱼雷快艇等新力量(简称‘空、潜、快’),逐步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的建军方针,以岸基飞机、潜艇、快艇构成主要海防力量。

中国海军潜艇部队自1954年6月成立独立潜艇大队以来,现已发展成为包括常规动力潜艇部队和核动力潜艇部队在内的强大水下力量。

1951年4月20日,海军选调275名干部、战士组成潜艇学习队,到苏联海军太平洋舰队驻旅顺老虎尾的潜艇分队,与苏联海军同吃同住,由苏联海军”一对一,手把手“训练。1952年5月,第一个潜艇基地在青岛开始修建。1953年8月20日,海军潜艇学校在青岛成立。 1954年6月19日,以旅顺潜艇学习队基础,海军第一支潜艇部队——海军独立潜艇大队在青岛成立。1955年9月,独立潜艇大队改编为潜艇第一支队。到1976年,海军3个舰队都组建了常规动力潜艇支队。而国之重器核潜艇,1975年2月,第一支核动力潜艇支队在北海舰队正式组建。

潜艇部队组建初期,使用的是购自苏联的二战时期的S级(斯大林级)中型潜艇和M级(婴儿级)近海潜艇。这几艘潜艇既要担任战斗值班,又肩负着训练我军第一批潜艇兵的重任。由于年代久远,苏制潜艇中仅有1959年失事的418艇(原苏联海军M-279号)残骸安置在了青岛海军潜艇学院的操场,纪念牺牲的38位海军官兵,并作为教学和潜艇逃生训练的特殊教学设备。关于418艇事故,参见我上一篇文章:418号潜艇沉没事件,潜艇上浮被护卫舰拦腰斩断,39人仅一人生还

永远的418

1953年6月4日,中国与苏联签订“海军订货协定”(即六四协定),通过”转让制造“方式引进苏联军用舰艇制造技术。到1959年,116艘舰艇基本制造完成,战斗性能相当于40年代末50年代初的水平。中国一跃成为海军大国。

潜艇方面,我国购买了5艘613型潜艇,并购买了613型潜艇的全部技术资料以及生产权。中国将国产613型潜艇定名为6603型潜艇,简称03型。这成为了东方蛟龙崛起的第一步。

613型潜艇

二战结束之后的1946年,苏联海军制定了613计划,打造一款中程攻击潜艇。该型潜艇设计工作交由第18中央设计局负责,参考了原德国XXI型潜艇。1950年3月,首艘613型潜艇在高尔基市的红色索尔莫沃工厂开工建造,10月下水,次年12月正式服役。从1950年到1958年,苏联一共建造了215艘613型潜艇。北约给613型潜艇取的代号是“Whisky”(“威士忌“级),也称为W级常规动力攻击潜艇。

毛主席对于潜艇发展非常重视,曾在1956年视察潜艇建造工作

根据六四协定,苏联提供成套器材设备和设计图纸资料,由中国船厂装配制造,并派专家来华指导。

1955年4月,首艘03型潜艇在上海江南造船厂开工建造,1956年3月26日,中国装配制造的第一艘W级潜艇下水,1957年10月验收入列。截止到1963年,江南造船厂共建造了13艘03型潜艇,远在内陆的武昌造船厂也建造了8艘。后来我国又新建并出售给阿尔巴尼亚、孟加拉国、埃及、巴基斯坦各4艘。

毛主席视察过的56-110号03型潜艇

通过转让制造,不仅使海军潜艇部队装备了较先进的潜艇,而且使中国造舰工业形成了潜艇规模生产能力,培养了第一批潜艇建造工程师,为中国潜艇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

江南造船厂在建中的一艘03型潜艇

03型潜艇是我国装备的第一款自建潜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我国的主要水下值班舰艇。人民海军潜艇部队的首次远航训练,就是由这型潜艇执行的。曾进行了创该型潜艇纪录的自持力极限远航测试。

03型潜艇水上排水量1050吨,水下排水量1340吨,全长76米,宽6.3米,浮航时吃水4.55米。采用双壳体结构,安装两台柴油发动机,共2000马力,双轴双桨推进,水面极速18.25节,潜航极速13.1节,最大续航能力8580海里,可自持30昼夜,乘员共52人。03型潜艇的主要武器为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采用前4后2布局。早期的03型潜艇还装备2座双联装25毫米甲板炮,后取消。

执行任务中的03型潜艇

遗憾的是,在全国各地,03型潜艇目测已无实物留存。

1959年2月4日,中苏签订第二个海军订货协定(即二四协定)。潜艇方面,尝到甜头的中国海军要求苏联转让633型(R级)常规动力攻击潜艇和629型(G级,高尔夫级)常规动力导弹潜艇的建造权,根据协议,苏联提供设计图纸资料和一批器材设备,并派出专家指导。

江南造船厂建造的一艘033型潜艇准备下水

苏联在发展出613型潜艇后,继续改进设计,希望能提高自持力和最大航程。在拆解并充分研究德国XXI型潜艇取得关键技术后,苏联研制出了633型潜艇。1957年10月,苏联第一艘633型潜艇开工建造。北约将633型潜艇称为”Romeo“级(“罗密欧”级),简称R级潜艇。

通过《二四协定》,中国在50年代后期获得了633型潜艇的全套图纸资料,国产型号定名为6633型,简称033型。033型在633型潜艇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领海的实际情况做出了多项改进,将航行噪音降低了大约20分贝,换装了国产105型声纳,更新了火控设备。

执行任务中的033型潜艇

1960年中苏关系破裂,苏联政府撤走专家,同时中断器材供应。面对困难,中国决心按图纸资料自行建造。

1963年8月,中国仿制的第一艘R级常规动力攻击潜艇下水,1965年9月验收入列,代号033型。中国仿制的第一艘G级常规动力导弹潜艇于1964年9月下水,1966年8月入列,代号031型。1969年6月22日,全部采用国产材料设备建造的第一艘033型潜艇交付海军潜艇部队使用。

033型潜艇

作为一款特别适合近海防御的潜艇,从1960年首舰开工建造,至1987年停产,中国四大造船厂(武昌,广州,江南,渤海)总共建造了84艘033型潜艇,这甚至超过了苏联633型潜艇的产量。

类似于陆上的T-54A坦克进入中国后变身大59,点亮了59坦克系列科技树,潜艇方面,军工科技人员在吃透了633型潜艇的技术后,不断对其进行魔改,衍生出了多种改型,其中包括出口的ES5型,而最有名的莫过于033G型常规动力导弹潜艇。

033G型潜艇,可看到其打开的导弹发射舱口

033G型在033型的甲板上加装了6枚鹰击-1反舰导弹的发射装置,虽说由于033G必须上浮才能发射导弹,严格意义上不算具备潜射导弹的能力,但033G型不仅获得了潜艇上携带导弹的宝贵数据经验,更为国产反舰导弹的后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在那艰难前行的年代里,033型潜艇是我国海防的中坚力量,033型潜艇与03型潜艇一道,维护了国家的海岸安全,多次有效遏制了敌对势力侵入我国领海的骚扰行为。在这两款潜艇上,中国培养出了一大批技术过硬、作风优良的潜艇官兵,进行了大量新设备、新武器的应用试验。虽然这两款潜艇已经退出作战序列,但她们是我国海军建设事业的大功臣,值得我们永远纪念。

如今,033型潜艇虽然全部退役,但在武汉港、威海刘公岛、上海东方绿洲、旅顺潜艇博物馆、台州椒江潜艇观光基地、泰州海军文化公园等6个旅游景区有公开展出。

通过苏式潜艇的仿制和国产化,使中国造船工业水平和海军潜艇部队战斗力有了很大提高,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科技人才和造船技术工人,为下一步自行研制新型潜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早在1958年,我国启动研制第一艘试验潜艇的设计,众多高校、工厂都参与到潜艇研制中来。历经一年的坎坷,1959年底,新中国第一艘常规动力试验潜艇成功进行了水面、水下航行试验。然而,由于当时的外部客观因素,导致了这型潜艇的试验工作没有得以继续。

1967年经中央军委批准,开展自行研制中国第一代常规动力鱼雷攻击潜艇。在充分吸收633型潜艇的技术后,1969年10月武昌和江南造船厂分别开始建造035型潜艇,并分别于1971年7月和9月下水,1974年4月交付海军潜艇部队使用,代号035型(北约代号Ming-class,明级)。035型也成为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型潜艇,标志着中国常规动力潜艇由转让制造、仿制生产走向自行设计研制的阶段。

该艇第一次采用了尖尾线型,采用了航向自动操舵仪和深度自动操舵仪,在所有航速范围内潜艇保证有正常的操纵性。从外形上看035型潜艇与苏联633型潜艇差异并不大,更多的改进是内在系统的国产化和性能升级,进一步完善了中国海军的潜艇建造与设计体系。

035型和033型外观上很像,最明显的特征是前上部有个“鼻子”,里面装着声呐。但是,其实在它在艇艏下方还有一个更大的声呐罩。035和033的外观上最大区别在指挥台围壳:前下部的“缺口”没了,一条垂线下来。可是到了 035G型,这条垂线又不直了:指挥台围壳前下部多了一个前伸凸起部分。无论033还是035,艇体外形还是老式潜艇的模样:前端近似楔形。

035型

035G型

在广大军工科技人员的努力下,改进艇于1988年8月开工,1990年底交艇,1993年定型(035G型)。035G型在保持原035型潜艇总体性能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在武器系统、水声设备、通信设备、导航设备、水声对抗、噪声控制、改善生活和工作条件等方面,进行多方面的改进,使艇的作战能力、生存能力以及机动性、隐蔽性、可靠性、安全性等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035G

035型潜艇总共建造有22艘,现今仍有17艘服役,主要用于新武器的测试和潜艇官兵的训练。

035G

随着潜艇数量的增多和电子设备的发展,海军潜艇部队活动范围逐步扩大延伸至太平洋西部和中部海域。1976年12月,东海舰队252艇首次突破第一岛链进入太平洋西部进行远航训练,吹响了中国海军向太平洋进军的号角。1980年3月,东海舰队256艇又突破第二岛链进入太平洋中部,标志着中国海军潜艇部队已具备中远海作战能力。

035G

就如同以T-54A坦克这个平台魔改的59坦克系列一样,以苏联冷战初期设计的633型潜艇为基础,其“魔改”潜力已然到头,再无法赶上冷战中高速发展的潜艇技术。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期,虽然中国潜艇部队规模已达到世界第三,但是潜艇数量上的充足却不能掩盖质量上的差距。

银川黄河军事博览园展出的035型358艇

1991年苏联的解体为中国海军迎来了新的机遇,中国果断抓住机会,在1994年向俄罗斯购买了两艘877EKM型“基洛”潜艇,又在两年后的1996年再次购买两艘636型“改进基洛级”潜艇。这四艘“基洛”级潜艇让中国的潜艇技术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基洛级潜艇

基洛级潜艇透视图

作为苏联设计的最后一款柴电动力潜艇,基洛级潜艇融合了新式水滴型船身,减少水下航行阻力的同时大幅度降低水下噪音,新式的MGK-400EM型声纳让基洛级可以探测水雷,进一步加强浅海作战能力。鉴于基洛级出色的性能,2002年中国第三次向俄罗斯购买了8艘更新的,可发射巡航导弹的基洛级潜艇。

在购买新式现代潜艇时,中国海军并没有忘记自主开发。当首艘基洛级潜艇在1995年到达中国的时候,039型潜艇正好下水海试。从1998年开始服役的039型潜艇,以及从2006年开始服役的039A型潜艇,是中国海军潜艇部队在本世纪初当之无愧的主力。和基洛级类似,039A型潜艇也采用了水滴形船身减阻降噪,而与基洛级不同,039A型潜艇拥有AIP驱动系统。

039的艇体比035更加流畅,指挥台有两种外形(见下图),一种是上部有阶梯状变化,另一种则是简洁的长方形。

039的指挥台有两种外形,

039A型与039型从外观上最明显的一个区别是,其指挥塔顶部后端没有039型的第二组水舵(见下图)。

039型

039A型

进入新世纪以来,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技术积累,持续的投入,以及强大科研、军工制造能力的保障,国产常规动力潜艇发展很快,更先进的039B、039C相继入列海军,承担起顶梁柱的作用。

039系列仍在迭代升级,从技术、吨位、攻击力、续航力等各方面指标看,新研制的潜艇性能稳居于世界前列。由于太过先进,找不到较明确的图片展示。

回到文章开头,中、俄、美三国潜艇规模却与潜艇部队战力成反比(仅比较性能),在中国海军以78艘潜艇总数摘取规模桂冠的背后,并未带来战力登顶的荣耀,反而反映出潜艇性能不如人意的尴尬。

美国海军潜艇规模明明在中美俄三国中处于末位,之所以综合战力反而被认为位居全球第一,就是因为实现了潜艇全核化。目前,美国海军拥有攻击核潜艇50艘,战略导弹核潜艇14艘,巡航导弹核潜艇4艘(由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改造而来),总吨位超过70万吨。

美国海军新一代“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

与常规动力柴电潜艇相比,核潜艇的根本优势是动力更加充沛,能够在各种苛刻要求下,轻松将攻击核潜艇吨位拉高到6000吨以上(美国海军新一代“弗吉尼亚”级已经逼近8000吨),并带来了更快的航速、更长的自持力。而对于常规潜艇,吨位依然徘徊在3000吨以下,4000吨以上的就可称为大型潜艇了。航速方面,常规动力潜艇是无法跟上航母编队的巡航速度。续航力方面更明显,从理论上说,核潜艇可以说拥有无限动力,不需要像柴电潜艇那样补充燃料。

俄罗斯海军继承了苏联海军的绝大部分潜艇遗产,近年来又投入巨资发展核潜艇,目前共有约30艘各型核潜艇,柴电潜艇规模在40艘上下,潜艇总吨位约45万吨。相比于美国海军,俄罗斯海军在战略核潜艇方面占有明显优势,这主要是因为美国新一代“哥伦比亚”级仍在建造,而俄罗斯“北风之神”级已经批量服役。但在攻击核潜艇方面,俄方最新一代“亚森”级攻击核潜艇,在建造速度和性能上略逊美方“弗吉尼亚”级,特别是建造数量的不足,暴露了俄海军资源匮乏的隐忧。

俄罗斯”北风之神“战略导弹核潜艇

俄罗斯海军近年来集中全力发展核潜艇,柴电潜艇虽然可以承接部分材料和电子技术成果,但在一些至关重要的如动力、AIP系统等领域,依然需要额外开发。但受制于近年来经济上的低迷,在这些领域几乎没有新的投入,收获成果自然寥寥无几。

俄罗斯“拉达”级常规动力潜艇

俄海军新一代柴电潜艇“拉达”级潜艇在“难产”多年后勉强服役。中国在2014年前后,曾经有意向签约购买4艘俄制“拉达”级柴电潜艇,但由于俄方提供的技术方案存在严重问题,合同被取消。对照同时期苏-35SK、S-400、米-171的顺利引进,俄罗斯柴电潜艇在技术方面的短板暴露无遗。

潜艇属于高技术兵器,尤其是核潜艇,作为有核国家的最后一道安全屏障,披着一层神秘的外纱,外界很难窥知详情。

1954年9月30日世界首艘核动力攻击潜艇”鹦鹉螺“号正式服役,标志着核潜艇时代的开始。5年后的1959年12月30日,世界首艘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乔治华盛顿号“服役,标志着潜艇正式成为战略威慑级武器。

自从1958年6月中国第一座核反应堆开始运转以后,为了保卫共和国漫长的海岸线,中国决心建造自己的核潜艇。老一代领导人深知核动力所蕴含潜力,毛主席发出了“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誓言。

1958年6月27日,毛泽东批准了国防工业委员会《关于研制导弹原子潜艇》的绝密报告。在聂荣臻元帅的主持下,中国开始了代号“09” 的核动力研制工程,也以此奠定了所有中国后续核潜艇的编号。

压水型核动力反应堆

根据1978年11月18日颁布的《海军舰艇命名条例》,核潜艇以“长征”加序号命名,常规导弹潜艇以“远征”加序号命名。下面简单说说关于”长征“的那些事。

当时,中国核潜艇设计者手中所掌握“资料”只有两张模糊不清的美国核潜艇照片和一件从西方儿童玩具店买回来的核潜艇模型。1965年6月,核潜艇总体研究所上马,一支几百人的队伍,静悄悄的从北京来到四川的青衣江畔,开始了中国第一座潜艇核动力陆上模式堆试验基地的建设。与此同时,第一个核潜艇制造厂在辽宁葫芦岛开始兴建。1968年11月,中国第一艘核动力攻击潜艇开工建造,1970年8月30日核动力陆上模拟堆启堆试验成功,1970年12月26日潜艇下水,1971年8月23日首次深潜试验成功,1974年8月1日正式编入海军战斗序列,命名为“长征1号”,代号091型(汉级)。

091型核潜艇带来的续航优势让中国海军首次拥有了理论上的远航能力,但是,由于设计研发经验不足,091型核潜艇的水下噪音极大且艇内核辐射计量超标,既不利于潜艇潜行作战也不利于水兵在潜艇中长期生活。美国人曾经给091型潜艇起了个外号“ 水下列车 ”,但尽管如此,从1974年到1991年建成服役的5艘091型核潜艇为中国海军培养了第一批核潜艇官兵,可谓后续核潜艇部队的摇篮。

091型401艇,更响亮的名字——长征1号

“长征1号”2002年退役,目前在青岛的海军博物馆展出。

计划中的091型与092型核潜艇大小对比

核动力攻击潜艇有了,下一步自然就是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早在“09”核动力工程开始研发时,便计划在091型核潜艇基础上通过加长船身建造出“092”型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

1959年的”二四协定“,原计划通过购买苏联629型“高尔夫”级弹道导弹潜艇获得艇载弹道导弹技术,但由于中苏交恶,苏联撤走专家,导致该计划以大连造船厂建造完成一艘而告终,该型艇被命名为031型。而潜射导弹苏联也未提供,中国海军于是决定跳过苏联潜射液体燃料弹道导弹的研发,直接进行潜射固体燃料弹道导弹的研发。

因为要搭载弹道导弹,031型指挥台围壳明显加长。1978年11月该艇经历了二期改装,舷号由1101改为200号,因此也被称为“长城”200潜艇。1982年,“长城”200首次成功在水下发射运载火箭。在服役期间,“长城”200艇创造了海军潜艇史上服役时间最长、发射导弹最多等多项纪录。

水下发射的技术难度要远高于水面发射,因此092型核潜艇的研发进展缓慢。与092型核潜艇配套的巨浪-1潜射弹道导弹研发要从液体燃料推进直接跳到固体燃料推进,技术难度更高,因此同样严重滞后。

经历了漫长和艰难的研发后,092型核潜艇终于在1981年4月30日下水。1982年10月12日,巨浪-1导弹在031型潜艇(长城200潜艇)上试射成功,在国际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唯一一艘092型核潜艇在1983年8月1日正式服役,并于1987年9月15日试射巨浪-1成功,中国终于拥有了海基核威慑力量。

092型弹道导弹核潜艇

另一个要特意说一下的是“巨浪上岸”。巨浪-1的研发副产品陆基改型正是大名鼎鼎的东风-21系列弹道导弹。现在回想一下,当年正是由于苏联背约,中国决定跳过液体燃料推进而直接研发固体燃料弹道导弹,虽然历尽艰难,但不经意间提升了中国整体的核威慑力量。

中国固体燃料弹道导弹的鼻祖巨浪-1试射

由于改进自091型的艇身,092型有着和091型一样的缺点,该型艇仅造了一艘,更多是作为训练及积累经验所用。

基洛级柴电潜艇的购买使得我国常规潜艇制造技术前进了一大步,同样的,苏联解体也让中国获得了俄罗斯红宝石设计局的核潜艇技术支持,最为关键的船壳设计,静音设计,推进系统设计以及武器系统获得突破性进展。

093型核动力攻击潜艇

094型弹道导弹核潜艇

2006年服役的093型首艘“长征7号”与094型首艘“长征9”号核潜艇是中国海军核潜艇部队的里程碑。11000吨的潜航排水量让094型成为中国排水量最大的潜艇。

093型和094型的关系类似091型与092型,093型由于采用水滴形船壳以减阻降噪,至少比091/092型降低了55分贝的噪音,新式压水反应堆在减小潜艇内部辐射的同时提高动力输出,使得093型潜艇可以在水下以30节速度高速潜行,完全胜任在航母编队前方担任排头兵的任务。

093系列核潜艇外形已公开

据说在093型潜艇的最新改型093G型上会安装垂直发射装置用以发射重型反舰导弹,以及在艇身两侧安装类似于美国弗吉尼亚级潜艇的侧舷声纳阵列。是否真如此,俺也不敢问而且也没地方问。如果成真,势必大大提升093型的综合作战能力。

国之重器094型战略导弹潜艇,巨大的“龟背”是外形上的标志之一

潜射弹道导弹方面,巨浪-2与巨浪-1一样,同样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研制历程。在2001年首次从031型潜艇”长城200号“试射成功后,在2004,2005年和2009年发射失败,被迫延长研发时间。2006年服役的094型潜艇直到2012年才试射巨浪-2成功,正式具备作战能力。

巨浪-2导弹发射

据外界推测,我国核潜艇总数20艘左右,柴电潜艇规模60艘上下,总吨位约40万吨。中美俄三国中,虽然潜艇规模我国排第一,但在核潜艇方面,中国海军毫无疑问是三国之末,数量和单艇性能都是如此。不过,战略核潜艇的占比很高,也是中国海军的一大特色。据推测,中国海军弹道导弹核潜艇约占核潜艇总规模的40%,而俄罗斯是33.3%,美国则是26.5%。这种超高比例,很大程度上源自我们对于战略核潜艇的迫切需求,以及攻击核潜艇技术进步较为迟缓。

也就是说,即便我国在核潜艇领域持续追赶十几年后,总体性能仍然不够理想,海军难以放心建造大批性能不足的型号,因此只能像本世纪初快速迭代052型驱逐舰那样,每一个子型号仅建造一两艘作为过渡,前一个子型号都要为下一个子型号核潜艇验证新技术。

综合来说,经过几代人不懈的努力,我国在常规动力潜艇方面起码已经超越了当年的”老师“,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核潜艇方面,战力水平与美俄相比仍有差距,以至于成为海军最明显的软肋。中国海军潜艇部队,规模虽然可观,但短期内依然以柴电潜艇为战力主体,虽然性能也确实不错,但从长远来看,依然需要在核潜艇领域再下大功夫。

下图,032型AIP潜艇“长征201号”,6600吨的排水量使其成为世界排水量最大的常规动力潜艇。

2012年10月12日,“长征”201号悄然入列人民海军。按照《海军舰艇命名条例》,核潜艇以“长征”+序号命名,常规导弹潜艇以“远征”+序号命名。032型是如假包换的柴电动力潜艇,却按照核潜艇加以命名,这颇耐人寻味。

我们是否可以大胆展望,正如“长城200号”(031型)开启中国核潜艇部队一样,“长征201号”(032型)也会带领中国核潜艇部队继续航向那星辰大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